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学生坠亡事件,该引起怎样的教育反思?|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5 2024-07-08 17:30:25
舆论场中的疑问不该裹挟在一句简单的“方法欠妥、言语不当”之中。

文 | 苏士仪

据央视新闻,7月4日,一则关于陕西延安中学学生跳楼身亡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网帖消息,该学生因未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遭到学校老师在办公室长时间训斥。中午时分,学生首次尝试从五楼教学楼跳楼,幸得同学救助。然而,在被拉下后不久,该生再次冲出,并从五楼跳下,不幸身亡。 7月8日,延安市教育局发布通报,证实“延安中学发生一名学生坠亡事故”。通报称,经查,该生在7月4日上午集体活动期间表示不愿参加,年级副组长徐某、德育处副主任康某某对该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方法欠妥、言语不当。 从此前相关网帖的广泛传播,到如今当地教育部门证实此事,这出惨剧始终牵动着无数网友的心。不少网友心有疑问:在一所学校之中,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惨剧? 从当地的回应看,只因为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年级副组长、德育处副主任就轮番上阵,对一个还处于青春期的、心思敏感的学生进行批评。这样的做法,难道仅仅是“方法欠妥、言语不当”?显然,此事中,该反思的远不止“批评教育时方法欠妥、言语不当”,还有几名涉事教师僵硬的教育思维、涉事学校的日常管理制度缺陷。 正常的教育中,理当有包容、尊重学生的文化,这需要先从教师本身做起。而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对学生而言,平日里,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批评都可能对其形成较大的影响,更何况,此事中的涉事教师还是年级副组长和德育处副主任。因此,几名涉事教师的做法,显然未能把控好“批评”的边界,偏离了正常教育和批评的轨道。 而相关做法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某种“控制欲”,也让不少人感到不寒而栗。诚如不少网友所质疑的,这场集体活动真就那么重要吗?以至于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对一个不愿参加的孩子轮番进行批评。这个过程又何谈“尊重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当地教育部门发布的通报看,相关事实的基本轮廓虽然已经大致明晰,但其中的一些细节仍然有待进一步厘清。 比如,央视新闻援引网帖消息,“孩子首次尝试从五楼教学楼跳楼,幸得同学及时救助。然而,在被拉下后不久,该学生再次冲出,并从五楼跳下,不幸身亡。”对此,有不少网友就质疑,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当事教师是否真如网帖所传,不仅没有安慰已经有轻生迹象的学生,还对其再次批评? 舆论场中的这些疑问都不该被忽视,也不该裹挟在一句简单的“批评教育时方法欠妥、言语不当”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当地还需进一步回应此事。 7月6日,延安中学决定撤销徐某、康某某现任职务,停止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调查。公众期待,“进一步调查”后也该有“进一步回应质疑”的动作,以进一步厘清事件经过。如果涉事教师真如网帖所说,对涉事学生进行了“二次批评”,那此事的性质也更为恶劣;如果没有,也能进一步回应相关传言,澄清质疑。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王心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1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