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佛教发展迅猛,离不开孙中山先生的支持,有一些民国时期的高僧竟然是同盟会、黄埔军校成员?!

蕴观易经文化 2024-06-27 11:11:01

现在的佛教发展迅猛,离不开孙中山先生的支持,有一些民国时期的高僧竟然是同盟会、黄埔军校成员?!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雄大之自然为;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孙中山先生在从事革命活动期间,认识与结交了许多佛教界知名人士和朋友,如虚云老和尚、宗仰上人、苏曼殊居士、太虚大师等,彼此之间互相支持和帮助,从而使中山先生的革命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函复中华佛教总会申请立案的报告中,没有简单地把佛教视为迷信活动,而是本着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同意它的“揭宏通佛教,提振戒乘,融摄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甄择进行,以求世界永久和平和众生完全之幸福”的立会宗旨,肯定它“阐微索隐,补弊救偏,既畅宗风,亦裨世道”在中国社会和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孙中山曾经表示“佛教为救世之仁”。1918年南京栖霞寺重修,孙中山率先“捐银币万元”。

由此可见,当代中国佛教的“圆融世间、出世间”等思想的发展与孙中山先生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的佛教居士团体模式,在民国时期就已经成型了

一、杨文会居士

当今佛教的发展路线,是由晚晴“杨文会居士”奠定的。

杨文会居士,堪称为当代中国佛教的“教父”,一点都不为过!

一本《大乘起信论》,引起对佛学的兴趣;设立金陵印经会;创立佛学会,每周都会讲经(曾经风靡一时的某空法师经常说年轻时听经说法故事);杨文会居士自己的佛学思想,则着重在净土法门,推尊明末四大师(莲池、紫柏、憨山、蕅益)。

佛教界认为道教的神仙不能脱离轮回,听听杨文会居士是怎么说的?在杨文会看来,道家之书,“或论处世,或论出世。出世之言,或浅或深。浅者不出天乘,深者直达佛界。以是知老、列、庄三子皆从娑婆苦海逆流而出,和光混俗,说五乘法(人乘、天乘、声闻乘、菩萨乘、佛乘),能令众生随根获益。后之解者,局于一途,终不能尽三大士之蕴奥也”。简直是把道家义理与佛家旨趣相等同了。

杨文会居士开创了“居士佛教”模式,现在网络佛教,各种捐款、印经、供灯、法事,这就是“居士佛教”在21世纪的再继续……

杨文会居士最出名的两位弟子:太虚大师、欧阳竟无。

杨文会居士极力推荐自己的门人弟子参加同盟会的革命活动。

二、栖云和尚(李栖云)

李栖云,原名墨湖,别号大冶,1879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弱冠出家为僧,栖云即其荞度后之法号。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三、释太虚(太虚大师)

释太虚曾经在广州参加辛亥革命的经历,是由认识李栖云开始的。

1908年在一次法事中,太虚结识了同样对书画诗文有共同爱好的栖云,两人佛缘相投,一见如故。其实但是太虚并不知道栖云还有一个秘密身份,就是同盟会员。1910年初,栖云邀太虚到广州组织佛教协会,太虚欣然答应。于是两位大师结伴同行南下广州,两位大师到达广州的当日,广州的同盟会员及信众上千人在广州华林寺集会欢迎两位大师莅临广州。在这一年的秋天白云山的双溪古寺原主持月宾因事返乡,众僧力捧太虚接替主持。于是太虚上白云山当上了双溪古寺的主持,做主持之后太虚不但将双溪古寺变成自己爱好的诗文会友的场所,他还将双溪古寺变成革命党人的秘密活动之地。

据说当时逢初一十五,不用另行通知,三五成群的革命党人就会扮成香客来到双溪古寺集会,而太虚必以斋菜款待。人们还经常见到太虚和尚穿着破衲,披着斗篷与革命党人一起高谈阔论。但见太虚和尚时而低声细语,时而慷慨陈词,久而久之在革命党人中,人人都称太虚和尚做革命和尚。

四、虚云和尚

1913年,鸡足山住持虚云大和尚在南京会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与虚云谈话中,讲到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新科学来救中国,也主张要保全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以着手建立新的道德标准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他也认为,一些传统的“迷信”应该剔除,譬如符咒治病、奢侈祭祀、籍神佛诞辰大肆焚烧香烛或敛财,或以人为牺牲,这些陋俗应革新。虚云说,世人媚神,混乱了正真的佛教信仰,使人误解了信佛的本质。

虚云感佩孙中山对宗教的开明态度。他讲到西洋教廷有一本禁书,即耶稣门徒彼得撰写的《水上门徒行传》,书中提到,耶稣十八岁后,曾在印度研究佛法十余年,后经波斯、土耳其,回到以色列传法布道。虚云认为佛教和基督教同源。虚云所说之事,令孙中山感到惊讶,他说,如果《水上门徒行传》还有流传,他一定会进行研究。

这就是所谓的“耶稣学佛”故事的来源,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人物的一场政治性谈话引发的。

五、苏曼殊

奇人,苏曼殊。

苏曼殊,生了重病,到了蒋介石的老婆陈洁如家里治病,陈洁如把衣服当掉给苏曼殊买糖吃。

有一次苏曼殊没有钱了,听说同盟会发工资了,他就找廖仲恺要钱,廖仲恺整个晕了,你也不是我们会员,为什么要钱呢,于是请示老大孙中山,孙老大说一定要发,在他心里,苏曼殊早就是同盟会的成员了。一锤定音,花名册上自此有了苏曼殊三个字。

苏曼殊去世后,孙中山过问丧事细节,并安排得力助手汪精卫亲手操办。

他有超豪华的朋友圈:

——柳亚子、柳无忌父子在他去世之后为其编著《苏曼殊全集》。

——陈独秀是他的老师,曾教他作诗,评价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天才,认为他是众多朋友中不可多得的清白之人。——鲁迅与他在日本创办杂志《新生》,并对他的诗文评价甚高。——他和孙中山、章太炎、宋教仁都是好朋友。——他去世后孙中山安排汪精卫料理其身后事。他一生多才多艺,名号奇多:——他是一位诗人,最后一位把旧体诗做到极致的人。——他是一名小说家,小说也很闻名。他一生共写小说七种,其中《人鬼记》已散佚,流传下来的有《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未完)、《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六种,是新鸳鸯蝴蝶梦派雏形,很多女学生蚊帐里挂他的照片。——他是一名画家,虽然仅存几十幅画,但是都是价值连城。——他是一名翻译家,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他是一名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称之为革命和尚。——他是一名僧人,偷了一个去世的和尚的度牒,以僧自居。一生出家无数次,出入红尘。其实,他更是一名忧郁的神经质青年,经常做一些糊涂的、成人世故世界中看似幼稚的事情。

他就是诗僧苏曼殊。

六、印光法师与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佛缘

张静江信佛并与印光大师结缘是在官场不得志之后。

1930年11月,张静江与蒋介石矛盾激化,辞去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离开了政治舞台。1932年初,“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炮火连天,死伤遍地,日人无故进攻,屠杀无辜,引发了张静江的反思。一天吃饭时,他拿筷子夹肉,突然连筷子带肉都扔下,顿悟戒杀之道,遂决心从此日戒腥茹素,以示对亡灵哀悼,对弱肉强食的侵略行径的仇视与厌恶。他说:“我反对嗜杀的日本,我自己如果不能素食,就失去抗日的资格了。”张静江决心从此吃素念佛,对弱肉强食的侵略行径的仇视与厌恶。

张南琛对张静江学佛情况是这样记载的:

“二叔公晚年信佛。1936年他与印光法师见面之前就已经开始信佛,当时正是他于国事心灰意懒,与蒋介石也闹得不可开交之时。那年8月,他前去拜访了印光法师。法师不知运用何种法力,仅仅在他耳边窃窃私语了几句,就使得他大彻大悟起来,以至于临走时放声大哭(见张久香《二兄行述》),从此潜心佛门,念经打坐,吃素修行,对于世间万事似乎都已经看透了。后来在上海成立佛教协会,在莫干山建立佛堂等善事,都是由此开始的。再后来到了美国纽约,多数时间也是靠念经、祷告来打发。在纽约时他的眼疾已经越发严重,怕光,就常常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念经,为中国的未来和亲人的安宁而祷告。”

七、清定上师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

十八岁就考入了广州大学哲学系。就读大学期间,正当国共合作大革命时代,孙中山先生经常在广东高师大礼堂演讲新三民主义,并指示"以俄为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郑全山时往听之,逐渐产生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的愿望。

于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决心效忠孙中山先生,遵循蒋介石拟定的校训"亲爱精诚",开创一个三民主义新中国。

1932年,郑全山经郑济时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过两年,入中华民族复兴社,任复兴社总社组织登记组组长。复兴社是以黄埔系精英军人为核心所组成的一个带有情报性质的军事团体,其主要活动是积极配合中央政府进行抗日备战,对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消藩情报工作,对各军事集团进行团结或瓦解工作,进行反共反苏宣传。与郑全山共事的复兴社书记长刘健群曾赞叹他"为人谨约,守正不阿,虽一言一行,靡不诚笃中肯""为民族复兴运动中不可多得之青年志士"。

1941年3月,经屈映光先生(时任重庆救济委员会会长)筹划,郑全山借回家奔丧之名,请假二个月,获准。5月3日,瞒着妻子儿女,离开国民党军政界,到金顶飞瓦、竹茂林幽的慈云寺里,依澄一法师座下披剃出家,法名清定。当香烛高焚,梵乐升起之时,他忽然想到一辈子在佛俗两地痛苦徘徊的父亲,而今,他终于有勇气将大富大贵视若尘土,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从此以后,他将弘法济世,进入全新境地。澄一和尚给他剃度时,给他讲了法名"清定"的来历。老和尚曾于1903年1月15日凌晨做过一个梦,梦见浙江来的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要求住下,自称是前朝道魁和尚,今世的名字叫清定。因为这个梦太奇怪,老和尚就把它完整地记录下来了。郑全山本是浙江人,也恰好是老和尚做梦那天出生的。因与梦兆相符,从此,清定这个法名便伴随了这位佛门龙象大愿大行一生。

八、赵朴初

赵朴初老先生与孙中山先生轶事一则。

1927年赵朴初因患肺病到武汉舅舅家养病,不久离开武汉,再一次住到了舅舅关絅之所住的觉园。关絅之是清末举人,同盟会秘密会员,曾帮助孙中山脱险,事后孙中山书扇相赠。1922年,关絅之与周舜卿、沉心师、谢泗亭等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居士林团体——佛教居士林。同年创办了佛教组织净业社。关絅之任副会长。1927年赵朴初养病期间,净业社迁入觉园,赵朴初在净业社做秘书工作。并得到了关絅之的悉心培养。1929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关絅之被选为九个常委之一。赵朴初得以有机会接触全国高僧大德。从此,赵朴初走上了与佛结缘、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道路。

除了中国佛教协会的创始人身份之外,赵朴初老先生还是中国八大民主党派排名第三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

本文写于:2024年6月24日  17:10。

END

作者简介:陈勇臻,字“蕴观”,号“清鑫居士”。祖籍利津,现定居淄博。

民革党员、周易学者;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文促会易学文化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2019年创立“自我实现宗派-理论体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