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勇立潮头丨“用”为导向“链”就湖北科创新动能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6-25 12:20:39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湖北,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这里有82位院士、132所高校、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600家科研机构、35万名研发人员,每年产出大量科研成果。

如何让这些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聚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湖北的回答是:以“用”为导向,聚力破解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去年以来,湖北大力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如今,平台由东湖高新区试点先行向市州、大湾区及海外拓展延伸,建立了“三网一包”服务体系。在平台引领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480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59.8%,排名由全国第七跃升至全国第三。

企业出题 以需定研

企业研发怎样更好地寻找创新资源?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如何避免卡壳?构建“企业出题、高校院所响应、以需定研”的新模式,实现信息精准对接,是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的显著特点之一。

“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天网’平台发了一个订单,希望用100万元开发工业级红外光学气体传感器。第二天,光谷实验室刘欢教授团队就接了单,目前已经开发出样品。”谈起这段经历,武汉敢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龙连称“没想到”。

“我们发布‘二维铅盐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需求后,很快就收到了武汉大学教授团队的方案,目前已达成合作。”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九峰山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试制芯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这个“天网”平台,就是湖北科创供应链线上信息化平台,被业界称为“科创淘宝”。技术、人才、金融、应用场景,举凡企业急需的创新服务,都可以在平台“下单”,系统会进行智能“撮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响应“接单”,提供解决方案。

一年多来,从光谷诞生的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让科创和产业精准“相链”、双向奔赴。湖北科创供应链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平台信息可AI智能匹配,供需对接实现“一键撮合”。2023年,光谷企业仅承接华中科技大学成果转化项目就达63个,金额5672.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5.3%、85.7%。

记者在“天网”平台看到,截至6月24日,平台已“链”接企业超3万家,累计采集企业需求13776项,完成需求对接2753项,数据每天都在不断增长中。

光谷企业自研核心技术成就国内唯一全链条能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融合。除“天网”外,湖北还建立了地推式挖掘科研机构和企业需求的“地网”,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金网”,以及分阶段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商品化的“政策包”。

作为湖北战略科技力量矩阵上的重要一环,当前,10家湖北实验室已形成“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量子点短波红外成像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作为技术供给方,湖北光谷实验室已在平台上对接了9项企业需求。”湖北光谷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施维轩介绍,科创供应链不仅为供需双方提供了对接的线上平台,还提供了对接的“地网”,大幅提升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的匹配效率和精准度。

立足湖北 链接全球

聚焦生命科学、清洁能源、数字技术等热点领域,近日,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欧洲分中心在比利时瓦隆大区新鲁汶市中比科技园揭牌。欧洲分中心的建立,将为加强中比科技创新合作注入新的动能,为湖北建设成为全球科技要素“汇聚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加速向市州拓展、向海外延伸,离岸、在岸创新中心共链接全省及大湾区科研机构88家,设立总规模20亿元和3亿元的在岸、离岸科创投资基金,设立2亿元科创链科研资助基金,已支持71项匹配成功项目。

位于光谷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无尘实验室内,工程师对裸芯片进行性能初测及筛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在光谷,长江光电子、奥绿新医疗器械重点产业子平台,向上链接至高校院所,向下延伸至高新区主导行业,以需定研、以研促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同时制定出台5项39条具体支持政策,实施需求方有奖、中介方有奖、供给方有奖,切实让各类创新主体在平台上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真真切切的实惠。

在宜昌,每年设立1亿元科创供应链建设基金,3000万元供应链平台建设资金和2000万元专项科研激励资金,分阶段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商品化,单个项目支持最高200万元。支持各类主体通过“天网”平台开展供需对接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产业链协同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在随州高新区,104家企业入驻“天网”平台。“这个平台功能太强大了,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和成本。”齐星汽车车身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于4月26日通过湖北科创“天网”平台发布技术需求,次日便达成“面向轻量化的商用车驾驶室安全舒适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合作事宜。

晶芯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机械臂高效运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在黄石,围绕企业重点创新需求以及离岸和在岸中心建设,专门设立2000万元的科创供应链平台专项资金,形成了金额超8000万元的政策包,激励引导科创企业上平台用平台、专业机构做对接做服务。

需求找技术,技术找投资,湖北科创供应链如同一座桥梁,帮助供需双方打通“隔膜”,正在将湖北的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相关链接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