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故事:15年隐迹潜踪,如今终于归于其位

槽点点 2023-11-21 13:13:13

慧能剃度出家之后的第23天,即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二月初八,由印宗大师出面,邀请了诸方硕德,为慧能授具足戒。

不知是巧合,还是机缘不可思议,那个时期,恰有一批中外著名的律师齐集广州。

于是,礼请西京(长安)总持寺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灵光寺慧静律师为羯磨师,荆州天皇寺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天竺(中印度)耆多罗律师说戒,西天竺(西印度)密多罗三藏为证戒。

如此,慧能正式成了一位僧人。

一颗漂泊流浪的心灵终于有了归宿,15年隐迹潜踪的生涯总算结束了,六祖,终于归于其位。

六祖在南国现身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四方禅僧闻风而动,望影而趋。

法性寺地处闹市,无法扩建,无法容纳蜂拥而来的众多禅僧。于是,第二年春天,慧能告别了印宗大师,带着法空、婴行等几个青年弟子,第三次向魂牵梦绕的曹溪进发。

小知重小知,不一日,他们到了粤北广袤的大山里。

婴行脚上起了泡,走路一拐一瘸。在爬上一段陡坡之后,他一屁股坐在路旁的石头上,呼哧呼哧喘粗气。

法空问他:“你怎么啦?”

婴行不理他,索性躺了下来,闭上眼睛。一个青年禅僧给法空使个眼色,将一根山藤悄悄伸到婴行的脖领里。婴行怪叫一声:

“哎呀,蛇、蛇!”

婴行一骨碌爬了起来。众人哈哈大笑。婴行没好气地说:“笑,笑,小心笑掉下巴,砸破你的脚面。”

慧能说:“你如果累了,咱们就到前面找个歇脚的地方。”

婴行哭丧着脸说:“我何止是累,骨头都快散架啦!如果再像这样没日没夜地赶路,我干脆就把这个化缘的瓦钵换成个盘子算了!”

青年和尚未领会他的妙语,问道:“换成盘子干什么?又小又浅,你能吃饱?”

婴行说:“小也不要紧,因为我用不着再享用人间烟火了,我就捏着盘(涅槃)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法空笑道:“你呀你!怕走路,谁让你跟来?本来,我们这批人是到曹溪打前站的。等我们准备好,你可以跟随后面的大批人马走啊。”

婴行撇着嘴说:“你这家伙想得美!印宗没来,我就是大师兄啦!我若也不跟来,你岂不就成了师父的大弟子?”

“法空哭笑不得:“好,师兄,要不要我这当师弟的背你走呀?”

婴行挺起瘦瘦的小胸脯:“去你的,世上只有师兄关照师弟,哪有师弟关照师兄的?走!”

婴行咬牙走到了队伍最前头,慧能指着一峰连一峰的山峦说:“过了这座山,就是曹侯村了。十几年前,我去黄梅东山寺求法,走的就是这条路。”

婴行说:“师父,你十几年前走这条路,是为了学法。现在你已经是六祖了,在法性寺讲经讲得天花乱坠,广州一带禅风大开,善男信女都把你当活菩萨供养,干吗要自讨苦吃,到什么曹溪去?”

“正因为广州一带禅风已盛,佛法广播,我才要离开的。”

婴行大惑不解,问:“这是为什么?莫非,和尚你只会受罪,不能享福?”

慧能居然点了点头:“可以这样说吧。出家人学习佛法,以普度众生为己任。你看看佛祖释迦牟尼,他可有固定的道场?再说,法性寺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太过喧闹了。”

婴行说:“你是不是逃难逃习惯了?光喜欢往深山老林里钻。”

法空说:“高山出俊鸟,平原野兔多。你看,你婴行就整天没个安静的时候,就像一只卧不住的野兔子!”

婴行如何肯吃亏,忘了腿酸脚痛,忘了浑身疲劳,扑过去追打他……欢声笑语中,他们登上了最后一道山冈。

山下飘带一样闪闪发亮的曹溪,遥遥在望。慧能喃喃自语:“16年了,已经整整16年了……”

慧能的眼泪朦胧了视线。

在曹侯村口,路旁一户人家门前摆着一张方桌。桌上有半箩筐糍粑和凉好的茶水,却无人看管。

慧能一行又饥又渴,婴行眼尖,首先发现了桌上的糍粑和凉茶水,兴奋地叫道:“还是菩萨心痛我这佛门弟子,知道婴行肚子咕咕叫,嗓子快冒烟了,就有人送吃的喝的来了。”

法空说:“你想得美,没看见人家是做买卖哩?”

慧能看看馋涎欲滴的婴行,说:“法空,你去喊店家来。”

法空走到门口,喊:“店家,买糍粑!”

屋内有一个老太婆应声答道:“客官,自己拿吧,两个钱一个,茶水白喝。”

慧能等人走到方桌旁坐下。慧能说:“一个人一个就够了,马上就到宝林寺了。”

屋里的老太婆喊道:“客官是到宝林寺的吗?”

“是呀!”

老太婆说:“如果是去宝林寺迎接六祖大师的香客,不用给钱,随便吃吧。”

婴行好奇地问:“为什么是迎接六祖的,就可以白吃?”

“因为……”老太婆从屋内走了出来,见是几位老少僧人,连忙施礼道:“原来是几位法师,老太婆慢待了,罪过,罪过!这几天,不少人从这儿路过,我以为是到宝林寺的香客呢。”

慧能合十问讯道:“老婆婆,村中静悄悄的,人都到哪儿去了?”

“都去宝林寺迎接六祖大师去了。”

婴行问:“你怎么没去?”

老太婆故意逗婴行:“如果连老太婆我也去了,谁在这里给你糍粑吃呀?”

婴行不买账,想了想,说:“你是看这几天过路的人多,能多卖糍粑,不耽误赚钱呀!”

老太婆摇摇头,一笑道:“小师父,这你可就说错了。老太婆是故意留在村口的。”

慧能有些好奇,问道:“噢?为什么?”

老太婆说:“你们想呀,外地的人们,大老远来朝拜六祖大师,走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肯定又渴又饿。我老太婆给他们布施点儿吃喝,我还能给他们指指路。”

慧能高兴地说:“您真是功德无量呀!”

老太婆也很兴奋:“我一大把年纪了,要什么功德!如果有点儿功德,我希望回向给天下苦难的众生。”

慧能站起来,向老婆婆施礼道:“婆婆,你真懂佛法呀!”

“大和尚您说笑了,我一个老太婆家,懂什么佛法啊?”

慧能说道:“佛法教导人们远离贪爱、执著。哪怕是行善的功德,或成佛得道的渴望,都不可贪爱执著。你行善不为人知,不求回报,就是菩萨布施,就是最高的智慧呀!”

老太婆打量了一眼慧能:“大师,你这些话像六祖说的。”

婴行快人快嘴:“他本来就是……哎呦!”

法空在桌子下面踢了他一脚。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