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11公里,嫦娥六号返回地球,"打水漂"减速,过程太震撼

令仪 2024-06-28 14:17:24

2023年6月25日,下午14点08分,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万里晴空下,一片寂静的草原仿佛在期待着一场盛大的仪式。突然,天际出现了一个耀眼的光点,拖曳着长长的尾焰,如同天边划过的一道金色闪电,向着预定的着陆点疾驰而来。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道金色的光芒上——嫦娥六号返回器,带着来自月球的珍贵礼物,终于回家了!

回顾5月3日的场景,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一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巍然屹立,宛如一位巨人背负着嫦娥六号探测器,准备向广袤无垠的宇宙发起挑战。随着震撼人心的巨响,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揭开了中国探月计划新篇章的序幕。这一壮观景象标志着又一次探索月球的伟大征程正式启程。

在这次任务中,嫦娥六号将探索月球背面南极地区的艾特肯盆地,这是一片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神秘区域。此次探测的主要目标是收集月球背面的土壤样本,这些样本将为科学家们进一步解开月球的奥秘提供关键信息。这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有望为人类的月球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

经过漫长的太空航行,嫦娥六号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预定区域,开始了它的探测之旅。它携带的月球车在月面上留下了清晰的车辙,也留下了中国探月工程的足迹。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表面采样后,携带宝贵样本的上升器与早已在月球轨道等候的轨道器和返回器成功会合,完成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太空交接。随后,上升器返回月面继续科学探测,而轨道器和返回器则开始了漫长的回地球之旅。

6月20日,轨返组合体正式启动返回程序,向着38万公里外的地球家园飞驰而去。这是一场充满风险与挑战的旅程,速度、温度、角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才能确保返回器的安全。

在接近地球时,轨返组合体的速度已经接近每秒11公里,相当于子弹速度的数倍,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为了确保安全着陆,返回器必须经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考验”。

初始阶段涉及返回器与轨道器的分离。当飞行器抵达距地表5000公里的高度时,两个组件解除连接并分开。一旦分离完成,轨道器立即开启引擎执行躲避操作,以防止与返回器相撞,从而为返回器安全进入大气层创造条件。

接下来,就是惊险的“打水漂”式减速。返回器以极高的速度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达数千摄氏度的高温,仿佛一颗燃烧的流星划破天际。为了降低速度,返回器会在大气层边缘进行“半弹道跳跃式再入”,也就是俗称的“打水漂”,通过多次进出大气层,将速度降至安全范围。

经过两次“打水漂”减速后,返回器的速度已经降至第一宇宙速度以下。此时,返回器再次调整姿态,底部朝向地球,进入最后的着陆阶段。

在距离地面10公里的高度,返回器中的减速伞弹出并打开,如同盛开的巨大花朵,为返回器提供最后的减速力量。在降落伞的牵引下,返回器缓缓下降,最终安全着陆在预定的着陆场。

这一刻,标志着我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两公斤月球土壤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凝聚了众多航天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更是探索月球奥秘的关键。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些来自月球的珍贵样本将帮助我们解开更多有关月球和宇宙的谜题。同时,这一成就也将促进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并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0 阅读:7

令仪

简介:在这里,看见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