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降闯不降-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部顺军在直隶、山西的抗清

顺化军节度使 2024-05-20 19:17:11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在山海关战役被清吴联军击败后。闯王李自成匆匆退回北京,旋即又因为京畿附近此起彼伏的叛乱和大顺军在北京附近兵力的空虚,做出退出北京返回陕西的战略决定。但是相比于进京的秋风扫落叶之势,闯王回老家的路程似乎并不是那么好走。

大顺永昌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闯王李自成在武英殿正式即皇帝位后,立即焚毁明朝宫殿和北京各城门,晓谕军民“分付阖城人民,俱各出城避难”同时率全军分两路撤出北京,返回山、陕。

四月三十日清摄政王多尔衮已率军行至蓟县,闻听李自成退回陕西,立马命大清新鲜出炉的平西王吴三桂以及所部官军不准进城,即刻向西追击大顺军。并增派八旗军一万人由豫亲王多铎率领协助吴三桂追敌,当然也有监视吴三桂部之意。当时吴军前锋也已迫近北京城,吴三桂听闻多尔衮不让其进北京城,抑郁之下只得率部“绕(北京)城而西”。

同年五月初二,清军大队人马在多尔衮的率领下进入北京城。很多旧明廷大臣以为是平西伯吴三桂奉明崇祯帝太子朱慈烺击败大顺军队,重新夺回北京。立马组织仪式欢迎“明军”进城。待到清军大队入城,才明白来的不是吴三桂的军队,而是留了辫子的清军后,不少人趁乱悄悄溜走,大部分人无奈之下只能将错就错迎多尔衮等清军高层进驻大火之后仅存的武英殿。。

由于吴三桂阖门都死于大顺军之手,加之为了在新主面前表现忠心。吴三桂率军于五月初一日迅速渡过卢沟河,疾驰追击大顺军。

闯王李自成

因为大顺军撤退途中用骡马载驮大量物资,行军速度缓慢,才出城三十里,他们的殿后部队就被吴三桂的部队追上。大顺军殿后部队与吴三桂军交战,丢弃金银财物和无数妇女,都被吴三桂军夺走。但是大顺军丢弃的财货仅是很小一部分,大量的财宝已经成为他们的巨大负担,每天行军不过数十里,吴三桂军又从后边穷追不舍。李自成不得不令所部抛弃大量金银财物和辎重物资,减轻负担,轻装快速撤退。史载从卢沟河至固安百里,所弃“衣甲盈路”,都被吴军收去。

五月一日上午,李自成及其将士到达北京南一百二十余里的涿州(涿县)。在这里,原明官员冯铨等人又纠集地主武装,占据涿州,阻击大顺军。李自成大怒,挥军攻城,激战达半日,城未攻下,大顺军却是“尸横遍野”。李自成无奈,被迫弃城而走。可是这样一来不仅城未攻下,还耽误了时间,使的清军、吴军又迅速赶了上来。

五月二日,大顺军撤退至保定。由于撤离北京时过于匆忙,与清军追击部队又一日多战。进至保定府时大顺军将士早已饥肠辘辘,但是大顺军此时还保持了严明的军纪,大量官兵用宝物向当地百姓换食物填饱肚子。

等到吴三桂兵追至保定时,早已疲惫不堪的大顺军再次不敌吴军。只得撤离保定。为了延缓清、吴军的追击,大顺军把从皇宫内带走的锦、绮等御用织物都缠挂在树上,把金、银块抛置在路旁,使清、吴军争抢财物,从而有时间抓紧赶路。大顺军也加快速度,日夜兼行三百里,终于把吴军暂时甩到身后。

五月初八日大顺军撤退至庆都时,吴军前锋又再次追击而至。大顺军蕲侯谷英和制将军左光先为了让大队人马撤退,率部断后返身与吴军交战。

大顺军将士虽饥饿交加,但仍是拼死作战。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以至于配合吴军作战的清豫亲王多铎不得不“潜身于僻地”,以躲避大顺军攻势。

清豫亲王多铎

虽然大顺军将士拼死作战,但终多日奔波而体力不支,渐渐落于下风。吴三桂后军突然而至,大顺军顿时军心大溃,阵势大乱。吴军趁机又蜂拥而上,混战中大顺军主帅蕲侯谷英又不幸战死,顺军立马溃散。左光先独木难支,激战之中又跌断了腿,多亏所部将士拼死将他抢回,这才没有被清军俘获。此战清军斩杀顺军数千人,缴获骡马器械无数。连李自成任命的定州牧董复也被地主武装所擒杀,以此向清军邀功。清军得胜之下又出城追击溃兵十几里,这才回城休养生息。

庆都之战的失利,特别大将谷英的战死,是的大顺军的士气更加低迷。为了提振全军的士气,李自成亲率步骑精锐主动进攻吴三桂所部,结果又再次战败,无奈之下李自成退往真定。次日两军再战,从上午一直激战到傍晚,一时之间难分伯仲。忽然,东风大作,黄沙蔽天,大顺军阵中旗帜或被刮倒。清军固山额真谭泰、准塔、护军统领德尔德赫、哈宁噶等又率前锋兵前来协助吴军。李自成感到难以取胜,担心大顺军久战有失,下令收兵,撤离战场。当他正要回营,一流矢飞来,恰射中他的肋下(一说中其肩),从马上跌落下来,护卫及诸将忙把他救起来,奔驰回营。无奈之下,李自成大顺军再次撤离真定。

史载大顺军撤离真定时“自北而南,尘土蔽天,然皆老幼参差,狼狈伶仃,十贼中夹带妇女三、四辈,全无纪律。”

“不进城,在关帝庙吃中火即行。”

李自成受伤后没有在真定地区停留,在护卫的保护下,轻装简从,经获鹿(今仍名)、井陉,出固关,退入山西境内。

清军追兵也直抵固关前,李自成调后营人马返回关上防守。固关位居山西与河北之间,易守难攻。吴军与清军自山海关至固关,长驱数千里,不间断地行军,常常是昼夜兼程,史载:“自北京至保定府凡七日程,八王(阿济格)疾驰三日才及于保定,马困人疲,不能远逐云。”

最终清吴联军因为“马困人疲,不能远足”,又因为京畿之地新得,不敢使大军远离,所以于五月十二日班师回北京休养。

由于大顺军主力和李自成退出河北,京师以北,居庸关内外各城,以及天津、真定等处都落入清朝手中。

李自成退入山西后,一连串的失利使他意识到自己低估了清军的战斗力,于是准备先固守山、陕、河南之地,收拢大顺军各路溃兵重整旗鼓,再寻机进入直隶同清军决战。

李自成先屯平阳(山西临汾)对山西一带的防务作了具体部署:晋北大同地区由制将军张天琳统领一万多名士兵镇守;晋东南长治地区由平南伯刘忠镇守。在晋中太原地区留下权将军、文水伯陈永福、节度使韩文铨、巡按李若星等人统兵万人驻守。为了加强山西的防务,又留下右营制将军、绵侯袁宗第以兵万人屯于临汾挂甲庄。在河南北部卫辉府一带,则布置了刘汝魁、陈德、董学礼、王进才等部驻守,此外还有郭升部做为机动部队平定地方士绅叛乱。李自成本人则回到西安统筹全局,休养生息并令田见秀、高一功、赵光远分驻西安、绥德、汉中准备下一次出关作战。大顺政权还加紧了反攻的其他准备工作,如筹集军用物资,在平阳府属各县“派征钢、布、翎毛”等物;在山西泽州、潞安(今晋城、长治地区)“打造盔甲”.在河南怀庆地区也积极征集制造箭翎的羽毛。

但突如其来的一连串明朝降官的叛变打乱了李自成的部署。早在李自成山海关之战失利消息传来后,在山东德州就有士绅赵继鼎、谢陛等人拥立明朝宗室庆藩中尉、香河知县朱帅钅炊为盟主,称“济王”,杀死大顺武德防御使阎杰、德州牧吴征文。同时檄文各地,结果是各地群起响应,济南府、东昌府、青州府、河间府、大名府、真定府、广平府所属40馀个州县恢复了明朝的统治体制。随后在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十九日,朱帅 钅炊上书归顺清朝。

在同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撤离北京后,又有明朝官员冯铨纠集地方武装据涿州反叛大顺,并阻击大顺军西撤山、陕。李自成率军攻城半日不得下。

五月初又有李自成任命的遵化节度使宋权、总兵唐钰,杀害大顺军将领黄锭、马应湖,响应清军。如此种种,不剩枚举。

可以说大顺军地方政权在河北、直隶的崩溃,与明朝的旧官故吏的反叛有很大的关系。

等到大顺军撤出直隶,返回山西后。李自成吸取了前车之鉴,下令把河南、山西一带的官僚士绅强行迁往陕西安置。

在挫败河南滑县、濬县一带士绅叛乱的阴谋后,顺军大将刘汝魁也将河南滑县、濬县、长垣的士绅强行押往陕西,“各安置边远州县”。

李自成同时还往握有兵权的明朝降将身边安排顺军老将监视,并安排一部分降将的子侄送往西安“恩养”。

虽然李自成及大顺军做了种种措施来预防明朝降官降将反叛。但是由于明朝降将对大顺政权的天然敌意,以及地方士绅为了不被迁往陕西而不停煽动叛乱。在山西一些明朝旧将在观望之后还是发动了叛乱。大顺永昌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五月初十,趁李自成山海关溃败之际偷偷返回大同的总兵姜瓖率亲信扑向帅府。不顾其亲眷仍在李自成身边为质,将大顺军守将柯天相和对他有活命之恩大顺制将军张天琳杀死,并屠杀大顺军将士近万人。先以明宗室枣强王为号召,随后又用清顺治年号,正式投降清廷。又有明朝都司崔有福据晋西永宁州叛变,拘捕州牧,并袭扰临县、宁乡。使得大顺军不得不调回反攻出固关的军队前来平叛,一直到八月二十五才攻克州城。

另一方面清廷在巩固自己在畿辅地区的统治后,便逐步蚕食山西、山东两翼,为其日后大举进兵作准备。六月,明恭顺侯吴惟英之弟吴惟华“请招抚山西自效”,清廷于是派其前往山西招抚,又派明降官王鳌永以户部右侍郎兼工部右侍郎名义前往山东招抚。同月,“遣固山额真觉罗哈纳、石廷柱率将士平定山东一路”,“遣固山额真叶臣等率将士平山西一路”,以为武力后盾。

姜壤反叛大顺后,吴惟华以清廷的名义继续任命其为大同总兵。他还乘势招抚了大同府南面的代州及所属繁峙、崞县以及五台、定襄、静乐等州县。同月明朝降将定西伯唐通在大顺军主力西撤后,在府谷突然袭击同营的毫侯李过所部,之后便渡过黄河奉保德、岢岚、永宁、河曲、兴县、岚县、临县、谷县、葭州等十数州县于九月十五日向清军投降。这样一来,整个山西北部便全部落入清军之手,清军的兵锋便直指太原。

驻守太原地区的大顺文水伯陈永福,见情势紧张,为了免除后患,一面处死了明朝宗室千余人,一面将太原地区的士绅尽数迁往陕西。同时下令将太原城外关厢房屋全部拆毁,防止清军攻城时使用,又广派侦骑“四出搜野,为固守计”。

九月十三日清朝固山额真叶臣、总兵吴惟华、姜镶率满汉兵直抵太原城下,太原保卫战正式打响。清军围城二十多日,陈永福等率部拼死抵抗。直到十月初三清军运来红衣大炮,用重炮猛轰太原城西北角。城楼被炸毁数十丈,清军乘机从缺口蜂拥而进,陈永福等拼死抵抗不住。只能从东门突围,结果又遭清军埋伏,几乎死伤殆尽。守城大将陈永福突围后不知所踪(有说后来在别地投降清朝)、大顺山西节度使韩文铨战死、巡按李若星投降。太原于是落入清军之手。

驻守晋东南长治的大顺平南伯刘忠是原明军降将。见清军大举攻入山西,起初也做了一些拆毁关厢民房的措施。等到八月初清军孟乔芳部从泽州攻来的时候,却由于担心没有援军而弃城而逃。孟乔芳于是攻陷潞安,大顺防御使孙明冀、潞安府尹师心知以及长子、屯留两县县令都被俘杀。待到清军大队去围攻省城太原,只留偏师驻守。刘忠又率部反攻长治,意图切断孟乔芳部退路。清廷所署冀南道冯圣兆率军民死守城池。刘忠攻城不下。又闻省城太原已经失守,清军大队即将来源长治。于是率部退往泽州,又攻阳城十一昼夜不能得手,无奈之下只能再率部退往河南。

至此整个山西仍然在大顺军手里的只剩西南一隅,李自成坚守山西的策略基本已经破碎了,山西局势全面崩溃。

大顺永昌元年(公元1644年)山西失守后形势

4 阅读:451
评论列表
  • 2024-05-23 06:37

    明朝官兵帮了清军大忙,明军联合大顺抗击清军的话,满清败

顺化军节度使

简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