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禁毒警察讲述惊心动魄的禁毒故事

青岛晚报 2024-06-26 08:27:26

民警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

禁毒警察,常年战斗在禁毒一线,时刻面临着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禁毒大队,听缉毒警讲述禁毒战线上惊心动魄的故事。

从警20年,和毒品斗了20年

2023年8月的一个夏夜,青岛某高速收费站。

一辆轿车减速后,缓缓驶入收费站的人工通道。驾驶员还没有反应过来,一前一后两辆车将通道口堵了个严实,让轿车无法前进,也无法倒车。

“我们是警察!打开车门,接受检查!”几名身形精干的男子手持警棍和枪支冲上前,责令司机打开车门,随后将车内三人按倒在地。经过搜查,民警从其中一名嫌疑人身上找到了40多粒麻古。这是电视剧《狂飙》中,连高启强都不敢碰的东西。然而,民警的搜查仍在继续。民警说:“在抓捕之前,我们已经做足了功课,犯罪嫌疑人去外地‘拿货’,不可能只有麻古。”民警继续搜查车辆,发现车内脚垫有一处边缘粘得并不牢靠。民警掀开脚垫,发现里面有一小袋晶体。嫌疑人承认,这是他从外地购入的冰毒。

“只要我们还穿着警服,决不能让毒品继续祸害社会。”参与这次行动的城阳分局禁毒大队民警张建鹏(化名)已从警20年,也和毒品犯罪搏斗了20年。

吸毒男子难逃民警的“火眼金睛”

2008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张建鹏还在派出所工作。当时,派出所接到一名家住文阳路的男子报警称,有人要追杀他,希望民警提供保护。“现在是大白天,谁要追杀你?你认不认识他们?”张建鹏和同事赶往现场时,一边叮嘱男子关好房门,一边询问他“追杀者”的体貌特征。可是,这名男子不但讲不清对方的特征,还一直在强调,刚才回家的路上,他从小区门口到楼前都发现了很多疑似“杀手”的人站在路边。张建鹏和同事经过分析后认为,这名男子可能吸食过毒品。

随后,他们不动声色来到小区,敲开男子家门,向他出示了警官证。“我们进入他家,和他面对面的时候,明显感觉他精神恍惚,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张建鹏回忆,他扫了一眼发现,茶几上摆着冰壶。他们立刻把这名男子带回派出所询问并进行检查,最终确认他是因为吸毒过量产生幻觉,拨打110自投罗网。自己吸了毒还敢打110,这件奇葩事,让张建鹏记忆深刻。

冲进屋,他和持枪毒贩对峙

缉毒警察牺牲的人数是一般警察的4.9倍,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对于这一点,张建鹏深有体会:“危险就藏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谨慎再谨慎。”

2012年的春天,张建鹏和同事获得线索后,到华城路一小区抓捕一名涉毒人员。此人相当狡猾,白天很少外出。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张建鹏和同事埋伏在对方家的单元楼里。“我们没想到,他大白天开门了。”张建鹏回忆,对方打开门时,他和两名同事立刻冲进去。

“我用枪对着他时,看到他手里也握着一把枪。”张建鹏称,双方对峙了几秒钟后,他发现对方握着的枪并非制式手枪,而是一把改装过的射钉枪。狭路相逢,邪不压正,“我是警察。”张建鹏一边高喊着亮明身份,一边紧握手枪,死死盯住对方的眼睛,可能就是这份正气,几秒钟后让对方放下了枪。

“谁也不知道门后的人是什么样,但那一刻,我们必须上。”张建鹏感叹,战机转瞬即逝,如果不抓紧时间冲进去,可能会丧失抓捕时机。当然,这次行动,也给张建鹏上了一课:如今他每次出动,都会穿上防弹背心,握紧警械或者枪支。

三年参办10多起省部级重大案件

侦办毒品案件和普通的刑事案件不同,刑侦注重“由案找人”,禁毒讲究“由人到案”。毒品案件没有报警人。没到最后抓捕的那一刻,案件就一直处在持续发展、不断变化之中。除此之外,毒品案件的证据链必须完善,办案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纰漏。因为工作严谨,如今的张建鹏既是侦查员、研判员,又是涉毒刑事案件的审核员,对主侦的涉毒案件嫌疑人、犯罪事实、抓捕落网细节,张建鹏都能做到“一口清”,每起案件的线索,他都努力做到从摸排、研判到核实全程参与。

在张建鹏的抽屉里,十几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记录着他作为一名禁毒警察的坚持和付出。近三年来,他先后参与侦办省部级重大涉毒案件10多起,研判审核审批的涉毒刑事案件上百起,无一差错。他不仅是一名禁毒警察,也是城阳公安法治建设工作在基层的优秀典型人物,三年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还获得了全省禁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首席记者 刘卓毅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