凌志军:坚持不化疗,历经5年从晚癌到痊愈,如今怎么样了?

靖琪评娱 2024-06-28 03:03:31

医生说他的生命只剩下3个月,但他却用五5年的时间战胜了病魔。

2012年,他的癌细胞已经大幅减少,各项健康指标也都逐渐恢复了正常。

让人惊讶的是,凌志军在抗癌的整个过程中,竟然没有进行过一次化疗。

这位“抗癌第一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今的他怎么样了?

凌志军出生在上海,长在北京,家庭背景虽好,却波折频出。

15岁就开始在工厂工作,16岁下乡当农民,19岁入伍当兵,转战各种生活前线。

没受过正规的教育,他就自学成才,30岁时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3年后还拿到了法学硕士学位。

1998年,他与同事马立诚合写的《交锋》一书,在中国掀起轰动,引发广泛讨论,成了那一年的畅销书。

紧接着,他的作品《追随智慧》获得了“最佳纪实文学”。

之后出版的《联想风云》更是赢得了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到了2003年,《变化》不仅在大陆获奖,还在台湾被评为“开卷好书”。

凌志军的每一部作品都极具影响力,深受读者喜爱。

他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在当代中国记者中犹如一座高峰。

凌志军的写作原则坚定而清晰:

“我同意什么不同意什么,我一定要让读者能看出来。”

他不遮掩自己的观点,即便是支持的人物如果犯了错误,他也会如实记录。

这种独立和客观的态度使他在文学界获得了高度的尊重。

他父亲凌建华,原名林烈辉,是一位出身农家、志向远大的记者,曾在多家重要报社担任要职。

凌志军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对新闻和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0岁那年,当他准备与父母分享自己考上研究生的喜讯时,却得知父亲患了晚期肺癌。

看着父亲在化疗中痛苦挣扎的样子,他心里非常难受。

两年后,父亲因肝癌去世,凌志军将这份重负转化成了前行的动力。

2007年,凌志军像往常一样埋头于他的新书《中国的新革命》。

突然,一阵突如其来的头晕让他不得不停下笔。

他原本以为只是因为写作太过劳累,但症状未见缓解反而加剧,让他感到不安。

他急忙和妻子前往北京的一家大医院进行检查,但检查结果却让他震惊——他的脑部发现了可疑的肿瘤。

紧接着,更详细的检查揭示了更糟糕的真相!

他患有晚期肺癌,癌细胞甚至已经转移到了脑部。

医生说他肯定活不过3个月了。

一句话,直接给凌志军判了“死刑”。

凌志军的第一反应是震惊、难以接受。

他甚至想到了写遗书,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

他自己也很奇怪,怎么会突然得了肺癌呢?

凌志军做了好几次检查,都和初诊结果相同,他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

他遍访全国各地的医院,寻求各种治疗方案,最后得到的建议大同小异:手术+化疗。

但凌志军决定只进行手术,不接受化疗。

这种做法,在当时几乎是闻所未闻的。

“不化疗,只手术,哪怕真的只能活三个月,我也不愿在医院里度过!”

他说,自己的父亲得过癌症,也接受过化疗,那太痛苦了,所以自己不会走寻常路,会与癌细胞斗争到底。

如果真的只剩下最后一程,为什么不安稳、快乐的度过呢?

他开始实行所谓的“慢生活”,简化日常节奏,每天坚持在公园慢跑,逐步从一小段距离增加到五5公里。

之后,凌志军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自我疗愈”计划,调整了生活节奏,还迁到了乡下,亲近大自然。

他作息规律,早睡早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每天坚持运动,晒太阳,身体和心灵都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凌志军没有被病魔打倒,反倒活得更充实了。

他还重拾了听相声的爱好,每天的笑声和好心情成了他对抗病魔的良药。

他和家人一起旅游,用相机记录下旅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奇迹般地,几个月后,他的身体状况开始好转。

癌细胞的扩散得到了控制,甚至开始缩小。

医生告诉他,他不必再将自己当作病人看待。

他成功活了下来,并且完全康复。

这些,他用了5年。

凌志军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重生手记》,分享了自己与癌症抗争的心路历程和康复的心得。

“战胜癌症,关键不是钱包有多厚,而是怎样用脑子去想。”

他坚信,癌症并非绝症,人的意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带来生命的奇迹。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找到前行的路。

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同样身患癌症的患者,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

如今,凌志军依然保持着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面对生活,用自己的经历和持续的努力,证明了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

写在最后

虽有患癌不接受化疗最后仍能康复的个例,但大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万万不能盲目拒绝治疗,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与其被动接受命运,不如积极面对。

分享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能在即使在看似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相信生命的力量能创造奇迹。

有时候,面对“绝症”,最有效的药物不是那些化学制剂,而是自己的意志力、生活态度的转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0 阅读:0

靖琪评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