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还要单独招选调生?

云石解古今 2024-06-20 09:58:40

嘉峪关武大硕士的事儿,这段时间吸足了大家的眼球,也将选调生这个群体纳入了大众视野。

关于选调生,大家都知道,相比正常招考进入体制的公务员,那是要高一个档次的。当然选调生也要考,但由于报名范围局限在985以及部分强势211,所以竞争难度实际上要比一般性的公务员考试小一些。但在发展空间方面,选调生通常比普通招考的公务员更有前途,他们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在遴选、提拔方面有更多机会。

这也让很多普通公务员,以及那些没资格参与选调的普通高校学生感到不公平。所以网上也一直有取消选调生的呼声。但喊归喊,选调生制度却一直在坚持运行,某种意义上,选调和普通公务员招考,也在事实上成了公务员招考的双轨制。

那么,为什么要在公开招考之外,再搞一个选调生?为什么不能让这帮985学生,跟所有高校毕业生一起参加校招考试?

个人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现在的公务员招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公平!管你是清北复交还是破二本,只要满足岗位报名条件(这个条件通常不能有高校档次的限制),都要一起参加考试,分高者录取。而严格的考试流程,也决定了别说笔试,哪怕面试时,你的个人信息考官都无从得知,完全凭现场表现决定胜负。

这种公平的程度真的是很高的。

但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公务员考试也不例外。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追求公平的同时,牺牲了效率——这个“效率”体现在招考这件事儿上头,就是不能有效选拔出具备“官员”资质的优秀人才。

我们都知道,现代公务员考试并不是古代科举,最直观的差别,就是它选的不是官,而是吏。官和吏的职业要求是明显不同的。如果只是吏员的话,其实不需要你有多少才华,也不需要你有多强的能力,只要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工作中听上级指挥干事就行了。

这个条件其实是很低的——基本上只要你能本科毕业,然后身体和脑子没什么毛病,大致都可以满足。

但官就不同了。官员不光要有更多的知识积累,还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理性认知、主观能动性、抗压能力、攻坚克难的勇气、毅力专注力等等,这些都是有要求的——而且级别越高,要求越高。

很明显,官的要求是远高于吏的。能当官的基本都可以胜任吏的岗位;但当吏的,只有少部分具备当官的能力——这里说的不是机遇,而单纯就是个人的素质。

公务员考试是选拔吏的。而跟古代官吏分明,官必经科举选拔不同,现在的官都是从吏中提拔出来的。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吏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过低,那势必导致无法从中选拔出足够的优秀官员。而我们国家又是大政府模式,政府在整个社会运行中的作用非常大,政府官员要是素质不行,那是要出大事的。

这就成了问题。公务员考试是用来选拔吏的。它的考试内容和模式,自然就是针对吏员要求来设计的,所以在简拔官员方面先天不足——换句话说,很难单凭这场考试,来判断上岸的人是否具备官员潜质。

而且现实中,因为大环境原因,上岸成为潮流;大把的人为了上岸,参加各种培训班,甚至常年全职备考,这种针对性训练,又极大的削弱了通过公考简拔人才的初衷——别说选官了,选吏的效果都被严重稀释。

而这在双非二本生中尤甚。毕竟大家心里都明白,现在的就业环境,985、211想找个好岗位都不一定容易;至于那些双非、二本学校的学生,很多一进校就知道自己毕业后是扑街的命。

那怎么办?要么考研,要么考编;而考研——对于第一学历双非二本的很多人来说,读完后依然是考编。

所以,考编,成为很多双非二本生的就业目标,并在整个大学期间疯狂刷考公的试题——甚至毕业了也不上班全职备考。而985、211那帮人,他们毕竟未来机会要多一些,所以反倒不会在一开始就把考编当成唯一出路,准备的反而没有双非二本生充分。再加上公考本身也有局限性,这么发展下去,现实中往往出现一个悖论:二本双非生反而经常比985、211出身的考的更好。

那么,这种有问题吗?从个人角度来说,没问题。从选吏角度来说,问题其实也不是太大——毕竟前面说了,吏就是个听指挥干活的,不需要多高的个人资质,你能读个本科,大概率就足够胜任。

但上升到选官层面,这个问题就很大了。官员因为要求高,所以不光要靠工作后的培养,自身资质也是很重要的。资质愚钝的,虽不能说就一定不能胜任官员,但确实概率上要小的多。如果吏这个群体中资质平庸者太多,而官员又必须从吏中选拔,那最后这帮庸才中挑选出的官员,其整体水平肯定也是会受影响的。

那资质这玩意怎么判断?公考因为局限性的存在,其实是很难鉴别的。现实中,相对最靠谱的鉴别方式,就是看高考成绩——也就是看学校出身。相较于双非二本,能上985.211的那帮人,通常在学习能力、逻辑思维、理性认知、抗压能力和毅力、专注力等方面会更强——而这些是成为优秀官员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当然,并不是说你是985出身,就一定比双非二本强——就像这个嘉峪关的武大硕士,明显个人素质就不咋地。但整体而言,985出来的,那肯定是比双非二本是要强的多的。

总而言之,公招是招吏不是招官,但官又必须从吏中产生。公招的低门槛,以及考试本身以及应试群体的结构化特点,决定了公招录用人员的综合素质可能不会太高——这点在高等级公招如国考等中尚不明显,但级别低一些的考试中,就特别明显。如果大量资质平庸者充斥公务员队伍,导致这块土壤肥力不够,那想从中培养出优秀的官员,自然也是难度大增。

所以这就有了选调生的横空出世。选调生直接把招考范围限定在985和强势211这个优质小圈子内,这就能最大概率的保证了入选人员的整体基本素质。招进来后,放到基层锻炼,再根据表现挑出优秀者当官——这种高肥力土壤基础上,培育优质果实的成功概率,自然就大很多。

当然,并不是说985选调生就一定更优秀,双非二本就一定平庸。只是从概率角度来说,985的个人综合素质,是大概率高于二本的;后面培养成材,成长为优秀官员的可能性也高于二本。

那么,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说,既然如此,公务员考试直接把招考范围限定在985、211里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呢?

这个又得从公平角度来考虑。

首先:前面我们说了,公考招的是吏不是官,公务员中最后能当官的也是少数,大部分到老也就是个吏。而吏,是不需要太高个人素质的。选调生只是为了给吏这块土壤增加肥力,以便培养出足够的优秀官员;但就吏这个职业本身而言,985和二本生在使用价值方面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必须给普通大学生一个出路。现在中国就业环境,985、211还可以勉强被称作人才,双非二本基本上直接被就业市场视做牛马。这样的社会普遍认知,决定了这帮人未来出路是很窄的。好的企业,好的工作岗位基本上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给他们,你敢硬塞简历,大厂HR就敢直接扔垃圾桶。

那这帮人怎么办?读了几年出来还是牛马,那读这个书有毛用?

所以,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出路。而普通公务员——也就是吏,要求不高,他们可以胜任。既然如此,这个机会就一定要公平的提供给他们——985.211市场接受度高,不进体制,在外面也照样能有较多机会;但双非二本生,你如果体制内也不对他们开放,他们中很多人就真的连希望都没有了。

另外,二本生也有二本生的特殊价值。毕竟体制内也分三六九等的,有前途远大的、有清闲舒适的,但也有很多岗位是真真的在基层当牛马,既苦逼又没前途的。

那这些岗位谁来填?指望985来?当然不排除有些985愿意,但大部分985,是看不上这种岗位的。要么不来,要么来了后发现太坑直接走人——毕竟985嘛,不光学历光鲜,家里条件大概率也不错(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成材概率更高),人家有选择有退路,自然不愿意去当苦逼牛马——哪怕体制内的牛马也不愿。

就比如嘉峪关这个武大硕士——这姐们还不是纯血武大出身(第一学历是末流985的兰大),学的又是德语这种文科冷门专业,还是个女的,就这种985中相对比较垃圾的配置,照样连家乡省份地级市的市直单位都看不上,又何况比这更差的?

你可以说这女的觉悟低,但这是人之常情,你光靠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985看不上,这类体制内岗位又必须存在,那谁来填这个坑?

那双非二本就挺合适了。反正大部分公务员就是吏——越基层越是如此。这些工作不管是985还是二本,只要愿意干,都是可以胜任的。但在心态上,985多半是瞧不上这些牛马类岗位编制的,所以他们不屑于来,来了也要走,就算不走也未见得会安心干。

但二本就不同了。这些工作他们同样可以胜任。而他们没有985同学那么多机会和选择,大概率也没那么好的家庭条件,对他们来说,不进体制,一辈子大概率就是牛马的命。所以他们没那么高心气,也没那么高的自我期许。这样一个985看来不怎么样的公务员岗位,在他们眼里就已经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了——就算最后干了一辈子依然是牛马,体制内的带编牛马,总也比体制外没人管的野牛野马强吧?所以这些二本生反而可以在这些普通岗位上踏踏实实,甚至干出成绩,成长为优秀的领导干部。

总而言之,选调和公招并行,这实际上是一种效率和公平的双重兼顾。公招解决公平,让所有读了大学(本科)的人,都有资格凭考试进入自己能胜任的岗位。但考虑到公务员职业之上还有个官员职业,基于对这个高阶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为了避免人才土壤的匮乏,所以又搞出一个选调,专门挑一部分优质人才进来,作为官员职业的主力后备军。如此一来,公平和效率,就都得到了满足。

当然,并不是说普通公招的就只配为吏,选调生就一定适合当官,这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建立在建立在985整体强过双非这个事实基础上的制度设计。至于里面有没有偏差,那肯定是有的——嘉峪关武大硕士,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过,个别不代表一般,如果因为武大女硕士的个别存在,就从整体层面否认985和普通本科生的资质差异,那就是对个人天赋和十年寒窗苦读的不尊重了。

本文为老云原创系列58节。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老云文章,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老云的空间。

0 阅读:2

云石解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