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照诗歌节会成为下一个乌镇戏剧节吗?新黄河独家对话明水古城总规划师和总设计师陈向宏

新黄河 2024-06-26 01:30:46

从乌镇、古北水镇到濮院、乌江寨再到济南章丘的明水古城,陈向宏“操盘”了很多古城、古镇,也缔造了很多业界神话。

6月21日—27日,如泉涌·首届清照诗歌艺术节在济南章丘明水古城举办。7天时间,包括著名诗人舒婷在内的全球60余位诗人、艺术家汇聚泉城,朗诵会、学术研讨会、民谣音乐会、市集等30余场“诗歌+”的活动接连上演,“泉”与“诗”交织,演绎出一种别样浪漫。

清照诗歌艺术节会成为下一个乌镇戏剧节吗?如何将“小众”的诗歌变为“大众”的狂欢?在古城古镇日益同质化的当下,明水古城又将如何变得与众不同?

带着这些问题,新黄河记者独家专访了明水古城的总规划师和总设计师,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董事长陈向宏。

办一个国际化的百年诗歌节

多年前,当人们还陶醉在所谓的千年古镇、江南水乡,感叹乌镇风光旖旎和古色古香时,陈向宏已经注意到,国内有数以百计的水乡古镇,都在效仿乌镇的形态和模式,同质化正在加剧。

如何突围?

陈向宏决心做一件别人不敢想的“大事”——在乌镇举办戏剧节。从2013年的第一届至今,乌镇戏剧节已经走过11个年头,成为与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德国柏林戏剧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意大利斯波莱托艺术节比肩的全球五大戏剧节之一。乌镇也成为中国最赚钱的小镇之一。每年戏剧节期间,到乌镇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

清照诗歌艺术节,会成为下一个乌镇戏剧节吗?

陈向宏充满信心。在首届清照诗歌艺术节的开幕式上,陈向宏面对每一个对准自己的镜头宣布,要办一个百年诗歌节的决心——“清照诗歌艺术节是明水古城的‘金名片’,我们将与当地政府、投资方一起,把清照诗歌艺术节办精、办特、办长远,要努力为办成国际化的百年诗歌节而努力”。

在他看来,如果乌镇戏剧节是后来人塑造的戏剧盛典,那么清照诗歌艺术节之于明水古城,则是基因的力量、传承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泉水也好,建筑也好,风土人情也好,不仅仅是清照,还有很多的诗人和文人,她们共同孕育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气质,那便是在‘好客山东’豪迈之下的对美好烟火生活的洞察和输出”。显然,以李清照为代表的诗歌,是其中最亮丽、最能打动现代人心灵的“语言密码”。

“清照诗歌艺术节与乌镇戏剧节一样,都意在唤醒公众对美好生活、对人文精神的追求,相信通过清照诗歌艺术节的举办,会在现有器物、特产之外,更加强化明水古城、章丘乃至济南的人文精神的召唤。”

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诗歌是一种小众的艺术。

陈向宏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某种意义上,文化并没有小众和大众之分,“诗歌几乎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同的,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诗歌永远是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定格和精神写照,文旅融合之所以被概括为‘诗和远方’,我想,也因为它是一种异地的美好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每周末,明水古城街角的“易安诗会”总是热闹非凡,身着汉服的主持人在台上出上句,台下的孩子、路人总会齐声对下句,氛围感拉满。

在明水古城的这几日,陈向宏每天都会到“易安诗会”转一转、看一看,“这种诗意总让人感觉世界更美好。所以,对明水古城来说,诗歌很大,并非很小”。

明水古城:青年人的理想之城、与众不同的“诗城”

陈向宏对清照诗歌艺术节的信心,还来自年轻人对诗歌的喜爱。在他看来,喜欢诗歌的人正在逐渐低龄化,诗歌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孩子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我们希望借助诗歌的力量,更多地在青年人群中传播,唤醒青年人的情绪价值,将章丘塑造成为一个艺术的‘飞地’”。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年陈向宏决定办乌镇戏剧节,恰恰也缘于他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现场看到的众多年轻人。

陈向宏做的许多事都关乎青年,比如为了给青年人提供机会和支持,乌镇戏剧节将“青年竞演”作为重点单元。而如今的乌镇戏剧节的确不乏年轻观众。

展望清照诗歌艺术节的未来,陈向宏也提到要“拥抱青年”。“明水古城的未来是青年心灵的认可,人的青春,需要与诗相伴。”陈向宏说,未来清照诗歌艺术节将聚焦青年文化的热点,在已组建的山东高校艺术联盟的基础上,通过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青年诗会、文学沙龙等多种符合青年人兴趣和爱好的活动举办,不断引导和培育年轻游客在文化消费上的新需求,增强青年族群的话题度和参与热情,使明水古城成为年轻人探索自我、展现自我、丰富自我的理想之城。

另外,清照诗歌节要“拥抱生活”。在他看来,诗歌艺术节是泉水之上精致美好生活的一种生动呈现,所以诗歌节将以打造明水古城与众不同的“诗城”为目标,让“泉”和“诗”,成为融入“好客山东”豪迈中的柔软的自由生活方式,通过与明水古城丰富的人文历史风情民俗传统的融合,构建全国城中独特而美好的诗意生活意境,让所有来明水古城、爱明水古城的游客对美好生活拥有更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清照诗歌节还要“拥抱艺术”。“无诗意,不艺术。”陈向宏说,明水古城要走出古城古镇古村的“同质化”,必须既是一个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又是一个融合世界性现代艺术萌生出彩的艺术之城,“清照诗歌艺术节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诗人作品,更是开放给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艺爱好者,我们将在文学、音乐、当代艺术各个领域引入更丰富的业态”。

“一个可以让我们近距离沉浸在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诗意生活价值的艺术节庆。”——这是陈向宏为清照诗歌艺术节的定位。

“去同质化,比什么都重要”

2017年11月,顶度集团与章丘区政府签约,决定在百脉泉畔打造“明水古城”。

2023年10月1日,明水古城开启试营业,除去很大部分的免票,首日单日收入超过120万元。

2024年1月,在明水古城的年度颁奖盛典上,陈向宏透露,明水古城试营业的3个月共接待游客60.1万人次。他同时为明水古城定下2024年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近期目标是要向做山东省内第一的标杆景区方向努力,长期目标是要成为中国新一代景区标杆。

如今明水古城的发展,是否符合预期?

陈向宏坦承,从完整意义上来讲,明水古城还是个半成品,“所有成熟景区都需要一个爬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什么样的力量与众不同、去同质化,比什么都重要”。

“去同质化”是陈向宏最近常提起的话题。在微博,他写道:“古镇作为旅游产品,确实到了应该通过迭代更新,摆脱‘同质化’的关键时期。创新,是获得古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出路”。

明水古城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变得与众不同?

陈向宏说,作为明水古城项目的总规划师和设计师,从项目动工的第一天起,他就认识到复兴这个拥有1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不仅仅是明清建筑的复兴修建,“家家冒泉、户户杨柳”绝美景观的再现,更多是如何根植于地域历史传统文化,借助文化的基因,赋予这个重新上路的千年古城更多更精彩的文化力量和精神魅力。

“从地理位置和景区面积等方面考量,明水古城尤其需要精神的力量和内核。”陈向宏说,他们始终在努力寻找让明水古城变得与众不同,更加拥抱青年、拥抱未来的方式,在这条路上,清照诗歌艺术节开了个好头。

除了诗歌节,明水古城还有没有其他去同质化的“密钥”?

“这个问题,我们也还在探索当中,希望下次你再采访我时,我能告诉你。”陈向宏爽朗一笑,回答得真挚而坦诚。

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再到文化小镇、互联网小镇,乌镇走了24年。明水古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乌镇?清照诗歌艺术节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乌镇戏剧节?唯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不过,陈向宏微博上的一句话很动人——“我们很难选择诗意的世界,但依然可以保持着诗性的敏锐和勇敢”。

记者:石晓丹 记者:刘瑞祥 编辑:吕冰 校对:高新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