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围绕民生“关键小事”“四项规范”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质效

太原日报 2024-06-26 06:53:23

紧盯食品“三小”行业、农村集体聚餐、小饭桌、网络供餐四个最贴近民生的“关键小事”和监管薄弱的领域,我市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四项规范”攻坚行动。今年5月份以来,太原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贴近民生的“关键小事”,通过“先立规矩定标准,再严格实施强监管”的工作思路,出台食品安全“四项规范”,开展攻坚行动,彻底整治影响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问题,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整体档次和水平。

规范提档“三小”标准

“三小”(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小餐饮)行业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就业门槛低等特点,一般存在于居民多的地方,往往还紧挨着小学和中学,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月28日,太原市出台“三小”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开展“三小”攻坚行动,按照“摸清底数精准掌握现状,建立管理档案,全面推广标准实施”的步骤,以“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示范一批”要求,对存在高风险的一律取缔,对存在脏乱问题的一律整改,对经营稳定的指导帮助提升,打造标杆示范店,大力开展攻坚行动。

通过整顿,太原市食品小作坊将达到“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提升、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升、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三个提升”目标;食品小经营店将达到“管理有制度、企业信息有公示、索证索票有袋子、散装食品有标签、入口食品有盖子、临期食品有专柜”的“六有”目标;小餐饮将达到“美化就餐环境、亮化后厨场所、净化个人卫生、细化内部管理和规范人员管理、规范原料管理、规范自查管理”的“四化三规”目标,最终实现全市“三小”行业规范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目标。

“三小”标准将于2024年7月28日正式实施。目前,监管部门将整治工作与已开展的宣贯培训相结合,让更多的“三小”经营主体熟悉、理解并掌握标准规范,为整治工作打好基础。

农村聚餐明确责任

为减少农村集体聚餐引发的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有效防控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5月23日,太原市出台《太原市农村集体聚餐安全风险防控指导规范(试行)》,按照“政府统筹管理、谁举办谁负责、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的原则,对“农村集体聚餐、流动饭店、农村集体聚餐承办者、农村集体聚餐厨师”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对农村集体聚餐从“环境与设施要求、食品的采购与储存要求、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要求、人员要求、应急处置”五方面提出了指导规范要求。

在举办农村集体聚餐时,将由乡(街)政府或村委会组织相关人员提前对活动进行现场指导规范,重点对周边环境卫生条件、食料采购管理、厨师健康状况、餐饮具洗消、用水、用气、用电等方面进行指导,严禁采购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严禁采购和使用亚硝酸盐等,严禁违法使用燃气,并填写现场指导记录。在现场指导规范的基础上,将对聚餐活动进行跟踪,及时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形成全过程的指导规范。

目前,各县(市、区)政府已经按照市食安委的部署要求,对攻坚行动进行安排部署,通过为期5个月的集中整治,达到乡(街)及农村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基本健全,流动饭店登记全覆盖,活动报告及指导有序进行,整体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的目的。

让“小饭桌”实现共治

“小饭桌”是中小学生校外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民生所需,为加强“小饭桌”以及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5月23日,太原市出台《关于对“小饭桌”等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对“小饭桌”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发力、行业引导、社区主抓、基层监管、企业落实、家长参与”综合治理机制,通过“登记建档、摸底登记、指导规范、评分评级、社会公示、动态管理”等措施督促“小饭桌”开办者守法经营,方便家长选择,构建“小饭桌”食品安全共治格局。

为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太原市还鼓励开办者采取加盟或收购形式成立连锁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规范性;鼓励开办者与管理规范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供餐合作,解决“小饭桌”硬件设施不足、交叉污染风险等问题;鼓励开办者引入“4D”“五常”“六T”等先进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打造安全、规范“小饭桌”;鼓励接入全市“互联网+明厨亮灶”统一平台,将餐饮操作过程向入驻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展示。

打造外卖“太原做法”

随着网络订餐的日趋普遍,其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也随之增高。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供餐经营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环境,5月11日,太原市印发《网络供餐食品安全规范治理指导意见》,持续巩固网络供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效,规范“线上”“线下”经营行为,提升全市网络供餐食品安全整体档次。

按照“线上”“线下”同标同质要求,以强化日常检查、加强线上监督、健全监管档案、强化技术支撑、规范违法查处等措施,持续整治环境脏乱差、制作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不断净化网络供餐市场秩序。按照科学引导帮扶的目标,以指导经营过程、引导集中经营、鼓励隔离取餐、服务培训学习等措施,强化示范引领效应,提升全市网络供餐经营管理水平。

按照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参与治理的思路,以强化行刑检衔接、加强审管衔接、推行明厨亮灶、压实属地责任、推进小餐饮标准落实、广泛开展宣传等措施,多措并举,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同时借鉴先进城市整治网络供餐食品安全经验做法,探索骑手“吹哨人”制度、线上晨检打卡制度、实施月自查制度“三项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打造网络供餐“太原做法”。

食品安全“四项规范”攻坚行动,是太原市落实国家、省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和“听民意办实事”工作部署的细化措施,也是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举措。

下一步,太原市将保持“三项机制”不变,切实保障“四项规范”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一是周二调度机制不变。每周二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度,听进展、议问题、抓落实。二是现场督导机制不变。组织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检查,听群众声音,看整治成效,议方式方法。三是进展通报机制不变。结合周二调度和现场督导掌握的情况,及时整理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在全市进行通报。记者 张 勇  太原日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