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百姓、洋人都有错,但朝廷的处理方式令人寒心

太宗悦史 2024-06-18 17:00:08

一提到清朝末年,相信大部分人都是破口大骂的态度,毕竟堂堂的天朝上国,到此时竟然谁都打不过,无论谁都能来捞上一把,不平等条约签了一张又一张,说是屈辱史,丝毫不为过,而天津教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同治九年,位于天津的天主教堂遭到民众的围攻,民众为什么要围攻天主教堂呢?因为在当时的百姓看来,天主教堂不但涉嫌拐卖儿童,还涉嫌谋杀儿童。

在当时,天津不断地发生拐卖案件,有孩子的家庭,个个提心吊胆,而已经丧失孩子的家长,则义愤填膺,要将人贩子四分五裂。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终于在同治九年抓到一名人贩子,不过抓到这一名人贩子的并不是官府,而是天津本地的团练。

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官府的人手有限,要是出来抓人贩子的话,官府里的事情谁来做?

团练将这一名人贩子移交官府,通过官府的审问得知,这一名人贩子叫作武兰珍,而他还有一个同伙叫作王三,王三是中坚力量,因为负责提供迷药。

迷药对于人贩子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毕竟要是没有迷药的话,谁能保证儿童不哭?谁能保证儿童不闹?而这一哭一闹成功的概率将会大打折扣。

如果事情就此了结,或许并不会发生天津教案,问题出在哪呢?就出在王三的身上,王三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天主教民。

提起天主教堂,百姓可谓是一丁点好感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天主教堂的主要负责者是洋人,而洋人是怎么欺负清朝的,是个清朝人都知道。

更何况,天主教堂为了扩大它的影响,在当地什么人都招,无论你是流氓,还是混混,只要来,那就照单全收。

而这群流氓混混加入天主教堂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信天主教,而是为了背靠洋人,为非作歹,以至于天主教堂与民众的关系越来越水火不容。

“中国之民一经从教,作奸犯科,非止一端。”——《曾国藩文粹》

现如今发生这么一件事情,所有人都将矛头指向天主教堂,而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大雨又加剧这种矛盾。

当时天主教堂在旁边开办了一个名为慈仁堂的慈善机构,这个慈善机构的主要工作就是收养孤儿。当然,这群孤儿长大以后基本上都会成为天主教民。

儿童的体质原本就虚弱,更何况有的时候还会爆发瘟疫,因此,慈仁堂的墓地里埋葬了不少的儿童。

随着一场大雨的冲刷,将几十名儿童的尸体冲刷出来,而当时附近有不少的狗,这群狗对着尸体就是啃咬,将一具具尸体啃咬得不成样子。

当百姓看到这群尸体的时候,一个谣言不胫而走,那就是天主教堂与拐卖儿童有关,而进入天主教堂的儿童则会被挖掉眼睛,挖掉心脏,为什么挖掉呢?因为要用来炼制长生不老药。

这种说法明显就是扯淡,但当时是封建社会,所以相信的人不在少数,但要说完全是扯淡的话,也不对,因为天主教堂的确与拐卖儿童有着一定的关系。

试问一下,天下间会有哪一个父母会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孤儿院?更何况,以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一个父母倘若产生将孩子送到孤儿院的想法,倒不如直接卖掉,还能够得到一笔不错的金额。

而慈仁堂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壮大,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对于送来孤儿的人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

“教堂挖眼剖心等谣,决非事实,而迷拐一节实难保其必无。”——《曾国藩文粹》

王三知道出了事情,肯定不会出来抛头露面,而是躲在天主教堂里面。

天主教堂毕竟是洋人的地盘,以一个知县的身份,要是强闯进去的话,恐怕会有不测之祸,因此,知县还拉上当地最大的官员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以及知府、道员一同前往。

而这一次的前往以不了了之而告终,因为王三并不承认拐卖儿童一事,其次武兰珍当场翻供,整个过程就如同一场闹剧一般。

百姓对于这个处理结果是什么态度呢?当然是不满。

倘若这个时候天主教堂退步,或许事情并不会闹大,但是天主教堂对于围着观看的百姓采取了驱赶的态度,而且还是手持棍棒的那种驱赶,以至于双方从对骂变成了火拼。

由于这件事情涉及到洋人,清朝的镇压队伍刻不容缓地赶来,平息了这场骚乱。

而此时,三口通商大臣衙门里面正发生一件丢人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法国领事丰大业在三口通商大臣衙门里破口大骂,甚至拔出枪,对着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开了一枪,所幸的是没有打中崇厚。

这一枪,直接将崇厚吓到了房间里面,而丰大业呢?并没有走,在三口通商大臣衙门里面各种打砸,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要为天主教堂讨一个说法,这家天主教堂是他法国人开的。

丰大业并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一队负责保护他安全的法国人。

而当地的百姓看到一队的法国人站在三口通商大臣衙门的前面,还以为法国人要占领三口通商大臣衙门,纷纷主动地聚集起来,在这之后又听到一声枪声,更加印证了他们的想法。

事态即将又一次不可收拾,知县匆匆赶到,对百姓进行安抚。

恰好这个时候没有得到任何解决方案的丰大业从门口走了出来,走出来就走出来,他偏偏还对着知县打了一枪,这一枪没有打中知县,倒是打中知县的一名随从。

百姓一下子沸腾起来,蜂拥而上,将丰大业乱拳打死,当时他的身边还带着一个秘书,名为西蒙,也被当场打死。保护他的那一队法国人呢?已经通通跑路。

事情至此一发不可收拾,民众主动前往天主教堂,当场打死两个神父,一个秘书,十名修女,还打死四十名左右的天主教民,当然,最后还放了一把火,将天主教堂烧掉。

而原本与这件事情无关的个别人也被牵扯了进来,作为商人的法国人夏勒迈松夫妇莫名其妙的就被殴打致死,与其一同被殴打致死的还有三名俄国人。

被烧掉的洋教堂也不止一座,另外还烧掉四座英国人的教堂,两座美国人的教堂。

死了这么多的洋人,这起案件已经不是地方上的案件,而是朝廷的案件。

更何况,美国、法国、英国、俄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七个国家已经集合起来,将舰队列在天津、烟台一带,摆出要开战的姿势与清朝谈判,要求清朝必须要严惩凶手。

事情闹到了这种地步,负责这起案件的肯定不是普通的官员,而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曾国藩对于这起案件的处理方式简直会用卑躬屈膝来形容。

这起案件并没有任何的弯弯绕绕,查起来相当的简单,事实也是如此。

曾国藩一到就将事情的具体情况查明,总结起来无非八个字:“百姓无知,洋人无礼”。

但曾国藩的处理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以一昧的讨好洋人为主。

“于迷拐一节,言之不实不尽,诚恐有碍于和局。”——《奉旨复陈天津教案办理情形折》

原本这种案件将为首的拉出来杀掉足矣,因为当时又没有监控,谁能够知道谁参与到其中,只有为首的最为引人注目。

但曾国藩却硬要凑到二十条人命,给法国人一个交代。

要知道,其实曾国藩在当时根本无需如此卑躬屈膝,因为法国的本土已经与普鲁士爆发战争,而普鲁士是奔着法国的霸主地位来的,法国要想短时间内脱身是不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法国一方的态度相当强硬,竟然要求清朝处死在这起案件中还起到安抚作用的天津知府、知县,但是后来却软了下去,将这件事情放弃。

难道曾国藩就仅仅只处死二十人吗?并没有,他还将二十五人充军。天津知府、知县,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还是落得一个充军的下场。

对人的处理都已经如此过分,按道理来说,款应该不用赔,但是这个款依旧要赔。

赔给法国教堂十三万两,英国教堂二千五百两,美国教堂四千七百八十五两,对于法国一方的死者赔二十五万五千两,另外那三个俄国人则赔三万两。

又是杀人,又是赔款,已经足够低三下四,但是曾国藩停止了吗?还没有停止,又命令崇厚到法国谢罪。

有意思的是,当时的法国已经战败,整个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连国家的元首以及一位能代表元首的人物都找不出来,崇厚因此选择经由美国回国。

但在到达美国的时候,接到了清朝的旨意,那就是不能回国,再去法国。

这一次去终于见到了法国的总统,递交了清朝的道歉书,天津教案到此时才宣告结束。

而曾国藩自此声名狼藉,不但满朝上下对他都是声讨的态度,就连他的老乡对他也是持以声讨的态度,将他在湖广驻京同乡会中亲笔书写的匾额取下来烧掉,从之前的骄傲变成耻辱。

虽然天津教案明面上是曾国藩的意思,但实际上也是朝廷的意思,要是没有朝廷的允许,曾国藩又岂能够在天津大刀阔斧地处理此案?不过允许归允许,但曾国藩却从未在天津教案中强硬过一回,倘若他强硬过一回,清朝想必也不用如此低头。

0 阅读:14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