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岁的古柏和465岁的凌霄相依相伴,成为人们心中的敬仰和寄托——医圣祠内,“一柏一拾凌霄花”

梅溪观察 2024-07-11 15:51:15

医圣祠内凌霄花正开

“庭中青松四无邻,陵霄百尺依松身”,宋代诗人陆游曾经作诗《陵霄花》,讲的是千年的松柏,孤单寂寞,还好有凌霄花不舍不弃、紧紧相依,才显得生机勃勃。而在我市医圣祠内,正有“一柏一拾凌霄花”,当下花开正盛,吸引了大量游客。

7月8日,记者走进医圣词,见到了正绽放笑颜的“老寿星”。

古柏凌霄见证岁月风华

推开医圣祠大门,古碑列道,殿阁俨然。绿树葱茏中,矗立着历代名医塑像。众多名家题写的碑刻、匾额、楹联与古朴的建筑群以及祠内众多古树,共同构成了医圣祠独特的中医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

沿医圣祠中轴线而行,大约110步就可看到一树橘红色花朵迎风招展。“‘一柏一拾凌霄花’中‘一柏’指的是古侧柏树。据史料记载,该树树龄已经863年,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这株凌霄的树龄也有465年了。”医圣祠馆长刘海燕告诉记者,这一柏一凌霄如今已是医圣祠内最引人注目的古树名木,无论春夏秋冬,常有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医圣祠这棵古柏树高约13米,虽然枝干已经干枯,但依然笔直地屹立着,古凌霄树的藤蔓紧紧缠绕在侧柏的树干上,几乎融为一体,恰似“枯木逢春”。刘海燕说,这棵凌霄树是本土树种,一般每年5到8月份开花,花期长达四五个月,有时甚至将近半年。每逢夏季,凌霄花开满枝头,一朵朵橘红色的小喇叭,垂吊在翠绿的藤蔓上,在蓝天白云、青砖黛瓦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

古柏凌霄有着美丽传说

“七孔桥,九礓嚓,一百一拾凌霄花。”据传,东汉灵帝时期,张仲景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有一年,河南一带暴发流行性疾病,民不聊生,张仲景不忍心看到人民饱受疾苦,遂弃官回乡行医治病,救了不少人。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医者,就在他行医治病的处所建了医圣祠。明末战乱,医圣祠部分被毁,祠内仅保存下来“七孔桥,九礓嚓,一柏一拾凌霄花”等景观和建筑。

据民间文化学者吕风林介绍,“七孔桥”就是医圣祠旁边的仁济桥;“九礓嚓”也称“九级踏”,指原有的三皇庙(旧日存于医圣祠前),一块石头上有九层台阶;“一百”其实是“一柏”(指祠内古柏树),“一拾”其实是“一石”(制药石),“一百一拾”指从门口到祠内凌霄花有110步。

相传从明代开始,“七孔桥九礓嚓,一百一拾凌霄花”这句民间谚语就广为流传,将柏树、凌霄花和祠前的仁济桥、九级踏一同视为医圣祠里具有精神象征地位的独特存在。

在民间,还有一个关于“一柏一步凌霄花”的传说,明代一府台是个孝子,其母有病,久治不愈。一天晚上,睡梦中有位老先生给他开了药方,老太太服药后病就好了。府台再次梦到老先生时就问:“先生是哪里人?”老先生答道:“仁济桥,九阶层,一柏一步凌霄花。”原来梦中的老先生就是医圣张仲景。

古树历久弥新绽芬芳

凌霄花又称长寿之花、慈爱之花,可将凌霄花送给长辈或恩人,表达对其的敬仰和尊敬之情。凌霄花的花朵呈橙红色,象征着庄重威严,有着志存高远和坚韧不屈的寓意。同时,凌霄花还是一味良药,可以活血通经、清热解毒、祛瘀止痛。因此,有崇敬张仲景的医者、百姓将这种慈爱之花与医圣兼济天下的大爱精神联系起来,它在岁月更迭中渐渐成为医圣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

“经常到医圣祠来拍古柏和凌霄,有时候也给外地的游客讲南阳的中医药文化,宣传医圣精神。”今年66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家住城区新华路,从小就喜欢到医圣祠游玩,在医圣祠里,可以感受到张仲景那深深的医者仁心。每年夏天,他还喜欢收集掉落在地上的凌霄花,拿回家晾晒以作药用。

“多少年来,人们常在医圣祠里纪念张仲景。”刘海燕说,几百年来,古柏和古凌霄历经风霜、战火依然向上生长,百折不挠、志存高远、顽强旺盛的生命力是人们赋予古树的意象,更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发扬、历久弥新的精神动力。

全媒体记者 张玲 实习生 冯琰斐 文/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