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套路,一个目的,《玫瑰的故事》和《墨雨云间》谁抓住了女人心?

新立场 2024-06-17 21:53:59

优酷的《墨雨云间》和腾讯的《玫瑰的故事》,目前正占据着豆瓣国产热门剧集前二。

尽管两部剧的题材不同,风格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也不同。但巧合的是,这两部剧的主创核心人物已并非第一次“同台竞技”。

《玫瑰的故事》导演汪俊,也是《如懿传》的导演,《如懿传》开播于2018年8月20日。而《墨雨云间》的制片人于正,另一部的代表作《延禧攻略》,则开播于2018年7月19日。

尽管当年这两部剧首播时间相差一个月,不像如今是最直接的正面交锋,但依然免不了被当时的网友大肆作比较,毕竟二者同为当时的暑期档,且讲的都是乾隆后宫的故事,风格和内核又大相径庭。

《如懿传》是女主如懿与乾隆从年少美好到相看两厌的压抑,《延禧攻略》是女主魏璎珞拿着开挂剧本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爽剧。显然,现在的《玫瑰的故事》和《墨雨云间》依然延续了类似的内核。

影视圈不大,多次相遇也非稀罕事,只是从以上这些作品捋下来,“于正风”和“汪俊风”恰好就是某种程度上女性叙事的两种典型。而从2018年当年的市场反馈结果来看,观众还是更爱爽剧,彼时有个热门说法是:“《如懿传》以为自己对标的是《甄嬛传》,没想到连《延禧攻略》都没打过。”

而到了现如今,从《玫瑰的故事》和《墨雨云间》目前在抖音相关话题不分上下的热度来看,至少两种故事都有了较好的商业化解法。

01、《延禧攻略》《墨雨云间》:于正式爽剧的进化

于正作为编剧/制片人,擅长的就是大女主古偶爽剧。从《美人心计》到《陆贞传奇》,从《延禧攻略》再到《墨雨云间》无外乎皆是如此,不过要知道《延禧攻略》已经是2018年的事情了,时隔六年,于正终于才又重新拿出一部足以称得上爆剧的爽文。

这不免让人好奇,在这期间,观众是不爱看爽文了吗?

一方面,2018年的《延禧攻略》将观众口味对爽剧的口味推向了新高且短时间难以逾越,不管是画风还是剧情。

《延禧攻略》大爆的那个盛夏刮起一股“莫兰迪”色系风潮;与此同时,《延禧攻略》将爽文叙事的节奏速度推向了新高峰,在当时动辄一个冲突要水好几集的华语剧集市场,《延禧攻略》一集一个小爆点,三集一个大反转,女主角“魏姐人狠话不多”的形象在整个影视圈也叫得上名号。

另一方面,则是短视频平台对大众的文娱生活冲击变大。

从观众的心理需求来说,爽剧的竞争者从来不止是同档期的其他剧集,也有比爽剧更爽的短视频内容。尤其是近几年短剧的爆火,将娱乐带来的爽感浓度又提升不少,而爽剧的核心卖点,密集的冲突和爆梗,在短视频平台几乎遍地都是。

在这样的基础上,2024年《墨雨云间》能够大火,不是因为画风进化,也不是因为叙事节奏又加快了,而是因为一个字——狂。

狂出了新高度。

在营销上,《墨雨云间》起初最出圈的就是“狂徒一号”“狂徒二号”相关的内容,与以往“狂徒”场景的负面性质不同,这次网友纷纷选起了“狂徒”,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哪怕经常刷短视频也少有的体验——我比狂徒还狂。

这条营销思路并不好想也不好操作,甚至可能是网友自发形成又经由剧集方挖掘并推流,但注意力经济时代,富贵险中求,营销方向对了就已成功一半。

在叙事上,几年前“魏姐”化身的“薛芳菲”,也再次狂出了新高度,不仅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式地解决冲突,更是化身“传教士”,尽可能地将出现的每一个“敌人”化为朋友,这意味着女主角的主体意识绝对地掌控着故事里的整个世界,这比单纯的复仇更狂,也更爽。

不过,这部剧成功的方面不止于此,据豆瓣用户整理,早在6月1日,《墨雨云间》就达成了优酷有记录以来单集广告数第一的成就,与此前《新闻女王》并列获得此头衔,同时也是其2024年优酷单集广告时长第一。

在《墨雨云间》的广告清单上,不乏农夫山泉,OPPO,VIVO,天猫等各大品牌的身影。

从近一年的“选品”来看,优酷在女性爽剧的上表现突出,《新闻女王》大爆口碑商业价值双丰收,如今仅过半年多,《墨雨云间》便又在激烈的华语剧集市场中杀出重围。

而事实上《新闻女王》和《墨雨云间》的爆火有异曲同工之妙,《新闻女王》当初最出圈的一句话就是:“人咬狗的世界不适合你,找个男人嫁了吧”,以及:“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都会给人一种“啊这是可以说的吗但是莫名很爽”的感觉,离经叛道却又奇妙,这很大程度上也昭示着优酷在女性题材上的独特口味。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墨雨云间》的播放档期也很微妙,与618大促的整个周期高度重合,上次的《新闻女王》档期同样也位于双十一和双十二之间。

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句,优酷不愧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最懂女人心。

02、《如懿传》《玫瑰的故事》:汪俊式压抑如何解?

《玫瑰的故事》改编自亦舒的同名小说,主角本身的设定最大特点就是貌美,由刘亦菲出演再适合不过。

不过,如果我们拿掉刘亦菲这张影视行业绝对的王牌,仅仅单论这部剧剧情的话,从目前市面上的反响来看,虽然少有人提到“压抑”这一特性,但是却不乏有观众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表达了“看着不适”、“难受”等观点。

明明剧中的女主角也如此勇敢聪慧貌美,自我意识强烈,媒体们也会盛赞其“女本位”,“女性意识主体性”,意图吃到女性话题红利明显,却很难引起女性共鸣,处处透露一种压抑的反常感。

当我们在说一个故事压抑的时候,问题往往并不出自角色身上,而是出自角色所在的整个世界观“虚构的完整性”上。

以上述《墨雨云间》作为对比,架空时代无脑爽剧,世界观是碎片的,经不起推敲的,难以完整的,所以,整个世界的变化都可以为主角的主观意识服务。而《如懿传》和《玫瑰的故事》世界观是虚构却又完整、趋于自洽的。

尤其是《玫瑰的故事》,虽然看似是现代都市剧,但是要知道其原著内核是在八十年代的香港,影视化后故事背景改编到了一零年代的北京,两个时期两个地方的人精神状态可能大不一样,并且离观众现在的生活也不算很近,同时大概是出于商业化迎合市场的需求,剧中的部分角色行为又有着2024年的状态。

这种时代地区杂糅,就必须要虚构一套跟现实世界相像却又不完全一样的世界观。表面上看是真实世界,但感觉会告诉你不是。一旦产生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导致故事里的世界跟观众产生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却又不像是我们看真正的港片那种回味时代的感觉。

于是,虚构出的距离感一旦产生,故事的世界观同时又自洽完整,故事世界的演变都会有更多既定的规律和命数,此时哪怕女主角自我意识再强烈,都强不过世界观的“挟持”,哪怕剧情走向再爽快,都会透露出一种压抑的底色。

并且观众难以找到把柄,因为世界观完整自洽,观众也许自己都会觉得这部剧就该这么演,但是又总觉得哪里不舒服。

这就是汪俊的《如懿传》当年上线时没有打过《延禧攻略》,同时观众又找不到什么实质性的点来批评的原因。直到2023年,观众们——尤其是掌握互联网话语权的年轻观众们才后知后觉,开始了对《如懿传》的口诛笔伐。

其实,虚构但又完整自洽的世界观是真正的文化人所推崇的,能够展现作者,编剧,导演真正的能力,这往往也是判定一部剧是正剧还是无脑爽剧的核心。汪俊和这次搭档的编剧显然就是想做此类文化人。

但是这一次,观众似乎仍然不是很满意。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虚构且完整的世界观都会让人感到压抑,只是当作者,编剧,或导演秉持着“人间真相”、“人间清醒”的理念去创造一个作品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让观众隐约不适,这是目前部分影视作品存在的一部分问题。

因为虚构的世界观里藏着创作者本身的观念,此时“人间清醒”容易变成说教,现在的互联网原住民又最烦说教。

倒也并不是说让观众感到压抑的作品就不是一部好作品,比如《狩猎》,《超脱》,《小丑》。

只是关键在于,偏偏只让女观众感到压抑并不可取。

不过有刘亦菲这张王牌在,这部剧的招商能力依然是顶级,从第一集开始几乎每一个可以放广告的地方都充满了金主们的身影,同程,金典,vivo,资生堂,rio,唯品会……可以说是与该剧集的受众类型高度契合。

也许对这种压抑的故事而言,最好的商业化解法也许只有路人缘好的漂亮女演员了。

03、写在最后

爽剧通常被视为文娱快餐,对应的正剧可以视为大餐。生活的调味自然是同时需要快餐和“大餐”。

可是从如今华语剧集的表现来看,爽剧可以做到但也确实仅能做成快餐,但“正餐”却又往往藏着一些不太利口的佐料。

这自然是因为观众从点开爽剧的那一刻就不想“带脑子”,所以也不会对快餐中的成分过分苛刻,而对正剧总是会进行更深度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被编剧、导演莫名其妙的“创到”也是在所难免。

所以我们不得不说,人民文娱生活的幸福指数,还是于正看得明白。

让观众吃快餐,总好过让观众吃闷棍。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62

新立场

简介:商业解读,科技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