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刺杀老蒋失败的凶手到达延安,毛主席:你不能留在这里!

史海任我行 2024-02-12 11:27:22

在星爷的著名作品《功夫》中,有着一个叫“斧头帮”的反派群体,这伙人可以说是穷凶极恶。艺术源于现实,斧头帮其实并非是人们臆造出来的,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帮派。

历史上的斧头帮掌门人是王亚樵,这个人做事向来狠毒,尤其擅长组织刺杀。

而在王亚樵的手下,就有一个名叫华克之的头号刺客,他的名声当年可是响亮的很,因为他刺杀的对象是国民党总裁蒋介石。

汪精卫躺枪为哪般?

那是1935年的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因为这次会议十分重要,所以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阎锡山等一众大佬悉数与会,场面好不热闹。

等到会议谢幕,众人簇拥着走出礼堂,准备在场外拍摄一张合影用做宣传。当时,国民政府的工作人员已经备好了座椅,蒋介石的位置就在正中间。

不过,在大家陆续都就位的时候,蒋介石却迟迟没有从礼堂出来,有些着急的汪精卫就去里面找他。

过了一会,汪精卫快步出门,并招呼大家说:“蒋委员长临时有事,就不参与合影了,大家开始吧。”

说罢,众人纷纷落座,汪精卫也就坐在了原本是给蒋介石准备的座椅上,然后摄影师也开始忙活了。

在拍摄结束后,众人相继起身离去之际,不等汪精卫起身离开,变故发生了。

只见一个黑影快速闪出,并手持一把左轮连开三枪,三发子弹分别击中了汪精卫的脸、手臂和后背,让他登时便倒在了血泊中。一时间,现场惊叫声一片,局面变得混乱起来。

大部分人都在四散奔逃之时,唯有国民党元老张继冲了上来将刺客抱住,但他当时已经是半百老人,怎么束缚得住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很快就被推倒在地。

危急时刻,张学良也站了出来,他一脚便绊倒了刺客,而警卫们也随后冲了上来,其中一人抬手就给了刺客一枪。张学良为此还大为光火,他大声斥责警卫:“住手,谁让你们开火的?”

倒不是说张学良心疼刺客性命,而是这个刺客很显然已经跑不了了,警卫此时还开枪,难不成是在杀人灭口?

如此这般想着,张学良随后让人把重伤的刺客以及警卫都带了下去,以备审问。

在刺客被抓走后,众人才终于想起地上还躺着一个汪精卫呢,当时也只有他老婆陈璧君关切地护着他。

重伤的汪精卫自以为必死,已经开始给陈璧君交待后事了,陈璧君则安慰他:“四哥你放心,你要是死了,孩子有我呢。这种事,我早就料到了......”

恰在此时,听闻风波的蒋介石从礼堂中走了出来,他赶忙来到汪精卫身边关切地询问伤情。

哪知陈璧君并不领情,反而一顿输出给老蒋呛住了,她连声发问:“姓蒋的,你不要猫哭耗子假慈悲。你要是不想让兆铭干,大可以让他离开南京,犯不上杀人吧!”

蒋介石此时没来由被骂了一顿,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在为自己辩解。可陈璧君不依不饶,还在责问:“大家都在这里,就你躲起来了,还说不是你。”

此时的蒋介石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毕竟他和汪精卫是直接的政治对手这不假,他本人擅长以刺杀手段对付政敌也是真,此刻又偏偏不在场也是明摆着的,所有迹象都将幕后凶手指向了他。

这个时候的蒋介石估计心里已经跑过好些个“娘希匹”了,但他也只好强忍着脾气吩咐手下:“让雨农给我好好审问那个刺客,一定要查出幕后真凶!”

说完,又让人把汪精卫送去了医院,好在枪伤不致命,汪精卫并无大碍。

至于那个刺客,落在了戴笠戴雨农的手里,哪里还有好,自然是一顿“大记忆恢复术”要他开口。

可必须称赞的是,这个刺客颇有古之聂政、豫让的风范,至死没有松口,当得起一个“义士”之称。

说了这么多,这个刺客究竟是谁?放心,他并不是华克之,而是孙凤鸣。哎?本期故事的主角不是华克之吗?

这一点没变,因为孙凤鸣就是华克之派来的刺客,而他们的目标本来是蒋介石,阴差阳错变成了汪精卫,反倒让蒋介石蒙受“不白之冤”。

国党新秀缘何叛逃?

孙凤鸣虽然死了,但戴笠不愧是戴笠,他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查到孙凤鸣的真实身份,并进一步找到了他供职的晨光通讯社。

军统就发现,这个晨光通讯社人手不多,刊印的报纸也很少,但资金却一直很充裕,似乎他们的老板胡云卿很有门路。戴笠很快就判断出:这个胡云卿有问题!

等戴笠进一步查下去,一个让他大跌眼镜的事实浮出水面:所谓胡云卿其实是化名,这个人本名叫华克之,而对方竟然还曾是国民党青年部长,是众多元老都器重的青年俊秀。

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要对蒋介石下手呢?因为他是国民党左派人士,简言之就是反蒋派。

华克之来自江苏宝应,出身名门世家,而他身上全无富家子弟的纨绔,反而勤奋好学,是个出类拔萃之人。

原本这样的人就已经很难得了,更难得的是他从来不以升官发财为人生之目标,而是有志于救国图存。

青年时代,伴随着辛亥革命的浪潮迭起,华克之以孙中山先生为榜样,信奉起了三民主义,后来更是参加了国民党。

等到北伐军占领南京以后,他已经是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的青年部长。对于这样的青年才俊,国民党内有很多元老级别的人物都非常看好,蒋介石也曾经试图拉拢他。

事情本来是在好的道路上发展的,直到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蒋介石攫取了大权。

对于蒋介石的大政方针,国民党内很多人都抱有强烈的不满。尤其是在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以后,左派人士与蒋介石的矛盾达到了顶点。

此时的华克之对蒋介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认为他早已背离了孙中山先生的宗旨,是一个虚伪的叛徒。

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华克之决心放弃追随蒋介石,他对此说:“我为国民党感到耻辱,为中山先生感到难过,我与国民党势不两立!”

从此以后,曾经的国民党青年才俊就变成了反蒋反党的叛徒,而他更是用一首诗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可绝六亲求民主,怎为五斗事暴君。坚持三民三政策,钟山雨花有知音。”

当然,华克之的背叛也让蒋介石感到离奇的愤怒,于是就派人将他关押了起来。

多亏了那些元老人物的营救,华克之才得以出狱,而出狱后的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在反蒋的道路上信念更加坚定了。

不久后,华克之就迁居到了上海,并开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商讨救国之策,而他们最终一致认为:只有除掉老蒋,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于是,华克之在上海联络了当时是斧头帮当家的王亚樵,和他一起策划刺杀蒋介石的行动。

其实那个时候,华克之也和共产党有联络,而一个叫陈楚泰的地下党员向他传达了中央的建议,不鼓励他们的暗杀行动。但华克之没有听从这一建议,执意要采取刺杀措施。

随后,华克之成立了一个晨光通讯社,并化名胡云卿,为之后的行动做准备。然后,就有了我们开篇提到的事情。

等到晨光通讯社暴露,大批相关人员都被戴笠抓捕,华克之也成为追捕对象。此后,华克之销声匿迹长达一年之久,而他在1936年底才终于在香港发表了一篇公告,承认自己是刺杀行动的主谋。

同时,华克之也表明了自己的目标是蒋介石,只不过蒋介石当时不在,这才临时改成了刺杀汪精卫。

虽然这则公告为蒋介石洗清了不白之冤,但也让他更加暴跳如雷,蒋介石于是拿出10万大洋悬赏华克之的人头。

华克之为了活命,只能不断潜逃,他多次改变身份,或是扮成商贩,或是扮成记者,最终从蒋介石的追捕下逃了出来。

正是在逃命的过程中,华克之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觉得此前自己的想法还是太过幼稚了,不仅没有达成目的,反而白白搭进去了很多好同志的性命,这条路明显走不通。

深思良久之后,华克之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认为此时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隐蔽战线上的英雄

华克之不久后与延安取得了联系,他也在1937年的五月初抵达了革命圣地。

当这位反蒋斗士来到延安后,我党给予了他很高规格的待遇,不仅让他住单人间,还给他开小灶,一日三餐更是两菜一汤加大米饭,比毛主席吃的还好。

在5月4号的一个下午,华克之终于见到了毛主席,他对毛主席说:“晨光社同仁的鲜血让我意识到,靠几个人搞暗杀挽救不了革命,只会白白牺牲。我到延安来,是希望您和共产党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为抗日救国工作,万死不辞。”

毛主席听了这些话之后,对他的胆识和抱负十分敬佩,不过他最终却拒绝了华克之留在延安的请求。

这倒不是因为毛主席怕事,而是延安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青年同志中其实有不少是国民党的间谍和特务。

如果华克之留在这里,难免不会暴露身份,国民政府有可能派人刺杀,也有可能要求将他转交南京处理。总之,延安对华克之来说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因此,毛主席给华克之的建议是让他去华南根据地担任联络员,协助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最终,在中共华南地方党的负责人帮助下,华克之见到了潘汉年,也此加入了他的情报系统,成为潘汉年的得力助手。

此后,华克之长期活跃在香港和上海,彼时的香港皇后大道中18号,有一个名为粤华公司的茶叶店,那里其实就是他的办公地。

华克之利用他对上海的熟悉和各种广泛的社会关系,在上海和香港之间畅通无阻,极大地帮助了中共的情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华克之还遇到了一个叫董慧的女子,并与对方结成伴侣。

因为华克之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奉献,在1939年年底的时候,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等到抗战后期,华克之又凭借自己的情报网络完全掌握了大汉奸周佛海的活动,并截获了一份由战区长官转给周佛海的绝密指示,上面写着蒋介石准备任命周佛海为京沪保安副总司令,命令他收编在上海的伪军,以备反共。

华克之在得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将其发往延安,党中央随后就在报纸上将其曝光,这使得蒋介石与日伪政权勾结的内幕大白天下,给蒋介石带来很大的舆论冲击。

这一举动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的阴谋,也阻止了日本和蒋介石之间的妥协。

除此之外,在抗战胜利之际,华克之还曾将日本军方仓库的一批炸药和机枪运到了新四军军部、并窃取了蒋介石国防部保管的军用地图。

总之,在整个抗战以及解放战争期间,华克之一直活跃在隐蔽战线上,为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正因为华克之的贡献,等到建国以后,他被任命为安徽省合肥市政府秘书长以及副市长,继续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1998年,华克之去世,享年九十六岁。

结语

华克之的人生是十分传奇的,他作为国民政府的高官,本来有着大好前程,却宁愿放弃高官厚禄,毅然站在了反蒋的立场上,并不惜冒险刺杀蒋介石。

事情败露以后,华克之痛定思痛,选择了一条更有远大前途的道路,并为之奋斗半生。

可能像华克之这样的隐蔽战线上的同志没有波澜壮阔的战争经历,但他们同样是共和国红星上最闪烁的一道光芒,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0 阅读:836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