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逐渐盛行,很多父母还大力支持,觉得孩子这样很优秀

明昼论点 2024-06-27 15:48:15

在传统观念中,"啃老"一词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依赖父母生活的成年子女,带有明显的负面色彩。这个词汇长期以来一直被社会所诟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正在悄然改变。

最近,"新型啃老"这一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这个词的出现,也标志着人们对"啃老"现象的认知正在发生转变......

啃老vs新型啃老

这种新型的"啃老",与传统意义上的"啃老"有着本质的区别。而这种新型"啃老"群体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困境,也折射出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

在过去的观念中,"啃老族"往往指那些明明具备就业能力,却主动选择不工作的人群。这些人倚仗父母提供的经济援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同时却逃避了应尽的社会义务。他们通常被视为社会中的一群"寄生者",既不愿意自食其力,也不想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些人往往受到家人和社会的普遍反感。而这种行为也被视为懒惰、不思进取的表现,长期受到社会的批评和谴责。

然而,新型"啃老"群体的特征却大不相同。这些年轻人同样具备工作能力,在情感上也并不排斥工作,但他们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暂时逃避就业。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父母和家庭成员通常会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

这些年轻人可能有工作,但收入不足以支撑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有梦想,但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需要家庭的经济支持。

有的年轻人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承担,有的年轻人创业,可初期资金却来源于家庭积蓄。

还有一些年轻人虽然工作,但房租、车贷等大额开支仍需父母资助。这些情况下,年轻人并非完全依赖父母,而是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得到家庭的经济支持。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当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就业难、压力大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人就会选择暂时"休息",以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提升自己的能力。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现象。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尽早工作、独立生活。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认为不必急于进入职场,而是应该给自己更多时间去探索、学习和成长。

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许多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导致父母往往更加宽容和支持子女的选择。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找到真正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生计而勉强就业。

这种新型"啃老"现象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首先,它可能会加剧代际矛盾。虽然父母表面上支持子女的选择,但长期的经济负担可能会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还可能会导致,年轻人独立性和适应能力。

而新型啃老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不同看法。支持者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家庭对年轻人的支持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实现个人发展。反对者则认为,过度依赖父母会影响年轻人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老年再就业意愿高涨 年轻人"慢就业"现象凸显

近年来,我国就业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现象。其中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意愿强烈;而部分年轻人却选择"慢就业"。这种反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在《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中,就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在已经结束职业生涯的老年群体中,超过三分之二表示有意愿重返工作岗位。具体来说,这份报告指出,68%的退休老人持开放态度,愿意考虑再次就业的机会。

而这中间,有将近一半的老人主要目的是为了补贴家用。这一数据反映出,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退休后仍有继续工作的意愿和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再就业来改善经济状况,同时也能保持社会参与,实现自身价值。

与老年人积极寻求再就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年轻人却选择了"慢就业"。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留学生群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部分大学毕业生。

这些年轻人以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资格证为借口,延缓进入职场的时间,继续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

"慢就业"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年轻人感到压力巨大,选择暂时逃避。

其次,部分年轻人对自身职业规划不够明确,希望通过延迟就业来获得更多时间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此外,考研、考公等进一步深造的选择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合理的理由来推迟就业。

然而,"慢就业"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长期依赖家庭支持可能会影响年轻人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同时,延迟进入职场可能会导致他们错过宝贵的工作经验积累机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

而老年人再就业和年轻人"慢就业"这两种现象,也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新趋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既要满足老年人再就业的需求,也要引导年轻人积极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不同年龄群体的合理分工与协作。

高学历背后的隐形危机

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亦增其过。"

这句话也深刻揭示了过度保护和安排子女未来的弊端。

如今的新型啃老族往往拥有不错的学历,但却长期不就业。他们以备考公务员为由,年复一年地参加考试却屡战屡败。

在父母眼中,这些子女仍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只是暂时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大相径庭。

高学历并不等同于掌握了应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许多啃老族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惯,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他们可能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了解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责任。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态使他们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从不考虑回报。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往往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其中过度保护就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会导致子女缺乏独立性和责任感。当父母事事都为子女考虑周全时,反而可能培养出一个不知感恩、不思进取的人。

作为父母,需要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适时放手是必要的。不能一味地满足子女的所有要求,而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溺爱不仅不会让子女感恩,反而会助长他们的依赖心理。

总之,新型啃老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教育子女不能只关注表面的学历和成绩,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培养出一个高学历却缺乏进取心的啃老一代,真正实现林则徐所说的"贤而有志"的理想状态。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

——陇南武都发布

0 阅读:32

明昼论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