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村防火10天,我目睹了农民生活的艰难,那段回忆永印心间

沮三友 2024-06-05 04:53:47

那是24年前的事了。

我那时33岁,在镇党政办上班,担任文字秘书,专门从事文字材料工作。

每年阳历6月份,我们的三夏生产工作就拉开了序幕。

麦儿黄,镰上场,大人孩子穿梭忙,一滴滴汗水头上淌,刀刀收获着金色的希望,是我们那儿三夏生产的真实写照。

在我的印象中记得六月一日那天,镇里召开了由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文书三职干部,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和镇直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三夏生产工作会议。

会议由镇长主持,镇党委书记作讲话。会议的主要议题麦收,防火和夏种,防火摆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也是三夏生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和文字秘书,我参加了整个会议。

会议的最后一项内容是由镇组织委员宣读包村工作人员名单。

当宣布南管区包村人员,我猛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其中。

我感到非常的奇怪。按照以前的工作惯例,办公室工作人员没有包村任务的。

办公室那时有8个人,别看人不少,可那时的事真多,既要服务好镇领导的日常工作,又要做好上边的迎来送往,还要编发三夏简报和向市区委办公室上报文字信息。

办公室主任找到组织委员,不想让我包村。

组织委员也是一脸的无奈,自己手头无人可用,只好从办公室抽调人员包村。

其实,我是渴望下去包村,一是体验三夏生产包村人员的真实感受,二是了解一下农民麦收的想法,比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整天弄不完的文字材料好受多了。

散会之后,我去南管区报到,同被包帮的村干部接上了头。

村支部书记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特别憨厚老实。

他告诉我,今天下午你就不用到村去了,我们回去后写好防火标语,第二天一大早你过去,趁天凉快,我们把标语贴好就算完成了明天的工作,我愉快的答应了。

我包的那个村有100多户人家,500口人,人均不到二亩承包地,离我们家有十多里路。

第二天刚一胧明,我就骑着自行车赶往所包的村,去书记家找人张贴防火标语。

十多分钟,我就到了村书家。村书记下地割麦子去了,他的妻子留守在家照顾老小,见我到来,他就要下地去喊书记。写好的标语,打好的浆糊摆了一堂屋。

我想到书记家还有好几亩小麦,让他多干点自己的活吧,别再让他回来了,反正我在村也是一天的工作,不能离开。

我向书记妻子要去了标语和浆糊,自己开始张贴标语。

那时的防火真是五花八门,警示众人,如麦场防火,责任重于泰山,麦场一把火,农民两眼泪,麦场吸烟,拘留15天,麦田见火,罚款5000元等等。

从村里的配电室,电线杆,沿路上的大树上,麦场上的建筑物等地方都贴满了标语。

平日里,没有干过什么活,也没走过那么多路,乍一干活,连我累的喘不过气来。

两个多小时以后,标语贴好了,书记也回家来了,他在村头找到我,看到我累的不轻,脸上带着愧意,忙把我拉去他家吃早饭。

我不想去,又想到这个附近没有卖吃的,回家吃也来不及了,只好跟着他回家吃饭。

他让妻子拿出了几瓶啤酒,从地锅里盛出了一大铁碗地豆粉条炖肉,还有一大钢筋锅米汤,一大摞烧饼。

我也没有多少客套,就随着他吃起了饭来。平时一小碗米汤,一个烧饼都吃不小的我,这顿饭喝了两碗米汤,吃了两个烧饼,备感吃的特别香。

吃过饭,告别了村书记,我直接到了管区去点名。

吃过早饭,我又回到了所包的村,跟着书记到麦场,察看农户麦场防火情况。

向农民宣传麦场防火的重要意义,动员农户做到场上有缸有桶有人,我们还帮助农民拉缸,卸缸,往缸里倒水。

我们根据场主的情况,安排农户拉水缸,铁桶,还有扫帚,麦场外头还有备用的喷灌机。

说实在话,村里的大多数农民对麦场防火认识都能到位,认为是一件大好事。

但也有少数农民就是认识不足,尽管我们向他们举例子,讲利害,说奖罚,他们就是不认账,认为上边是小题大作,多此一举,我们是吃饱撑的,没有事找事干。

就是这样,我和村干部一道还是通过多种方法让他们把水缸,水桶和相关防火工具搬运到场上。

夏天的白天好长,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把汗水,一脸泪水收割着小麦,收获着希望。

夏天的夜好短,田野里到处是拉麦的车轰鸣声,场上铡麦的铡刀嚓嚓声,摊麦个子的哗啦声,在透红亮明的灯光下,大家都在努力奏响着丰收曲,欢歌笑语。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较好的回报。区镇领导入村检查,对我们村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他们的评价是:我们工作认真,扎实,负责,卓有成效。

又过了几天,我接到通知,回镇上班,不再包村。

和我交接的包村干部对我表示感谢,说我给他们交了个好底。

直到今天,我还是难忘三夏包村的那段日子,甚至到永远。

0 阅读:0

沮三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