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顶级航空专家,放弃一切回到中国,其祖父是我国开国元勋

妙招大魔王 2023-12-26 17:55:51

2003年的一天,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他要申请前往中国的签证,签证的年限想要越长越好。

签证官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申请人,打开他的证件看了看,惊讶万分地发现,此人名叫阿廖沙,曾经是俄罗斯国家航天局的高级工程师,已经在三年前退役。

俄罗斯的高级工程师要到中国长久居住,这让人有些疑惑他的目的,签证官开口问他为什么要到中国居住,他竟然说寻亲和定居。

他后来的话让众人更加惊讶:“我的爷爷是中国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我是他的长孙。”

签证官疑惑地看着他,这分明是一张明显带有俄罗斯民族血统的脸,他怎么会说自己是刘少奇的长孙呢?

工作人员赶紧把电话打到北京查了查,果真如此,他就是刘少奇的长孙。

那他到底是什么来历呢?刘少奇的长孙为什么是一名来自俄罗斯的人呢?

阿廖沙的祖父祖母

阿廖沙有着如此特殊的家世背景,但却并不广为人知,完全是因为他那非常特殊的成长经历。

许多人都知道李少奇的夫人是王光美,但王光美并不是阿廖沙的亲祖母,阿廖沙的亲祖母是何宝珍。

何宝珍是早年间参加革命的进步学生,在双方好友的撮合下认识了刘少奇,和刘少奇结为夫妻,并生下儿子刘允斌和刘允若,以及女儿刘爱琴。

其中大儿子刘允斌就是阿廖沙的父亲。

如果在一般情况下,革命家刘少奇的长子可能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在中国出生和长大,并一生致力于中国的发展建设,可是因为当时国家的状况,让这一切充满了变数。

阿廖沙的祖母何宝珍在1934年不幸牺牲,此后革命也暂时陷入低谷,身为儿童的刘允斌在湖南老家宁乡读书,好几年都没法见到父亲刘少奇。

出于保密起见,刘少奇很少向老家人透露自己在外面从事的革命工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密,而且还是为了家人的安全,因此刘允斌长时间都不知道父亲在外面的状况,也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他只能默默用功读书,把对父亲的思念藏在心底。

在家乡他也听说日本军队正对中国步步紧逼,他在父亲少有的来信中,读到父亲让他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将来好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他都默默地记在心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革命工作如火如荼,刘少奇为了孩子的教育成长,在百忙之中请人把孩子从老家接到了延安。

刘允斌和弟弟妹妹进入保育小学继续学业,延安的教育虽然能够满足基本学习需求,但是学校条件也确实十分有限。

刘少奇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习到更多知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把孩子送往苏联。

刘少奇做出这一决定是有些艰难的,对于处在少年期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前往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学习生活,是一种莫大的考验。

如果让孩子们留在自己身边,虽然条件有些艰苦,但是多多少少能够受到父母的照顾,这对于15岁的刘允斌来说,显得有些残酷。

但是刘允斌对父亲没有丝毫怨言,因为他知道,父亲做出的决定,一定有他自己的考虑。

于是在刘少奇的安排下,15岁的刘允斌和11岁的妹妹刘爱琴被送往了苏联。

刘允斌先后进入莫斯科国际儿童院、莫斯科钢铁学院、莫斯科大学,学习优异,并在大学期间和俄罗斯姑娘玛拉·费拉托娃相识相恋,并在第二年结婚。

刘允斌大学学的是放射化学专业,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毕业时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中,没有适合他的用武之地,所以就暂时留在了苏联。

1949年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此时的刘允斌与父亲已经十年没有见面,再见面时父子俩充满感慨,互相之间有千言万语,但因为刘少奇时间仓促,会面十分短暂。

刘少奇简单询问了儿子的近况,刘允斌简单讲述了自己的生活,随后就匆匆离别,他们也只能把对彼此的思念再次放在心间。

此后刘允斌暂时留在了苏联工作,和妻子先后生下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名叫索尼娅,儿子就是阿廖沙,即刘少奇的长孙。

刘允斌虽然是留在苏联工作,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出国时父亲对他的嘱托,他要学好本领将来回到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时国内还没有正式启动放射能源的研究,刘允斌就暂时留在苏联从事相关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经验知识,只等着将来能够报效祖国。

令人不舍的分别

后来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父亲刘少奇给他写信,陈述了国家发展放射能源的打算和现状,希望他能够回国效力,在祖国的广阔天地中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抱负。

刘允斌读着父亲的来信感到热血沸腾,他迫不及待向苏联方面提出了辞呈,收拾行李离开了苏联,因为妻子不想离开自己的国家苏联,刘允斌就暂时让妻子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了莫斯科。

刘允斌回到祖国后马上开始了工作,他擅长放射化学研究,被分到中国原子能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为我国核材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期间中国的国防建设如火如荼,刘允斌身为高级人才把所有的精力都忙于工作,对于远在千里之外苏联的妻子和儿女,只能偶尔写信联系,互相了解一下近况,许久都未能见面。

这对于阿廖沙和父亲的关系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缺憾,因为成长中缺失了父亲的陪伴,阿廖沙时常会对周围的孩子感到羡慕,每当看着同龄人都有父亲生活在身边,他总是在心中泛起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在久久的期盼之下,阿廖沙终于得以在多年后和父亲又见了一面。

那是1958年的时候,母亲带着阿廖沙和姐姐前往中国和父亲见面,在中国北京,他见到了久违的父亲,感到还是那么的亲切,父亲亲切地用手摸了他的头,拍着他的肩膀表达亲切。

父亲带着他们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阿廖沙感觉和父亲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那么新鲜,他多么想从此以后就留在父亲身边,但让他十分遗憾的是,仅仅十天之后,父亲和母亲就又要分开。

和身在中国的父亲相比,阿廖沙更放心不下的是母亲,他从小跟在母亲身边长大,知道母亲独自生活的不容易,于是在母亲要离开中国返回苏联的时候,他虽然对父亲十分不舍,但还是跟着母亲回到了苏联。

虽然他和母亲还有姐姐没能留在中国生活,但身在中国的父亲刘允斌和爷爷刘少奇并没有忘记他们母子三人。

阿廖沙的寻根之旅

1960年刘少奇因为公务而前往苏联,专门抽时间去看了他们,这是阿廖沙和爷爷的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一次见面。

当时爷爷坐车来到了他们的住处,一见面就和蔼可亲地亲吻了阿廖沙,还专门给阿廖沙和姐姐准备了玩具和糖果,让阿廖沙印象深刻。

刘少奇亲吻阿廖沙的一幕被拍下了照片,后来把阿廖沙珍藏在手里面。

当时他年纪还小,只听妈妈说这是爷爷,但是自己对爷爷不甚了解。

他不明白自己的名字为什么和爷爷的名字长度不太一样,长得也和爷爷有不小区别,后来他长大了才知道,原来是当年父亲在异国他乡娶了不同民族的母亲,然后又为了自己的祖国忍痛离开了他们。

也是在长大之后他才知道,原来爷爷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并且广受赞誉,随着对爷爷的深入了解,他逐渐发自内心产生了对爷爷的崇敬。

后来刘少奇去世,刘允斌也在特殊的年代里,于1967年卧轨自杀,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恶化,两国通信往来不便,阿廖沙和母亲在二十年之后才得知父亲自杀的噩耗。

虽然父亲和爷爷都相继去世,但中国的家族中依然有人惦记着他们,姑姑刘爱琴一直有托人在莫斯科打听他们的消息,后来终于得知了他们的消息之后,王光美亲自联系到了他们。

王光美作为刘少奇的最后一位夫人,热情地邀请阿廖沙和母亲还有姐姐到中国来居住游玩,往来的信件中阿廖沙还称呼王光美为“最亲爱的奶奶”。

1988年王光美托人给他们母子三人捎去了500美元,让他们到中国来居住,这次阿廖沙得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让他对中国社会中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经济活力所感染,产生了要在中国安家落户的想法。

阿廖沙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是在多年以后,这些年的时间里他刻苦学习,钻研自己喜欢的航空航天工程,以卓越的成绩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之后,进入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后来又成为了高级工程师,是十分难得的高级人才。

虽然常年在俄罗斯工作,但是阿廖沙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根应该在中国,他忘不了曾经和父亲短暂相聚时,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忘不了爷爷刘少奇来看望他们时,爷爷对他的慈爱之心,来自中国的血缘关系令他对中国的文化和亲人心驰神往,他觉得自己早晚有一天要回到中国这片土地。

其实唯一让他对俄罗斯比较留恋的是他的外祖父母和母亲,后来外祖父母相继离世,母亲也在数年后离他而去,他逐渐没有了牵挂,就开始想要来到中国寻根。

1998年阿廖沙就打算先来到中国居住一段时间,可是俄罗斯航空部门却告知他,要想到中国居住,需要退役满三年,对此阿廖沙毫不犹豫地主动退役,后来于2003年正式收拾行李带上妻子和儿女来到中国寻根。

结语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他走遍了有过亲人足迹的地方,从刘少奇故居,到祖母何宝珍的家乡,从父亲曾经的工作场所,到王光美奶奶居住过的地方。

此后的时间里他在中国开了一家自己的贸易公司,致力于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并且获得了在中国的永久居住权,正真成为了一名中国刘氏子孙。

48 阅读:1364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