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世界纪录: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

梦想超越 2024-07-03 09:30:12

科技领域,我国科学家再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报道,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更为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消息无疑为全球的科技爱好者注入了新的动力,预示着量子计算时代的到来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近一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袁骁合作,成功实现了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

利用“祖冲之二号”完成的51比特一维簇态制备的线路及量子态保真度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该工作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突破至51个,充分展示了超导量子计算体系优异的可扩展性,对于研究多体量子纠缠、实现大规模量子算法以及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1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神秘也是最基础的性质之一,同时也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是量子计算加速效应的根本来源之一。多年以来,实现大规模的多量子比特纠缠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奋力追求的目标。自1998年人们首次利用核磁共振系统实现3比特GHZ态的制备开始,真多体纠缠态的制备成为包括光子、离子阱、金刚石氮空位色心、中性原子及超导量子比特等各种物理系统规模化扩展的重要表征手段。其中,超导量子比特具有规模化拓展的优势,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科学家在超导量子比特多体纠缠制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自2017年起先后完成了10比特、12比特、18比特的真纠缠态制备,不断刷新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纠缠比特数目纪录。

然而,更大规模的真纠缠态制备要求高连通性的量子系统、高保真的多比特量子门以及高效准确的量子态保真度表征手段。高连通性保证了大规模量子态生成的可能性,避免因缺陷和连通性不足限制量子态规模;通过高保真量子门才能够将量子比特连接起来形成高保真的多体量子纠缠态;而高效的量子态表征是克服随比特数指数级增长的量子态规模复杂度、进行量子态保真度准确估计的重要保证。由于难以实现对量子系统性能、操控能力以及验证手段的这些要求,此前真纠缠比特的规模未能突破24个量子比特。

研究团队在前期构建的“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基础上,进一步将并行多比特量子门的保真度提高到99.05%、读取精度提高到95.09%,并结合研究团队所提出的大规模量子态保真度验证判定方案,成功实现了51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最终51比特一维簇态保真度达到0.637±0.030,超过0.5纠缠判定阈值13个标准差。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结合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本征求解器,开展了对于小规模扰动平面码的本征能量的求解,首次实现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为基于测量的量子计算方案走向实用奠定了基础。

量子计算作为未来科技的重要领域之一,各国都在积极投入研发并寻求国际合作。通过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可以加速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目前,美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在量子计算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量子计算领域在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量子计算有望在未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