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低张颂文的不止姚安娜

感叹电影 2024-03-06 22:30:35

关注我,看好片,刷好剧

最近, GanTan不眠不休地一鼓作气看完了《猎冰》。

心情如何?

嗯,大概可以用“牙疼”来形容——就是那种即使疼到咬紧牙关也要坚持看完的执着。

算是羡慕嫉妒恨吧。

对那些机智如斯,看了几集就果断弃剧的观众。

他们逃过了一劫,而我, GanTan,却深陷泥潭,直至最后一刻。

初看《猎冰》时, GanTan其实已有不详的预感——这剧可能走不远。

但是,凭借对制作团队的一丝信任和对张颂文的盲目期待,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坚持到了终章。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猎冰》的败退之速让人瞠目结舌,豆瓣评分的自由落体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最终停留在4.4分的谷底。

为何会沦落至此?

有人指责姚安娜的演技尴尬,有人批评制作质量粗糙,还有人归咎于观众品味。

然而,在 GanTan看来,这些都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为何这部曾被寄予厚望的剧集会走向如此境地?它究竟在哪个转折点上迷失了方向?

我们需要一个答案。

01

剧本的大坑,谁来填?

聊到《猎冰》,咱们得先聊聊姚安娜。

这姑娘,在剧里就像个谜一样。

开播没多久,网上就开始疯传她的各种梗图。

记得那个“姚安娜吃鸡式演技”吗?

那手拿枪的姿势,那莫名其妙的表情,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但说实话,用张动图来全盘否定一个演员的演技,这事有点不公平。

姚安娜的表现确实有点力不从心,表情管理也是一言难尽。

比如说,她在剧里面对不同情境

——无论是想勘查现场、表现不耐烦还是愤怒质问

——神情都差不多。

那眼神,那表情,你能分得清楚她到底是自信、镇定还是伤心吗?我等凡人是分辨不出来的。

但别急着把锅全甩给姚安娜。

这部剧的剧本问题,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剧中两条线——黄宗伟的制毒帝国和赵友男带队的缉毒行动。

听起来挺燃的对吧?

但实际上,剧本写得就像是强行拼凑,逻辑漏洞大得能跑马车。

举个例子吧:赵友男的出场。

警方需要个卧底混进贩毒团伙,段明宏(苏鑫 饰)自荐了下.

领导却说:“吸不吸毒对方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话听着有道理。

但接下来领导却说,“最好是女的,身手还要不错。”

这逻辑跳跃得有点太大了吧?

再比如案件侦破过程。

我们警察赵友男一上来就凭空发现了线索——缉毒犬对报纸闻了闻就觉得可疑。

这种直觉式侦查方式,在现实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更别提那些离奇蹊跷的“巧合”。

比如赵友男一眼就能在KTV包间门口发现关键脚印;

又或者段明宏直奔中叔家房顶找信——这些操作都让人觉得警察们都开了透视眼。

导演高群书自曝原本只有制毒线,后来为了审查加了警察线。

虽然可以理解这种无奈之举,但结果呢?

加出来的警察线完全没有头绪,就像匆匆补上去的补丁。

所以啊,《猎冰》这部剧告诉我们:当剧本成了大坑,再优秀的演员也填不平。

姚安娜被喷?先别忙着指责她。

我们应该看看那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施展拳脚的剧本。

《猎冰》啊,《猎冰》,你本可以好好地告诉我们一个关于勇敢缉毒警察的故事。

可惜啊,你给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好汉做不得”,因为你连基本逻辑都搞丢了。

02

缺失生命力的剧本

《猎冰》这部剧,如果只看风格,确实有那么点90年代的土味儿。

姚安娜那些被吐槽的表演,可能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剧本,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地方。

剧里的场景,说粗糙也可以,说真实也行。

泥泞的小巷、破旧的屋子、简陋的餐馆——这些都给人一种贴近生活的感觉。

导演高群书说他想回到90年代,想拍出那种粗粝的感觉。

好吧,这个目标他达到了。

但这样的风格,跟剧本内容对上了吗?

先说说剧里面的“真实”。

比如赵友男伪装成吸毒者去潜入贩毒团伙。

她一出场就是满脸正气,根本不像个吸过毒的人。

然而领导却认为她很合适——这合适来得太突兀,逻辑上让人摸不着头脑。

再看看案件侦破。

赵友男凭借缉毒犬对报纸闻了闻就断定了可疑点。

这种直觉式侦查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

或者段明宏直接找到藏在房顶上的信——这些都显得警察们仿佛拥有超能力。

导演为了呈现底层生命力和真实感,在摄影布景上下足了功夫。

但剧情上呢?

警察角色没有背景,没有动机,没有深度。

他们就像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人。

那些应该充满生命力和真实感的制毒线索也是一样。

黄宗伟(张颂文 饰)这个角色原型是个自大张狂的毒枭。

开始几集还能看出他性格中的自大和主动性,比如那得意的响指动作。

但随着故事发展,他变成了一个单纯制毒的工具人。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失真:阿美刚出狱时,在动物园凝视老虎,她内心强大又复杂的情绪被展现出来。

但这样引起共情的片段,在整部剧里少之又少。

或者像陪酒女冰冰,在大龙逃跑时被扔下船,死得简单粗暴。

观众可能会对这样一个边缘角色产生同情,但她在整部剧中几乎没有存在感。

所以,《猎冰》中虽然有尝试去呈现一种“粗粝”的真实感,但由于内容上的空洞和逻辑上的漏洞,那些努力几乎白费了。

回到姚安娜,她可能只是成为了一个容易指责的目标。

因为在一个连基本逻辑都无法自圆其说的剧本面前,再好的演技也救不回来。

所以,《猎冰》给我们展示了什么?

外表上的粗粝可能掩盖不了内在缺失生命力和真实感的空洞。

这样一部作品,并不能仅因为它看起来“真实”就值得称赞。

观众需要更多地感受到角色背后故事和动机的支撑,而不仅仅是表面上荒凉和陈旧的画面。

03

表象与本质

电视剧《猎冰》在落幕之际,依旧高挂热搜,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热剧”的认知。

即使面对新晋剧集《想吃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男人2》的激烈竞争,它仍旧稳坐猫眼热度榜的亚军宝座。

豆瓣上4.5分的评价似乎并未对其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反而有着逆风飞扬之势,轻松超越《漫长的季节》,闯入年度剧集排行榜前十。

然而,在这样的成绩背后,隐藏着的是一种让人唏嘘的无奈。

观众们常说,“只要有明星撑场,有足够的话题性,一部剧就能赚足眼球。”

《猎冰》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它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作品本身多么平庸,只要包装得当,就能收获无尽的掌声和闪光灯。

但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不禁要问:为何《猎冰》会拍得如此不尽人意?

演员?

显然不是根本原因。

张颂文依旧以其稳健的演技支撑起剧集的框架;

其他演员虽然有所起伏,但即便姚安娜那略显生涩的表现,在国产仙侠剧那荒诞不经的演技面前,也算不得什么致命伤。

导演?

这个答案同样站不住脚。

高群书曾经执导过不少口碑佳作,他的才华和能力不容置疑。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答案可能会让人感到惊讶——是整个制作团队对待作品的态度。

这个问题在后期制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剪辑环节中连基本的时间线都搞错了。

黄宗伟两年后重出江湖,赵友男却还在怀孕;一个孩子怀了两年?

这种低级错误竟然没有被及时发现并纠正。

再看道具组,毒枭手持过时大哥大与赵友男手握当代最新款手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细节处理上的荒谬让人难以置信。

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从剪辑到道具、再到整体制作流程,都透露出一种草率和敷衍。

甚至在面临投资方对剧本质量的质疑时,考虑到成本问题而选择了妥协。

相较之下,《繁花》可谓另一个极端。

王家卫对于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在业界内外已是公认。

即使有人对其内容提出批评,也无法否认其在制作水准上所达到的高度。

回头看看《猎冰》,明明存在诸多明显错误和bug,并未得到修正;

导演却在计划新项目、讨论电影版权益——仿佛所有负面评论都与他们无关。

可见,《猎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事实:在电视剧这个领域里,主创团队的态度或许不能决定作品能走多高,但绝对可以限制它有多差。

所以.

在这个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充满遗憾和缺陷的成绩单背后,我们应该思考:究竟是追求一时的辉煌和利益最大化?

还是坚持艺术创作的初心和匠心精神?

《猎冰》可能已经结束,但它留下的问题和反思将会持续很长时间,在每一个电视剧项目启动之前、每一位创作者动笔之时,在我们心中回响。

毕竟,并非所有事情都可以用“爆了”来衡量成功与否——无论对于作品还是创作者自身。

关注我,看好片,刷好剧。

0 阅读:63

感叹电影

简介:🎄 00后自由撰稿人 | 每日更新电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