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4-06-26 08:31:11

宏观调控是党和国家治理经济的一种重要方式,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在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面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应该说,宏观经济治理是对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的重要创新,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宏观调控的视野也不断拓宽,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系统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也要看到,宏观经济治理当前仍是个新事物,未来既需要在理论研究上不断拓展深化,也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总结修正,以形成产学研之间的良性互动、相向而行。

与宏观调控不同,宏观经济治理更加强调对“治理”这个关键词的运用。前者强调政府的相机抉择和对各类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后者把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举措,推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的发展路径逐步明晰,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更加成熟。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从去年年底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中可见一斑。该特别国债瞄准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精准施策、目标明确,既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又实现了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可谓一举多赢。

针对局部地区近年来出现的产能利用率下滑、重复建设现象抬头等问题,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以及提质增效等多重目标齐头并进,出台了一揽子跨周期的政策组合拳。从实际效果看,相关政策举措不仅有效避免了大规模重复投资以及新一轮低水平产能过剩的出现,更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复杂的局面下驾驭经济工作的高超智慧和能力担当。

新形势下加强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既要注重调控工具的创新、调控政策的协同配合,也要善于把改革融入宏观经济职能中。梳理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发展历程,从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举措、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到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再到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这些举措着眼于未来,强调因势利导、统筹谋划,又注重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切实增强了我国经济应对风险挑战、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实践有力证明,科学高效的宏观经济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提升宏观经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行稳致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评论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