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佃:何谓风水

经济道理 2023-12-31 20:23:06

小时候,特殊年代,没读过几天书,得来的点滴“知识”,全赖邻居一位走江湖的大伯。

大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每逢夏季夜晚,又恰好大伯在家,高高的谷堆旁边,就聚起了不少村民,等着大伯“讲古”。

大伯的故事,以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完全合格。因为,他讲的,大多是劝人为善、成人之美的内容。

记得大伯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从前——大伯的开篇都免不了这两个字,有个风水先生,赤日炎炎,长途跋涉,口干舌燥,到了某山村,望眼一瞧,只有三两户人家,两三间破败茅屋,见其中一老妪,一边哄着孙子,一边喂着小鸡,便向老妪讨要一碗水解渴。老妪二话没说,走进屋里,端来一碗热水,递给了风水先生,请他慢慢喝,不急,想要,还有。

风水先生端过水,觉得碗是汤的,无法马上入口不说,且碗里还飘着些许米糠。风水先生气不打一处来,但毕竟是路人,有求于人,就不便发作,只能用嘴吹着碗里的米糠,边吹边喝。

水喝完了,老妪又问,是否吃点什么?比如,地瓜粥、萝卜干,在老妪看来,这已是倾其所有了;风水先生则从褡裢里拿出了自己携带的干粮,心里嘀咕道,别再作弄我了。

风水先生有意要给老妪一个教训,便“讨好”老妪说,他看了看老妪茅屋周遭,有一块风水宝地,让老妪过世,埋在此地,保证后人子丁兴旺、升官发财。

老妪自然是千恩万谢,将风水先生的“诚意”,告诉了砍柴回来的儿子。她万万没想到,风水先生所指的所谓风水宝地,其实是一块“死穴”,先人埋葬于此,必然断子绝孙。

没过几年,老妪过世了,儿子遵嘱,将母亲大人埋在了风水先生选定的“宝地”;再没过几年,老妪的两个孙子,一个中了秀才,一个中了举人,远走高飞,真真是“山窝窝飞出了金凤凰”。

多年后,风水先生再次路过此地,当然,他是特意想来看个究竟。然而,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之前的茅屋,已被红砖绿瓦的大厝所替代,门口还竖起了旗杆,那是上了品的官员才有的待遇。

风水先生怀疑自己的眼光,也对自己的水平起了疑心。于是,他扮起“路人”,走进了老妪儿子的家。他顾左右而言他,旁敲侧击,问了老妪儿子,为什么他们家门兴旺、富贵长盛?老妪儿子说,母亲在世跟他说,有一年,一位风水先生风尘仆仆,大汗淋漓,到了自家门口讨水喝,她不敢给他冷水,便给他一碗开水,但又怕他喝得太急,就故意撒了几粒米糠在上面,这样,风水先生既能喝到热水,又不至于喝得太急而生病。因为这样,风水先生便免费给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

听此,风水先生羞愧难当,当时错怪了老妪不说,自己还心存恶念,想置他人于“死地”,实在是罪该万死。但毕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风水先生的“高招”,在善良的老妪面前,栽了跟斗。自此,风水先生告老还乡,宣告“歇业”,再也不给人“指点迷津”了。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姑且不论;但自古至今,风水学说,则是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比如,现代人买部车子,也要请高人看看是否与自己的命理匹配,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健康、事业;买台冰箱、电视机,也要看看是否对着门外,是否会漏财、惹口舌、官司;装修房子,床头、灶头、厕所等朝向,更要看看是否正确,会不会破坏运势……更有甚者,有的邻里不和,便故意在自家门头挂一面,镜子对准邻居家一闪一闪的,无端想给对方制造莫名的困扰。

这些所谓的风水,在我乡下大伯口中的老妪看来,简直是一文不值,实在是不值一驳。如果一定要讲风水,心怀善念、与人为善就是好风水。记得小说家陈世旭曾在一篇文章中,列出几条凡人平时最好的风水,如“不要对别人说长道短,因为他们并不影响你吃饭”“不要贬低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见得比他高尚”“不要眼红别人得到的好处,因为你没有失去什么”“不要伤害别人,因果报应迟早会来”“不要高估自己,没有你地球照转”……说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几句话,但要真正践行,有时要用一辈子。

9 阅读:1347
评论列表

经济道理

简介:从这里看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