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故事——花王与花后

神都影视资讯 2019-03-09 23:26:05

洛阳牡丹甲天下。但好中还有好,奇中还有奇。最好最奇的,人称花王和花后。对花王和花后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时候,牡丹山里住着一个死了爹娘的穷孩子,靠打柴为生。别人不知他的姓名,称他樵童。樵童生在牡丹山,长在牡丹山,从小酷爱牡丹。即便那焦骨牡丹砍下来不用晒,见火就着,他也没有伤过一枝。

山坡上有个石人,据说是花神派来的护花仙翁。樵童自从打柴以来,上山下山,都要路过石人身边。上山时,他把干粮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挂,说:“石人哥,吃馍吧!”对面笑笑,打柴去啦;饿时,从石人脖子上取下袋子,笑着说:“你不吃,我吃啦!”便坐在石人身边吃起来。樵童没有亲人,见了石人也想亲热亲热。他常想:石人若会说话该多好,我也有个亲人啦!

樵童十七八岁时,一天,他打完一担子柴,担到石人跟前,照例要停下来歇歇脚。这时,只见从石人背后闪出一个年轻姑娘。樵童起身要走,那姑娘已坐在他的柴捆上。姑娘说她叫花女,孤苦一人,无家可归,愿与樵童结为百年伴侣。樵童一听连连摇头,说:“咱萍水相逢,一无媒,二无证,那可不行。”花女说:“面前的石人为媒,脚下的牡丹山为证,不也行吗?”樵童说:“石人、牡丹山不会说话,哪能作媒证呢?”他话音刚落,石头开口说:“老弟,我就当媒人,你答应吧!”说着,手上现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这是一件宝物,名叫‘二花长生珠’,拿去可作信物。”樵童又惊又喜,看看那姑娘穿着虽破烂,长得却似天仙一般,笑着不出声,说话又好听,没有比她再可爱的人了,不禁羞得面红耳赤,低着头说:“石人哥说话啦,这是上天有意,咱就回家吧!”

他们拜过石人,取了二花长生珠要走,石人又开口说:“这颗宝珠,一来可作信物,二来你们夫妻轮换着,每天都要噙在口中一个时辰。但切记不能咽下去,如果一个人把它咽下,你们夫妻就会拆散。”樵童觉得奇怪:“石人哥,这宝珠是信物,每天噙它干啥?”石人说:“一百年后再来问我吧!”说罢,再不答话了。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一百年过去了。大唐变成了大宋。樵童和花女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年过百岁,但他们仍然身强力壮。樵童上山打柴,仍不减当年。樵童上山打柴,忽然想起当年石人说的话。他又把干粮袋子往石人手脖上一挂,问道:“石人哥,一百年过啦,我还不明白你说的那话的意思,你能不能再开开金口?”石头真的又开了口:“老弟,你生在牡丹山,长在牡丹山,牡丹山中数你最爱牡丹。那颗宝珠本是一丸仙丹,噙在口中慢慢消化,你可长久活在这牡丹山里呀!”“石人哥,我真不想离开这牡丹山,可现在头发都白啦,还能活多长多久呢?”石人问:“那仙丹还有多大?”“像粒绿豆那么大。”“好啦 !”石人说,“你已经被仙丹滋养百年,仙丹也快化完啦 。现在可把那仙丹分成两半,你们二人各吃一半。能活多长多久,吃罢你就全明白啦!”

樵童回家用刀去分仙丹,比来比去,怕切不开,分不均匀,又怕滚跑了,不敢下刀。花女过来要过刀子,好像连看都没看,一刀下去,公公正正分为两半。他们各取一半,填到口中咽下。

顷刻,樵童变成了仙童,花女复原为仙女,二人飘飘荡荡,升上了云天。

原来,花女是牡丹山上的紫花仙子。他爱上酷爱牡丹又勤劳诚实的樵童,便带仙丹一颗,让护花仙翁作媒,与樵童结为夫妻。她宁愿在人间辛苦百年,决心超度樵童为牡丹仙童。

樵童随花女飞去后,从空中飘下一黄一紫两方手帕,落在他们住过后屋门前面,立即化作牡丹两棵,一棵开黄花,一棵开紫花,花朵奇美,国色天香,整个洛阳城和牡丹山上,没有一棵能比得上的。两种花朵,黄花最美,人称花王;紫花稍次,人称花后,都说他们是樵童和花女的化身。

后来,这两棵牡丹被姚家花园的花匠移到园中。姚家花园的掌柜和当过宰相的魏仁溥有故交,他把紫花赠给魏家,种在魏家花园里。因此,后人也称花王为姚黄,花后为魏紫。

楼子牡丹

北宋时候,洛阳有个姓张的达官贵人,很喜爱牡丹。他用豪华的银两修建了一座牡丹花园。花园里有楼阁、望花亭、吟诗馆等古朴、幽雅的建筑。还雇用了十几名花工,专门为他栽培各种牡丹。

当时,洛阳兴起了一股“赛花”的风气。每逢牡丹盛开的季节,全城的豪门贵族,官宦学士都要互相赏花、赛花。有的还举行“万花会”,兴师动众,大摆筵席,以牡丹花作屏,把房子的梁、柱、栋、拱上都以竹筒储水,插上牡丹花。一次要用牡丹花上万朵。通过赏花、赛花、评选牡丹名次。据说,谁家的花开得好,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而且还能加官晋级。起初,这位张大官人家的牡丹并不怎么起色,尽管那些名贵品种“姚黄”、“魏紫”、“首案红”、“玉版白”、“出水洛神”、“酒醉杨妃”等应有尽有,可是他家有的别人家也有,没有什么新奇。

有一次,他到一个姓董的官府花园观花,见一株双头牡丹,真是稀罕极了。这株牡丹高不过三尺,每一枝上都并头开着两朵花朵;花色红似玛瑙,黄心裸露,俨似莲蕊;花瓣上滚动着滴滴露珠,阳光一照,晶莹透亮,真像两张刚出水的少女的倩容,望着这罕见的奇花,观赏的人无不拍手叫好。一时名噪古城,压得了这次“花赛”的魁冠。

张大官人回家以后,心里一直琢磨:我家的牡丹为什么不如人家的好呢?常言说:“山多显不出高峰。”要想“赛”过他们,非得有新奇品种不行。

当天晚上,他在后花园摆设酒席,请那些花工们喝酒。喝到兴头上,他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办法培育一种最出奇的牡丹,独占花鳌?”花工们们面面相觑。都说功夫下尽,再没有什么办法了。

这时,有个花工突然说:“邙山有个花师我认识。兴许他能想出好办法来。”

张大官人一听,心中大喜,忙说:“备马两匹,你快去把他请来。”

花工牵马临走时,他又再三叮咛:“花师不来,酒席不散,就是等到天明,也要把他请来。”

三更时分,花师果然请来了。张大官人一见,一下子心凉了半截。他的想象既然称得起花师,肯定是个年过半百、有种花经验的老人, 谁知却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他想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人家马上走。等大家共饮了几杯酒后,他问这位年轻花师。

“你有种牡丹的绝招?”

花师摇摇头说:“绝招没有,只是会摆弄摆弄。”

张大官人又问:“你能不能培植一种洛阳谁都没有的牡丹?”

花师轻声地笑了笑说:“不妨试一试。“

张大官人说:“那好吧,我给你一年期限,能成就留在我府当花师,不成还回你的邙山。”

就这样,算是说定了。

过后,花工们不解地问这位花师:“既然你不打算在这儿长干,为啥他请你,你还来呢?”

花师调皮地说:“不是他把我请来了,是他后花园里那棵香椿树把我请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这位张大官人的牡丹花园里,有一棵与楼阁并齐的香椿树。一次,这位花师来找他的花友玩,看见后默默地记在了心里。别看这位花师年纪不大,却是个“牡丹世家”的子孙。他七八岁就跟着爹爹种植牡丹,学会了一手嫁接牡丹的好手艺,他家大门口有一棵椿树,他爹想在树杈上试着嫁接牡丹,结果没试成爹就去世了。他家里很穷,没钱给爹买棺材,只好把门口的椿树砍代了做棺材板用了。搞椿木嫁接牡丹,他爹活着时没试成,他总想再接着试。可是,再也没有找着一棵枝壮叶肥、适宜嫁接的椿树。现在正好这位张大官人请他来培植衡奇牡丹,岂不正合了他的心意吗?

这位花师来到张府以后,就跟花工们一起,搞起椿树嫁接牡丹的试验来了。

试验常常遇到失败。每失败一次,花师就在香椿树上划一道。他和花工们总共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不眠之夜,全都在这上面记着哩!

春天去了,夏天来了。

夏天去了,冬天来了。

树上的道道满了。可是,接上去的牡丹芽一棵一棵全都死光了。有人动摇了,觉得这是白搭功夫。但这位花师一直不灰心,他说,“我只信一条:牡丹也是木本植物,既然其它果木、花木能嫁接活,这牡丹也一定会能嫁接活。”花工们看他锐气不减,也都不再说什么了。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香椿树上新嫁接上的牡丹条,有一枝突然拱出嫩芽来了。这嫩芽越长越大,分了枝,挂了叶,生出了颗颗蓓蕾。谷雨一到,一夜之间全开放了。张大官人闻讯来看,高兴得差一点没蹦起来!

一年一度的“赛花会”又开始了。张大官人几乎把全城的有权有势有名气的人全都请来了。酒席散罢,来到花园,大家一见这棵奇异的牡丹,一个个都惊叹不已。张大官人在一旁洋洋得意,沾沾自喜,扯着耳朵听大家的夸赞。有人称这是“牡丹树”,有人称这是“树牡丹”有位学士听了后,笑着说:

“牡丹树”也好,‘树牡丹’也罢,都形容不了它的高大程度。以我看,它高有数丈,与楼平齐,为何不叫‘楼子牡丹’呢?

大家一听,齐声说:

“妙哉!妙载!”

“楼子牡丹”轰动了洛阳城。这位张大官人也一下子出了名。

火炼金丹

洛阳龙门有个古阳洞,因为太上老君在这儿炼过金丹,人们又叫它老君洞。

相传,有一年春天,太上老君在古阳洞里炼好金丹,装到一个葫芦里,用塞子塞住,准备回天宫给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助兴。谁知,他的乘骑---一匹美丽的金骡驹,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太上老君沿着龙门山到处寻找,满眼是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秀丽的风光,就是不见他的金骡驹。无柰,他拿出宝镜一照,发现他的金驹正在龙门南山的潜溪寺边遛哒呢!

太上老君急忙来到潜溪寺门前,正要牵金骡驹,“扑嗵”一下,不小心绊住一块石头跌倒了。他爬起一看,葫芦口上的塞子被震掉了,金丹撒了一地。

太上老君从地上把金丹一粒粒捡起来,重新装进葫芦里。谁知,有三粒金丹滚到石缝里被浮土埋住了,他没有发现。太上老君以为地上的金丹全都捡完了,于是便带上葫芦,骑上金骡驹,悠亲自得地飞回天空去了。

后来,天下了一场雨,太上老君掉下的三粒金丹和土一溶和,长出了三棵牡丹,每棵牡丹上开着一朵火红的花。

潜溪寺里有一个和尚,天天到潜溪中来打水。这天,他挑着水桶出寺门,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燃着三团火,一看,不是火,是三朵火红的牡丹花,可是,当他后退十几步再看时,那三朵牡丹花又化成三团火了。

和尚非常喜爱这三棵牡丹,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他就像看守寺庙一样守护着他。

没过多久,附近的乡邻们也发现这三棵“火牡丹”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很多人都知道了,纷纷跑到潜溪寺前围观。和尚看来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害怕牡丹被人损坏了,就在一天深夜里,他把三棵牡丹栽到潜溪寺中了。

可是,因为和尚移牡丹不合时令,伤了“火牡丹”的宝气,虽说这三颗牡丹在潜溪寺里照样开花,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出现火光了。

几年以后,这种牡丹繁殖了许多后代,渐渐地传播到民间,因为这种牡丹出自潜溪寺,人们称它“潜溪绯”。又因它的出现与太上老君炼丹有关,所以人们又称它“火炼金丹”。

0 阅读:2

神都影视资讯

简介:以人为本 学海无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