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名言警句有哪些?12个智慧金句,读懂践行,受益一生

良向小橘子 2024-06-11 07:20:12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辅佐刘备建立并巩固了蜀汉政权,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些诸葛亮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对你的生活带来一些帮助。

诸葛亮的名言警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一段话,诸葛亮认为,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提升自我;而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能够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而静心和节俭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一句对个人职业操守的誓言,更是对忠诚与责任的最高诠释。

在任何时代,这种全身心投入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的态度,都是值得尊敬。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论交》,意思是:以权势和利益来交朋友,难以持久。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这句话出自《前出师表》,意思是: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不断积累善行的人就会兴盛发达,不断积累恶行的人就会自取灭亡。此言意在劝人戒恶行善。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二桃杀三士,典出于《晏子春秋·谏下二》,此以“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强调说明谗言的可怕。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将骄吝》,目的是告诫为将者不可骄傲自大,一旦骄傲对人对事就会失礼,一旦失礼就会在关键时刻众叛亲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的《前出师表》,目的是用来规劝后主如何做一个贤君,治理国家的。简短的一句话就道出了历朝历代更迭代替,兴衰轮换的根本原因。

集众思,广忠益。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可取得更大更好的效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过分的享乐懈怠,便不可能励精图治,性情浮躁就不能够陶冶情操。

思者虑远,远者虑安,无虑者危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所著的兵书《便宜十六策》的《阴察》篇,这段话的含义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倘若你想要获得更加顺利的人生,就不得不对未来进行构想,也不得不考虑可能面临的危机。唯有如此,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难陷入绝境之中。

诸葛亮一系列举措彰显了中国古人杰出的文化素养,是中国人文社会的智慧结晶,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经验和品质。他的人文品质和人文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他的个人形象,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歌颂和赞扬的对象。

写到最后

这些名言警句跨越千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他的思想都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引。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重温这些经典语录,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更能从中汲取力量,指导我们的行动,也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0 阅读:0

良向小橘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