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砻江最后的采窝人:燕窝一斤2万多,但他儿子宁愿打工也不传承

明昼论点 2024-06-20 08:26:10

在四川雅砻江的一个贫困小山村里,藏着一个世代相传的致富绝活——采燕窝。可时至今日,全村却只有一人坚持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手艺。近些年随着燕窝价格的上涨,他也带着一家老小走上了小康之路,可谓是由贫农一跃成为了"燕窝大亨"。

时光荏苒,这位手艺人的年事也越来越高,他本想将这门绝活传授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可孩子们却宁愿在外打工吃苦,也不愿回乡继承这条发财“捷径”......

燕窝的采集

燕窝,源自于金丝燕这种小小的飞禽。这种体型娇小的鸟儿,靠着一张发达的腺体和强大的嘴部肌肉,能够分泌出丰富的唾液,并利用这种独特的唾液将采集的苔藓、海藻和细软植物纤维粘合而成巢。这就是燕窝的由来。

金丝燕这种小鸟对筑巢环境有着独特的偏好,它们偏爱在潮湿、黑暗的地方建造巢穴。这些鸟巢紧紧依附在陡峭的岩壁上,这种特殊的选址不仅能有效避开天敌的骚扰,也可以防止鸟蛋从高处滚落。然而,要采这些隐藏在绝壁上的燕窝,无疑是一项危机重重的高风险行当。

50多岁的余成明也被称为最后的"采燕人",他从事采燕窝工作已近40载。尽管操作经验老到,但每次攀爬悬崖也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个疏忽就会酿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惨剧。

采燕窝是需要双人合作,一人探洞,一人放绳。彼此之间须全然信任,配合也必须默契。否则,稍有闪失便可能害了同伴。

有一次余成明下到燕洞口附近准备进洞时,一时疏忽让身体直接撞向了岩壁。当时他痛得几乎晕厥,还好有搭档及时将他拉了上去。事后检查,余成明断了根肋骨,大腿也青紫一片,遍体鳞伤。这次虽然采洞一无所获,但所幸人没有出事。

采燕人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只能采撷第一窝燕窝,余下的必须留给燕子繁衍后代。因为金丝燕筑巢并非易事,需夫妻鸟共同吐抹唾液45天才能完工。

再加上鸟蛋落崖和天敌入侵的风险,最终存活的雏鸟往往不足一半。因此,节制采燕是对生态环境负有责任的体现。

燕窝的价值

余成明从事采燕窝工作几十年,见证了这一手艺从默默无闻到备受追捧的转变。他对于采挖和处理燕窝也早已驾轻就熟。

他出生在偏远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家庭,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环山的村落里。周围虽然景色秀美,但生活环境艰苦,家家户户都过着清贫的日子。

但这里的山上却盛产燕窝,13岁那年,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余成明向村里的师傅们请教学艺。第一次登上万仞悬崖,余成明跟随师傅们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

第一次面对悬崖,余成明吓得差点栽倒。师傅笑着说,如果害怕就现在下山,这份工作可不是勉强的。

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余成明咬牙坚持。这天是他第一次看见如何采集燕窝,只见师傅们先把绳子固定在腰间,另一端系在离悬崖不远的树上,仅凭一根绳索维系生命。

悬崖上的风很大,脚下也很滑。经验老到的师傅们会根据天气和季节调整绳子长度,但更多的 是靠运气。

除了悬崖上的燕窝需要攀岩采集之外,悬崖中间的山洞里也可能藏有宝藏。进出这些山洞时,采燕人需要重新系绳,这一过程尤其危险,稍有疏忽就可能坠入深渊。

经过练习余成明在采集燕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熟练。他说:新采下来的燕窝呈现黄绿色,还带有些许湿气。这需要经过适当的晾晒去除水分,否则就会"砸"在手里。这一过程需要相当的经验和技巧,但对于像余成明这样的"熟手"而言,早已了然于胸。

而令余成明感到欣喜的是,燕窝价格近年来持续走高。几十年前,一两燕窝只值两元,而现在品质上乘的燕窝一两可以卖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这让他的辛勤劳动变得更有价值,收入也大幅提高。过去人们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如今余成明已成为家中的经济支柱,不再仅仅依赖种地维生。

余成明的燕窝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每年都会有人提前预订。有时候燕窝还未采挖,订单就已排满。

通过辛勤采集,余成明每年都能获得数百个普通燕窝,这其中也会有一些品质上乘的"一级货"。普通燕窝一个只能卖到一两百元,而"一级货"的燕窝则是一两就能卖到两千六百元,折算成斤的价格更是高达两万六千元的天价。

然而,就是这种曾经带给余家阖家温饱、甚至致富的传统手艺,如今却正在缓缓走向没落的命运。

无人继承

在风景如画的雅砻江峭壁之上,一道摇曳的人影正在采集最后的燕窝。这就是余成明,一位已经年过半百的"采燕人"。而随着时代在变迁,采燕窝这一古老行当正渐行渐远,就连余成明也没能让儿子们"子承父业"。

2013年,余成明曾带着大儿子余正才一同采燕窝。当时,余正才虽一度充满热情,但攀崖时却吓得手足无措。就算如今提及,余正才仍是面露恐惧。显然,他生性胆怯,不适合从事如此危险的行业。

至于小儿子余正华,虽学习过一阵子,但很快便放弃了。在他看来,现代社会早已千钧万重,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采那么点燕窝呢?与其如此,不如外出打工,收入虽不高但总比命悬一线的强。

面对儿子们的决绝,余成明无奈又欣慰。无奈的是古老技艺将就此中断;欣慰的是,他们终于不必像自己这般孤注一掷,终于可以选择一条更加安全的人生道路。

其实,采燕人之所以会渐行渐远,除了行业风险之外,还因为"屋燕"燕窝的崛起。"屋燕"燕窝成本低廉、品质优良,加之营养素与天然燕窝无异,正逐步取代传统燕窝,成为主流。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采燕人似乎注定要被时代所弃。余成明或许就是最后一位"采燕人"了。每每想到此,他内心百感交集。

作为古老技艺的传承人,他心存留恋;作为一个父亲,他欣然接受时代的更迭。他明白,新生代早已不必像他们这一代那般拼搏。而这一代人,则将成为最后的"燕窝守护者"。

摇曳在峭壁间的,不仅仅是采燕人的身影,更象征着一种永不停歇的生命力。生命力就像燕窝一般珍贵,只要人们肯鼓足勇气,就一定能攀登人生的高峰。

如今,时代的接力棒正在缓缓移交。新时代注定会诞生新的英雄,而余成明和采燕人们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之中,成为一段永远光辉的传奇。

结束语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营养健康的追求也愈发升级。燕窝作为一种天然的滋补佳品,历来备受推崇。然而,随着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野生燕窝采集这一传统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

如今,随着人工合成和"屋燕"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摆脱了对野生燕窝的依赖。这些人工燕窝不仅成本低廉,而且杂质少、色泽佳、营养价值更高,正逐步取代野外采集,成为市场主流。

这一变革无疑给传统燕窝采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余成明也感受到了来自时代的洪流。他曾希望将这门绝活传承下去,但儿子却不愿继承。年轻一代追求更好的生活,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吃苦耐劳。余成明无奈之下,只得作罢。

岁月飞逝,如今的他已年过半百。在这个新的时代,或许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和平安。他不再执着于燕窝采集,而是希望这份传统手艺能够永远铭记在人们的记忆中,见证了一段别样的历史。

燕窝世界的奇妙之旅,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旧交替,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彰显出生命的不懈进取和人性的永恒追求。让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去发现、去欣赏这个世界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红星新闻

——大象微视

0 阅读:0

明昼论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