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发现的“蛈蜴”,满口毒牙偷咬村民,目前全国发现不到30只

那是两面包夹知识 2024-06-21 22:24:26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2020年10月10日,这一期《地理·中国》纪录片报道了四川青城山下一村民被一种神秘生物叮咬中毒,经过长时间救治才安然无恙,而咬人毒物却不知其真实身份。查明后真凶后,却发现其存在竟如此稀有。

因为神秘生物样子、下落全都尚不明了,导致村里民众全都人心惶惶,为此村里求助专家的帮助。

《地理·中国》节目组立刻联系成都昆虫馆馆主赵力一同前往这个青城山下的小村庄,尝试揭露这一神秘生物的真实面貌,并根据当事人的事发经过了解神秘生物的相关信息。

据村民叙述他当时正在地里干农活,用手去拔出杂草,突然感到了刺痛急忙抽出手,将咬他生物甩了出去,一眨眼的工夫那个动物就不见了。

当时他并没有当回事,过了十几分钟突然感觉头晕眼花手脚发麻,伤口处整个都肿起来了,他的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救治。

节目组了解了一切后,到底能不能找到这神秘物种的巢穴呢?它以后还会不会继续伤人?怀着忐忑的心情,节目组开始了战略讨论。

抽丝剥茧

因当地的独特气候,青城山周围栖息着各种各样的奇特物种,甚至可能会有从未被发现过的生物,这就导致寻找起来的难度异常大。

刚开始还有人提出猜想,会不会是蛇类?毕竟当时正处农忙时期,正是冬眠过后蛇出没捕食的时候。

村中蛇咬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样推论的出现使得节目组眼前一亮,但却又很快的将这个可能性排除掉了,因为村民被咬后产生了中毒现象,而此地常见的蛇类是无毒的菜花蛇。

而且菜花蛇体型很大,村民在劳作时看到后肯定会躲开的,那决计不可能是蛇。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当事人又想起了其他的一些细节。

在他将咬人生物甩出去的时候,他看到了有很多的腿,背腹部很扁平,跟一枚一元硬币大小一样,而且是通过钻入土中逃跑的。

于是专家一伙决定将目标放在昆虫上,但周围昆虫种类实在是太多了,一处处的搜寻无异于海底捞针。

赵力馆长决定采用灯诱法。节目组在一处平坦开阔的地方,架设诱虫设备,等到夜幕的降临,灯下出现了各式各样昆虫,但却都不符合要找的目标。

直到出现了疑似真凶的昆虫,赵馆长立刻将其捕获,原来是两只黑扁锹甲,虽然他们的攻击方式、大小、腿数都基本符合,但他们身形并不是圆型,因此被淘汰放生。

节目组在经历一次失败后,决定重新审视调查方向,再结合它具有土遁的能力后,使用巴氏罐诱法来捕获只能在土里活动的昆虫。他们设下多处陷阱后,静待一天去回收陷阱,这一次捕捉到了很多符合描述的昆虫,其中多为马陆、蜘蛛。

但都没有像硬币一样的背腹,不过好在已经通过观察将嫌疑目标基本锁定在蜘蛛身上,这也是突破性的发现。那到底“真凶”是不是蜘蛛呢?

节目组继续将搜寻范围扩大到高海拔地区,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山路边发现了一处不同寻常的洞穴。这个洞穴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苔藓,洞口比蚂蚁洞大很多,洞穴内部也是非常的深,节目组拿出专业洞穴探测仪器—内窥镜,随着不断的深入,在洞底终于见到了这家的主人,也是此事的真凶。

镜头画面里能看见一个印有古钱币纹理的昆虫,“钱币”周围长着细小的绒毛,为了一窥真容,赵馆长与记者小心翼翼的将洞穴周围的土刨开,“真凶”露出了整体的样貌。面对眼前的昆虫,赵馆长也是认不出来这是什么蜘蛛。

为此回到博物馆,翻阅大量书籍,最终确定了它的真实身份,原来就是古籍上早有记载的“蛈蜴”。

蛛圆章

蛈蜴是我国最早记录在册的一种蜘蛛,在辞书《尔雅》与《本草拾遗》中皆有记载其药用价值,李时珍更是认为它能治疗血肿,附骨疽蚀的功效。

在国际上它的学名是里氏盘腹蛛,又因为肚子像是被砍去了一半,所以一般人叫它截腹蛛。但它的行踪一直飘忽不定,我国最早是于2000年在雅安发现过一只。自此虽也偶有发现它,不过目前发现数量不超过30只。

所以这一次发现,无疑又给了我们了解这一蜘蛛的机会。于是赵馆长将蜘蛛带回到成都昆虫馆饲养,每天通过观察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发现蛈蜴是属于比较罕见的洞栖性蜘蛛,它捕食猎物的方式不是用传统的蛛网,而是靠伪装自身,等待食物自己送上门来,用毒素进行攻击,与非洲沙漠的沙蜘蛛的生存方式相似。

赵馆长在饲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蛈蜴在巢穴里用屁股堵住洞口,当有外界刺激后,会闪出一丝缝隙请君入瓮,但当遇到他难以轻松捕获的猎物时,就会露出毒牙发动攻击。

赵馆长曾用镊子激怒过截腹蛛,它在多次攻击无果后会将屁股朝向敌人,应该是用于恐吓防御敌人,然后趁其不备溜之大吉。

可能就是这一行为,导致村民遇袭后难见其踪迹,蛈蜴也是因为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本能的发动攻击。可这种生物基本上都分布于热带地区,怎么会出现在青城山下的农地中呢?

通过对当地的环境的记录调查发现,青城山的气候不同于其他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温差小,适宜于各种昆虫居住,截腹蛛也正是因此在着过冬。

蛈蜴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因其腹部形似印章,所以有人称它为“蛛圆章”,也不晓得如果明太祖知道后,又是什么样的神情。

结语

蛈蜴在本次事件中虽伤害到了村民,但也是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措施,因此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生物一定要选择敬而远之,防止被伤害。

没必要因为恐惧对其喊打喊杀,它们只会依托于青城山独特的气候环境下平静的生活。

参考:

地理中国:

红星新闻:时隔20年,四川雅安“蛛圆章”再出没!专家:有少量毒性

封面新闻:眉山再现“印章蜘蛛”屁股像鬼脸 全国一度只发现6只

0 阅读:0

那是两面包夹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