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美国下达全球通缉令,逮捕中国科学家陈正坤,现在怎样了?

妙招大魔王 2023-12-26 18:00:02

美国旧金山法院曾发出罕见全球通缉令。

而通缉令的主人公,并非军事和政治人才,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科学家陈正坤。美国这次通缉的规格十分之高,用劳师动众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那么,陈正坤本人到底掌握了什么核心科技,为何能够得到美国如此“关注”?美国对陈正坤发布全球通缉令后,陈正坤本人以及中国政府的态度,又是什么样的呢?

芯片人才陈正坤

上世纪60年代,陈正坤在台湾省一个军人家庭里长大。

在陈正坤小的时候,身为军人的父亲就告诉他,无论将来学什么专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不能忘本。

好在,陈正坤本人确实是个读书的苗子,加上父亲的教育十分开明,因此,陈正坤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高中时期,陈正坤迷上了物理,尤其是课本上的电路知识,更是成为了陈正坤最感兴趣的版块。高考之后,陈正坤如愿被台湾大学的电子工程录取。

然而,陈正坤深知,想要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仅仅读到大学毕业是不够的。获得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位之后,陈正坤立马将目光投向了国外顶尖大学。

在这个过程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入了陈正坤的视线。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陈正坤选择去国外深造其实是个最好的选择。彼时,我国的电子工程专业刚刚起步,而更深一步的分支,例如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行业更是连苗头都没有。

相比之下,美国顶尖名校之中,已经有了基本的研究理论和实验设备,能够满足陈正坤的科研要求。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陈正坤一口气读到了博士,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陈正坤接触到了美国当时最为新兴的半导体行业。

为了在实践中收获经验,刚刚取得博士学位的陈正坤丝毫不敢耽搁,就成为了顶尖芯片企业英特尔公司的实习生。在剩余的留美时光里,陈正坤还曾经从英特尔跳槽到苹果公司,专门负责为苹果产品开发集成电路。

结束了两年的工作生涯后,2002年,陈正坤在父亲的劝说下返回中国,在台湾省本土芯片企业瑞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员。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省在技术发展方面一度领先大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省的芯片行业已经开始起步,而瑞晶科技,就是其中实力最为强劲的一家。

留洋博士、名校光环以及高超的研发技术,让陈正坤很顺利的就成为了瑞晶公司DRAM项目的负责人。

经过夜以继日的攻关,陈正坤所率领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了“龙芯一号”,这款芯片无论从性能还是从使用寿命来说,都要远远超过其他版本。

在陈正坤等人的努力下,瑞晶科技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很快就成为了台湾省芯片企业中的翘楚。而陈正坤也因为自身贡献,一跃成为了瑞晶公司的副总裁。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来袭,也彻底改变了瑞晶科技以及陈正坤的命运。

危机中的晋华公司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瑞晶科技数次面临融资难题,最终在挣扎4年之后宣告破产。美国芯片企业美光趁机收购了瑞晶科技,使之成为了旗下的子公司。

为了留下陈正坤,美光公司许诺了他子公司总裁的职位,还让他前往美国总部进修。

然而,在美国总部的日子里,身为子公司总裁的陈正坤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还被总部的高层打压排挤。

陈正坤深知,这些总部高层之所以排挤他,恰恰是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陈正决定出走美光分公司,再次投入中国企业的怀抱。

2015年,陈正坤与两位技术同仁一起加入台湾省的芯片企业联华公司。当得知联华有在大陆建厂的意思后,已经成为联华公司研发部负责人的陈正坤,第一个报了名。

次年,福建泉州的联华子公司——晋华电子宣告成立,而它的第一任总裁,就是陈正坤。

此时,陈正坤又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那就是进行DRAM技术的开发。事实上,自从“龙芯一号”研制成功后,陈正坤一直没有放弃过研制新款DRAM的计划。

在晋华电子担任总裁的日子里,陈正坤真正放开了手脚,成功取得了DRAM领域的新突破,“国芯1号”诞生,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批量量产。

然而,晋华在DRAM领域的成果,却招致了以高通和英伟达为首的美国芯片企业的嫉恨。尤其是陈正坤的老东家美光公司,更是对DRAM最新成果出自陈正坤之手感到不满。

为此,美光将正坤告上了法庭,他们在法庭上陈词:陈正坤之所以能带领团队研制出“国芯1号”恰陈恰是因为他在美光工作的经历。

除了明里暗里指责陈正坤“盗窃技术”之外,美光公司还向晋华电子以及陈正坤提出了高达1.96亿元的赔偿。

然而戏剧化的一幕却出现了,相关部门对美光公司以及晋华电子的研发日志进行分析后发现,晋华电子不仅没有抄袭美光,甚至美光公司一些技术,还有晋华电子的十分类似。

对此,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裁定,宣布陈正坤本人与晋华电子不存在侵权行为,美光的指控无效。

不仅如此,美光公司还要向晋华电子道歉,并且停止售卖构成侵权行为的产品和服务。

看到自家企业失利后,美国政府亲自下场。2020年,美国旧金山法院对陈正坤在内的三位科学家发布全球通缉令。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国还自诩民主、自由,给了无罪的陈正坤三分钟的辩解时间。

美国这边刚刚做出通缉决定,我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就一齐发声,支持中国本土企业的正常发展。

尤其是外交部发言人一句“任何国家,都无权逮捕陈正坤”,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有了国家的支持,陈正坤放开了被束缚的手脚。

在2021年,陈正坤还带领团队研发出了7纳米芯片,配合华为在芯片市场上“大杀四方”。不过,虽然陈正坤躲过了一次美国企业和美国政府的联合制裁,但是它面前的危险,却远没有解除。

芯片战争的背后

事实上,陈正坤即将面临的危险,不仅仅是他和晋华电子的危机,也是中国所有芯片企业的危机。

2022年,美国出台了一部最新施行的《芯片法案》。

从内容上来看,《芯片法案》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分别是在芯片行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成立“四只芯片”基金,以及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不过,在这些明晃晃的激励措施之下,仍然可以窥见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子。

《芯片法案》在后半部分的条款中明确指出,“必要时候,可以采用一切手段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被美国政府资助的芯片企业,不能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扩大半导体产能。”

有权威人士认为,美国此举就是为了逼迫芯片企业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二选一”。不过,美国政府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体面。对于倒向中国的芯片企业,美国除了制裁和打压之外,不会再有第三种选择。

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芯片企业非常苛刻,但对自家企业却非常宽容。

2023年,美光公司由于产品未通过我国的网络安全审查,被暂停在中国国内进行出售。然而,中国商务部刚刚通报消息,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就反唇相讥。

他们直言,中国对美光公司的制裁之举,是对美国芯片战争的“复仇”。然而,根据我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此次对芯片企业进行网络审查,既有《网络安全法》兜底,也并非专门针对美国企业。

在被制裁的企业中,除了美光公司之外,也有几家中国芯片企业的身影。

可以说,中国在对芯片市场进行审查时,是一视同仁的。美国的指控不仅没有根据,反而暴露出自己过往的行为。

抛开技术实力不谈,美光公司在我国的口碑属实算不上好。作为一家跨国企业,美光公司处处以美国政府马首是瞻,不仅多次背刺中国企业,甚至十分主动的成为了美国进攻中国芯片行业的开路先锋。

不过,并非所有芯片企业都像美光一下没底线,相比较之下,英特尔和高通在处理和中国的关系时就显得非常高情商。

在今年的进博会上,高通和英特尔的产品第六次出现在会议上,而高通和因特尔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进博会的“全勤生”。除此之外,德州仪器、亚德诺等芯片企业也都参与到了与中国的合作中。

而他们频繁现身公开场合刚好证明,即使美国政府想要进行脱钩断链封锁中国,美国企业也不会答应。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小题大做”,又或许是知道自己理亏,美国之后收回了这则全球通缉令。事实上,无论美国政府会不会撤销通缉令,对于陈正坤这种良心科学家,中国都会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保护。

目前,陈正坤除了担任管理者之外,仍然活跃在科研一线,为中国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事业,做着杰出贡献。

结语

从孟晚舟事件以及陈正坤事件中,我们也能够看出,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们无法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与中国在市场上进行正面竞争,恰恰暴露出他们目前存在的技术短板。

而陈正坤的经历也提醒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有国家和政府撑腰,你们可以放心大胆的投入到科研事业中,为中国的科技大厦添砖加瓦。

3 阅读: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