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少吃猫肉?原来李时珍已告诉我们答案,古人早就试过

快看张同学 2024-07-04 10:47:40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快看张同学

在中国广袤的文化与饮食版图上,食材的多样性堪称世界之最,从翱翔天际的飞鸟,到穿梭林间的走兽,乃至深海潜行的鱼群,皆有可能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这份对食材广泛接纳的态度,既源于对大自然馈赠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包容性。

然而,在这丰富多彩的食谱之中,有一种动物似乎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外,那就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猫。

尽管猫的身影遍布街头巷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却鲜少出现在国人的餐盘之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早在四百多年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巨著《本草纲目》中,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一、中国人为何不吃猫肉?

虽说中国人普遍对食用猫肉并不热衷,但历史上确有部分地区曾尝试过猫肉料理,如广东地区的特色菜肴“龙虎凤”,其中便包含了猫肉成分。

不过,这类菜品始终局限于特定区域,未曾普及全国,主要原因在于猫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独特且受尊崇的地位。

追溯历史,早在西周时期,《诗经》中便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句子,而《礼记》中也出现了猫的身影。

《郊特牲》中更是直接说明古人引猫入室,实为利用其捕捉田鼠的本能,保护庄稼免遭破坏。

要知道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下,田鼠不仅是粮食的窃贼,还可能传播疾病,因此猫作为天敌,自然备受人们的重视与爱护,这样让它慢慢的成为吉祥与灵性的象征。

封建时代,试问谁又敢对猫这种拥有神兽光环的小动物,动了歪念呢?当然除了神兽光环本身,猫还被认为是招财纳福的吉祥物。

唐代民间甚至一度流传“猫洗面而客至”的说法,他们认为家中的猫洗脸,就预示着宾客盈门与财运亨通,所以猫也有了招财的吉祥寓意。

到了宋代,上流社会开始盛行将猫作为宠物饲养,欣赏其柔软的皮毛、灵动的眼神与小巧的体态。

文人骚客笔下,猫更是成为家中常客,频繁出现在诗词画作之中,如《蜀葵戏猫图》等传世之作,生动展现了人猫和谐共处的温馨场景。

宋代社会甚至兴起了一股“全民爱猫”风潮,《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市场上猫窝、猫粮的销售盛况,以及猫咪寄养服务的出现,这也反映出当时猫宠文化的蓬勃发展。

著名诗人陆游便是一位资深猫奴,他常常以诗句记录与猫的日常趣事,比如《赠猫》中猫被他描绘成“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如此爱猫成癖的生活细节被展示的活灵活现。

清代延续了养猫风尚,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宫中亦不乏御猫身影,数量多达十余只。

据记载1744年,一只形似猎豹的薮猫作为贡品由意大利使者献予乾隆,深得其宠爱,乾隆帝甚至特意命人,制作了紫檀木碗与青瓷莲花温碗,供猫儿饮水用餐。

由此可以看出,猫在中国人心目中享有极高地位,既被视为守护者,又是招财吉祥的化身,加之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纽带,使得食用猫肉的习俗未能在中国广泛形成。

不过除了猫在国人心中占有特殊地位外,还有一些现实因素,导致猫肉的食用并没有被广泛推广开来。

二、李时珍不建议吃猫肉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就味觉体验而言,猫肉并非佳肴之选,也就说猫肉真的一点都不好吃。

历史上,即便有人曾尝试将其烹饪成美味,但最终因口感不佳,特别是那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味,而逐渐被人放弃,这一点《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记载。

李时珍在著作中指出,尽管猫肉本身无毒,其质地却较粗糙,缺乏与其他肉类相比的鲜嫩与甜美。

若论滋补养生,有沙参玉竹、生蚝、蹄筋等更为适宜;谈及美容养颜,则阿胶、红枣等补品更胜一筹,丰富多样。

而且像猫这样以老鼠为主要捕食对象的生物,很容易让它成为某些寄生虫的潜在宿主,鼠类往往携带多种病毒与细菌,所以猫这种以鼠类为主食的特性,也就增加了食用猫肉的健康风险。

另外从经济角度来看,猫肉的消费也绝不是最佳选择,从古至今肉食消费不仅关乎口感,更考量价格因素。

以猪肉为例,早期因其气味浓烈,被视为低劣肉类,但平民百姓之所以选择食用,主要还是出于经济考量。

可是猫肉就不同了,其高昂的养殖成本与较低的出肉率,使它并不具备经济效益,一般来说猫的生长周期是长于犬类,并且捕捉难度大,所以综合考虑之下,古人明智地放弃了猫肉作为食物源。

尽管我们前面有提到,广东名菜龙虎斗里面就是有猫肉的,但是作为地方特色,它的口味并不能被国人广泛接受,因此食用猫肉自然也就不会全国推广开来。

近些年来,关于能够食用猫肉,也是存在诸多争议的,法律层面已明确,猫与犬不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之列,这也意味着它们不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食物来源。

同样的《食品安全法》强调,新资源食品须经严格的安全评估与许可,虽说是直接针对生产环节,但是较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猫犬不该作为食物来源。

如今猫狗作为人类的伴侣动物,可以说承载着人与动物那深厚的情感价值。

它们已成为家庭的一部分,象征着忠诚与陪伴,超越了单纯的动物属性,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将猫作为食材,不仅是对它们的不尊重,同时也会伤害人类的情感纽带。

面对这样的情愫,食用猫肉的行为显得格外不合时宜,唯有少数好奇者或许会尝试,但广大民众普遍持有爱护之心,拒绝任何形式的伤害。

历经千年,猫的魅力已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它们不仅俘获了人们的芳心,同时将与人类共同书写着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参考来源:

2012年01月18日 11:24 中国日报网 数百万只活猫流向南方餐桌 猫肉产业链违法

2024-04-30 21:41 红网 猫肉被整只烧烤售卖:伴侣动物不应该被端上餐桌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兽部

2 阅读: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