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神都洛阳

神都影视资讯 2019-03-09 23:29:34

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境内山川纵横,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据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的说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称。

洛阳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建城史和建都史,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定都,有105位帝王在洛阳指点江山。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神州大地之首都)的城市。 洛阳历史曾用名或别名,斟鄩、西毫、洛邑、洛师、成周、王城、雒阳、神都、京洛、洛京、中京、伊洛、河洛、河南、洛州、三川。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

国花篇

“国色天香”就是牡丹的代称。唐代诗人刘禹锡写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帝京”的著名诗篇就是专门描写雍容华贵而集千宠于一身的牡丹。牡丹自盛唐以来,始终作为繁荣、幸福的象征,甚至达到了替代中国国花的地位,凌驾于其他花种之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洛阳,作为培植牡丹的第一故乡,这个千年帝都,又有着什么样的古韵情怀呢?

黄河流域最早孕育出了中国的古文明,而洛阳正是在黄河流域文明下。逐渐成为了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历经十三朝,是中国建都最早,最多的城市,可以说是中原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繁荣的带有非常明显印迹的城市。

我们都知道,“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说法最早源于宋朝,可见那个时候对于牡丹的热爱不仅仅停留在它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作为中国特有的符号而名扬世界,因此也只有洛阳才能号称为“国色天香”的神都。

建筑篇

洛阳,演变为现如今这样一个慢节奏的小城市,它到底深藏着多少文明史迹?浓缩了多少历史剪影?蕴含了多少文化底蕴?全都在它的古建筑上面。

从它能够保存千年而不变的建筑看起,古代帝王的意志和政权都体现在它的建筑上,而不被现代化的东西所替代,仍旧能够保持它的特点而屹立不倒。

洛阳作为千年古城,它的一砖一瓦说不定都会抖出一段令人荡气回肠,亦或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太多的文化积淀使得这个城市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略微优雅的深沉,不像上海那样现代时尚,也不像西藏那样神圣,更不像云南那样古朴,它有它的文化根基,就像一个老者,虽然繁华已过,但他用他深邃的眼睛始终注视着中原这片沃土,带给人们安详与平和。

龙门

我们都知道,能够代表洛阳文化整体艺术的就是龙门石窟和白马寺。而中国三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情操和魅力令海外游人都慕名而来。

从地形来看这里两山夹峙,形若门阙,伊水流经其中,宛如一条长龙穿门而过。

白居易曾说“洛阳西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而“龙门山色”很早被誉为洛阳八大景之首。

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其中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也是最大的一个佛像。卢舍那大佛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的意思,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在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有一座白园,由于白居易埋葬于此而得名。传说为白居易当年饮酒赋诗之地,建有一座草亭,柏竹青翠,游人至此,雅兴顿生。现在园中仍然播放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白马寺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历史篇

说到唐朝时期,可以说是自三国纷乱之后的大统一时代,那么就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里,究竟有哪些故事发生在洛阳这片即将成为国都的地区而名垂千史呢?战争孕育英雄,历史的坐标往往是以英雄的成败为界限,在洛阳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过什么令人难以忘怀的史诗,才使得洛阳更加的深邃,更加的夺目呢?

大家从《三国演义》中都了解到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之后,不肯投降,被孙权所杀。而洛阳关林在1780年后,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上面赫然写着“汉寿侯亭墓”五个大字。传说如果围绕着关羽墓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就会梦想成真。

关羽这么赫赫威武的将才,“温酒斩华雄”,竟然招致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可惜。洛阳这个城市由于这样的历史典故,莫名的让我对它产生又爱又恨的感情,空叹在唐朝繁华的表面下,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辛酸而令人警醒的历史故事,为这个城市增添更多的伤感与哀叹。

一段故事一段人生,在洛阳我们能够学会更多的反省,用更理性的角度对待那段尘封的记忆,其实,它都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反思绝对会让我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美食篇

带着对洛阳的记忆,不要总是陷入一种思愁,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洛阳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妙品。民以食为天,我相信,没有哪个吃货是整天愁眉苦脸的。美食绝对是一个城市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无论是现代化都市还是具有古朴民风的城市,都离不开吃这一项。

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懂得怎么样吃才能健康,才能美容,吃出更多的花样来。而洛阳,这个传承千年美食的都城,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城市名片呢?

要说洛阳的美食,这就很好的体现出了作为古都的鲜明特点,以“八大件”和“四镇桌”为主要菜品,从唐朝开始就奉为贡品的水席。而第一道菜呢,就是“燕菜”,现在洛阳地区的燕菜多起名为“牡丹燕菜”。因为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游览洛阳时,洛阳市领导用水席招待,名厨用鸡蛋精心制作了一朵牡丹花放在燕菜上,周总理看了非常高兴,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开牡丹花”。从此,燕菜便改称“牡丹燕菜”。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 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

水席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这就很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如果正逢牡丹花开的季节,你还能亲口品尝到厨师用牡丹花烹制的水席,味道别具一格。

水席可以说是和清朝时期慈禧太后吃的满汉全席相媲美,洛阳的水席文化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派系,但是它就以其独有的食材和做法便能够经久不衰的从宫廷流传民间,在洛阳本土盛行直到现在。

说到水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汤类饮食,在洛阳,有一个地方叫做老街,它应该是洛阳汤类美食最为古老的地方,如果喜欢慢节奏的朋友们,到洛阳一定要到老街去看一下。“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走进丽景门,你就会感受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古代热闹的大街,陈旧的石板路,见不到高楼大厦,只有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簇拥着,小二甩着高腔招呼客人,你就会放下一天的疲惫,坐在椅子上,喝一碗不翻汤,最为惬意不过的事了。

一碗杏仁茶,一块梅花糕,看着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就像戴望舒的《雨巷》那样,嘈杂而又静谧,慢慢的静下心来,体味这有着千年记忆的古城,我想应该是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吧。

洛阳就是这样,当所有的城市都在拼了命的跟时间赛跑,而它,却能顽固地坚守着很多“不合时宜”的旧时习俗。生活中有很多种消遣方式,不管有多么热闹的时空片段,宁静古朴,不动声色仍然是老街不曾改变的性格。淡泊达观的人生态度,足以在喧嚣中生出一份清静的心境。

坚守一份纯真,就会收获一份宁静。文人墨客,世事变迁都在诉说着一个城市的音容笑貌,我们要做的就是沉淀自己,不要让环境轻易改变我们。

0 阅读:2

神都影视资讯

简介:以人为本 学海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