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姚广孝病重将亡,朱棣忙问有何遗言,老和尚:请释放死敌溥洽

赫薰看事 2024-06-23 16:45:26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骗人鬼

编辑|骗人鬼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公元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攻破南京,抢了自己侄子的帝位,成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而他能够当上皇帝,多亏了老和尚道衍。

在朱棣登基之后,道衍被赐名姚广孝,成了朱棣的第一号亲信大臣。多年以后,姚广孝重病不起,临终之际,朱棣问他可还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

姚广孝表示,希望朱棣释放被关押数年的溥洽。

溥洽是谁?姚广孝和他究竟有着怎样的纠葛?姚广孝又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和尚变为朱棣心腹的?

一定送你白帽子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寒冬腊月里,心灰意冷的朱棣坐在窗边,道出了这样一句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跳过一个个翘首以盼的儿子们,直接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让此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十分郁闷。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很快便对出了下一句,此人就是一直陪伴自己的和尚姚广孝。他回应道:

“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姚广孝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家中众人都希望他能够继承祖祖辈辈的衣钵,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可姚广孝本人,却并没有这样崇高的理想,他有自己的追求。

于是,他将肩上重担交托给自己的兄长,转头就削发为僧,成了佛门子弟。不过,即使身在寺庙之中,他也并不专一。

在钻研佛法的同时,他还学习了天台、密教,以及一些道家和儒家的知识,甚至还学习了阴阳术。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因病逝世,明太祖让僧人们前去侍奉亲王,姚广孝在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举荐下,兜兜转转来到了朱棣身边。

他与朱棣相谈甚欢,姚广孝表示,希望朱棣能够将自己带走,来日送给他一顶“白帽子”。

朱棣稍加思索,便十分欣喜。他是燕王,“王”上面带着一个“白”帽子,不就是“皇”。因此,朱棣便将姚广孝带回了自己的封地——北平。

来到北平之后,姚广孝就成了庆寿寺的主持,但背地里却常常到燕王府去和朱棣商讨国家大事。

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即便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都相继去世,这个皇位也没落在朱棣的头上。

朱元璋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朱允炆,还在临终之际下诏,禁止藩王回京。因此,在朱元璋去世时,朱棣只能独自在北平伤心难过。

朱允炆继位之后,听从朝中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减藩王的势力。一年之内,就有五位藩王相继被废。

眼看就要危及朱棣,一旁的姚广孝却表示,要不然咱造反吧!

可朱棣却表示,百姓们都支持朝廷,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可姚广孝的夺位之心却十分坚定,他表示,我才不管什么民意,我只信天道。

在他的怂恿下,朱棣决定起兵。

送你一顶白帽子

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战争。

在朱棣起兵之初便遇到了大暴雨,沿途的瓦片都掉在了地上,朱棣很不放心,思索着自己造反究竟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一旁的姚广孝看到他脸上的斗志没有了,便激动的说:“这可真是个好兆头,倘若飞龙在天,便一定伴随着风雨,如今瓦片掉落,说明要改用皇帝的瓦了。”

不得不说,姚广孝在提供情绪价值方面,着实值得“敬佩”。朱棣听了他的解释之后,心情立刻就好了起来。

除此之外,姚广孝虽然只是个和尚,但在打仗方面也是有些才能的。

在靖康之变中,他曾提出过很多宝贵建议,都被朱棣采纳,可以说,要是没有他的计策,朱棣很难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更别提夺取皇位了。

在姚广孝的辅佐下,朱棣得以成功的在南京即位。事实证明,姚广孝当初的话并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将“白帽子”送给了朱棣。

因此,在朱棣继位之后,便是十分信任器重姚广孝。

他将僧录司左善世的职位交给了姚广孝,而后又让他做太子少师,还将宰相的宅院赐给了他,并且表示,希望他能够还俗,投身官场。

然而,姚广孝却始终不肯还俗,就连朱棣送给他的豪华府邸都不去住,一直都住在寺庙里。

不过,即便未曾还俗,却仍会上朝。

上朝时,大家都穿着朝廷发的官府,姚广孝不好特立独行,也穿官服去,但散朝之后便会重新换上僧服。因为常穿僧服,他也被人称为“黑衣宰相”。

为官期间,他负责监修《太祖实录》和篆修《永乐大典》。朱棣外出之事,也是命他辅佐太子。

永乐十六年,已经八十四岁高龄的姚广孝,拖着自己年迈的身躯,前去觐见朱棣。可进京之后不久,他的病情便加重,而后逝世。

在去世之前,朱棣问他,可还有什么心愿吗?

姚广孝回答,称希望皇上能够将已经被羁押多年的僧人溥洽赦免。

朱棣听后十分犹豫,那么,溥洽究竟是谁?他为何会被关数十年?姚广孝在临终之际又为何要帮他求情呢?

溥洽为何被抓?

据《明太宗实录》记载,当时,朱棣在到达南京之时,宫中浓烟四起,他赶忙前往救助,但到了地方却只见火光冲天。

而后宫中的宦官在废墟中找到了朱允炆的尸体,朱棣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过了八天以后,他将“朱允炆”安葬,并辍朝3日以示哀悼。然而,这段历史却和《明史》有所矛盾。

据《明史》记载,当年,他们在攻占南京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朱允炆。于朱棣而言,朱允炆的失踪,总归是个祸患。

因此,朱棣一直在寻找这个侄子的踪迹。

据说,在朱棣进入南京时,朱允炆便装扮成一位僧人,带着几个忠心的随从连夜逃出了南京,去往了苏州方向,此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有人说,朱允炆藏在了溥洽的普济寺里,也有人说,就是溥洽将朱允炆救走的,他肯定知道朱允炆在何处藏身。于是,溥洽便被抓住了。

数十年间,在牢狱之中,无论狱卒使用什么手段,溥洽始终表示自己并不知晓朱允炆的所在,

但朱棣却一直坚信是他嘴硬,所以非要从他的嘴里撬出朱允炆的下落。若非姚广孝在临终之前求情,他恐怕一辈子都要监牢之中遭受朱棣的恨意与怒火。

姚广孝去世之后,朱棣十分伤心,他追赠其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

除此之外,朱棣还因悲伤辍朝两日,并让官员以僧礼将要其安葬在房山县。

结语

所幸姚广孝在朱棣的心中是有一定分量的,要不然溥洽也不可能被释放。只是建文帝最终究竟去了哪,却成了一个千古谜团。

在姚广孝自己的一本名叫《逃虚子集》的著作中,提到过他曾救下一个五马贵等人。要知道能够用五马的只有天子,或许朱允炆是被他救下了也不一定。

不过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赫薰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