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62e恒星

科技旅行号 2021-06-03 09:01:34

开普勒62e(Kepler-62e)是一颗环绕天琴座恒星开普勒62的太阳系外行星,是距离母恒星第二远的行星,由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该行星是以侦测行星通过恒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发现,并且是很可能位于母恒星适居带的类地行星。开普勒-62系统距离我们大约1200光年,曾经有研究称文明之间的空间界限大约为数千光年,超过这一距离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情况”,如果我们将射电望远镜对准拥有多颗行星的遥远天体系统,或许会有不寻常的发现。令人兴奋的是开普勒-62e是开普勒空间观测平台在可居住带上探测到的最小行星,如果该行星被证实存在岩质表面和大气结构,那么很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因此这里将是很有意义的探索目标。通常情况下,在其他恒星可居住带上发现与地球体积相当的行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但这次我们一下子发现了两颗,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线索,因此这些行星上是否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还不得而知。

先进的宇宙文明也需要依靠恒星能量支持,在K型红矮星周围可居住带轨道半径就会因为恒星能量的作用范围而变窄,如果开普勒-62f存在文明,那么该系统恒星能量的减少会迫使它们去同样位于可居住带上的开普勒-62e移民,因为那里拥有更加温暖的轨道环境。

开普勒62(Kepler-62)是一颗位于天琴座的光谱K型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69%,半径则是太阳的62%。它的表面温度是4925±70 K,年龄大约是70±40亿年。相较之下,太阳年龄大约是46亿年,表面温度5778 K。该恒星的视星等13.8,无法以肉眼观察。

开普勒62的五颗行星都是由凌日法发现的。这代表所有的行星运转时都会通过恒星和地球之间。这些行星的轨道倾角可能相对于从地球观测的视线,或者是在参考平面上方或下方不到角度1度的位置。这允许天文学家在每颗行星发生凌星现象时直接量测行星的公转周期和相对母恒星的相对直径。五颗行星的半径在地球的0.54到1.95倍之间,都绕着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转,系统中行星的质量无法被径向速度法或凌日时间法直接量测,因此只能得知不太严谨的行星质量上限。62e和62f的质量上限分别是36和35倍地球质量,而真实质量应会明显低于这两个值。

这两颗最像我们地球的天外行星位于距地球1200光年的天琴座“开普勒62”恒星系统中,它们是由美国印第安那州圣母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通过NASA的“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发现的。“开普勒”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升空,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科学家们观测和寻找天外“类地行星”。“开普勒”望远镜可以通过观测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的现象来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存在,当科学家通过“开普勒”望远镜观测天外恒星时,如果有行星经过其母恒星前面,母恒星的亮度就会稍稍变暗,而这一亮度变化能被“开普勒”望远镜灵敏地捕捉到。

“开普勒-62e”和开普勒-62f”,不但位于类似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适居带”位置,并且它们也是天文学家们到2013年为止发现的最像地球的天外行星,堪称是地球的天外“双胞胎姐妹”。它们所处的“适居带”由于距母恒星的距离适当,这里的温度条件都是十分的逼近地球,按照理论上来说表面可能有液态水,有少许的大气,从而适合生命出现的机会尤其高。

1 阅读:247

科技旅行号

简介:科学探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