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宜业“温度城镇”|黔西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见闻

天眼新闻 2024-06-19 00:30:15

6月15日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向黔西城区,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投下斑驳的影子。莲城大道上,出租车司机常勇明熟练地驾车疾驰。聊起家乡这些年的发展,他面露笑容:“这几年道路交通条件改善了,绿化也很不错,总体来说居住环境还是很舒服。”

宽阔的大道车水马龙,鳞次栉比的楼房错落有致,相互之间留出绿化空间。流水潺潺的小河穿城而过,河畔花草芬芳,给这座黔西北山区城市增添了不少生机。“我们通过实施‘三横两纵’城市道路改造,合理设置了红绿灯,天桥、人行道也进行提质升级,大大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黔西市莲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光祝说。

黔西市城区莲城大道景观

在莲城街道金街广场,餐饮、休闲、零售、娱乐、家居等业态丰富多彩,热闹繁华的街市活力十足。作为黔西新打造的文商旅综合体,该广场占地约4万平方米,主街全长1000多米,被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全省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我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好企业,逐渐激活城市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李光祝说,金街广场还于2023年荣获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了市民和外来游客休闲逛街的好去处。

走进水西公园,熏风吹皱池塘水,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之中。休闲的市民或悠然漫步,或小坐畅谈,整个公园充满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气息。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黔西近年来逐步推进城市绿色化发展,一个个生态宜人的公园草木葱茏,成为“城市之肺”。“每天下班可以到这里带娃玩耍、锻炼身体,还能亲近自然,真的很享受。”家住公园边上的市民周先生说。

黔西市水西公园生态景观

群众幸福的笑脸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但要让城市有风景,更要有烟火气。

恰逢周末,夜色下华灯初上,市民刘明刚的烧烤摊上坐满了人。他麻利地把各种食材从冰箱送上烧烤架,刷上油、撒上佐料,熊熊炭火烤出的香味令人垂涎欲滴。“这两年黔西城市发展很不错,不少人来这里购房、做生意。烧烤店旁边就是住宅小区和酒店,我的生意也一直不错。”刘明刚说。

夜色下的黔西城区

“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我们坚持‘放管服’有机结合,既要规范市场秩序、整治环境卫生、维护好市容市貌,也要让广大群众能够就业创业,在烟火气息中享受幸福的味道。”李光祝说,通过合理划定夜市经营区域,做好环保宣传,莲城街道大力支持企业、个体经营户文明创业,盘活了不少“夜经济带”,让城市变得烟火味、人情味十足。

因“市”而谋、顺“市”而为、乘“市”而上。撤县设市三周年来,黔西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路网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绿化、垃圾污水处理、招商引资、社区治理等方面不断发力,多措并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建设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城,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城镇承载能力不断提升,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环卫工人正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黔西市建成城区面积26.5平方公里,城区道路增至212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9.28%。937户棚户区改造综合整治项目室内部分全面完工,室外公共部分已完成70%。完成地下管网改造6公里,一批老化公路、天桥、人行道等基础设施陆续完成改造。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黔西大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良好氛围,塑造“人人修德行、户户建功业”城市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常态化开展城市脏、乱、差整治和城区道路、公园广场等市政设施巡查维护。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保持在92%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98.3%。

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带来的交通区位优势,黔西进一步融入黔中经济圈,矿山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房地产、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城镇经济愈发活跃。今年,通过开展“首届贵州牛肉粉文化旅游季”和“好生活·在黔西”系列文旅活动,加快推进大府市集和杜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消费活力持续释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正在焕发新的光芒。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夏民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