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时期,东北匪患非常严重,地主大院是如何防范土匪的?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6-08 09:05:2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果壳

编辑|t

引言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东北匪患一直是危害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奉系军阀期间,匪患尤其猖獗。

为了治理匪患,无论是满清政府,还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官民,都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

那么这样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呢?为了防范土匪,地方政府和乡绅富户,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东北土匪马帮)

一、旷日持久的东北匪患,缘何如此猖獗?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仅列强入侵,啸聚山林的土匪强盗更是肆无忌惮打家劫舍,当时的匪患以奉系时期的东北尤盛。

说起当时的东北匪患,就不得不提满清时期的日俄战争,正是日本人此后数年处心积虑的阴谋扶植,才造成了东北匪患猖獗的恶劣局面。

(东北土匪)

早在满清王朝时期,日本就开始觊觎东北这块膏腴之地,持续派遣特务来到东北长期潜伏,并勾结当地土匪,向他们提供武器和物资,伺机扰乱当地社会治安。

为了赶走竞争对手俄国人,日军对这些土匪流寇进行专业训练,组成所谓的“东亚义勇军”“满洲义军”,利用他们当地人熟悉环境和语言的优势,经常出其不意给俄军迎头痛击。

一些匪首还被收买成为了日军侵吞东北的军事顾问,协助他们在东北开展各种军事行动。比如1904年,匪首冯麟阁就奉命和俄军交战,击毙击伤上千名俄国人,后来他还被天皇授予了宝星勋章。

(日俄战争中的俄国士兵)

日俄战争硝烟散尽后,日本官方出面强势要求中国政府收编“东亚义勇军”,这些土匪傀儡摇身一变就进入了当地军界或警界,继续暗中为日本效力。

盛京将军就被迫收编了冯麟阁的伪军,后来冯部还改编成了奉天巡防营,冯本人仕途风生水起,甚至官至巡防队统领。

正是在长期合作中,这部分东北土匪有奶就是娘,丧失了该有的民族意识,成为了严重危害社会和民族的毒瘤。

(日俄战争的报道)

日本人自己明确承认,他们和东北马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得以操纵七分勇三分侠之马贼头目,在满洲实现大业当非难事。”

在日本特务、间谍和军方明里暗里的支持下,这些马匪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占山为王。其中最活跃的当属曾为匪首的张作霖、冯德麟等人。

有了日本人撑腰,这些亡命之徒完全不把政府放在眼中,公开袭击警察局,联手攻打响窑,抢夺官方和民间的财物如入无人之境。

(东北土匪入侵民居)

他们作案的主要手段就是抢劫、绑架勒索和勒捐,拦路抢劫、冲入店铺和地主大院直接洗劫都是常态。为了补充装备弹药,他们还围攻射杀警察,洗劫枪械库。

这些穷寇甚至还伙同日本间谍,在1928年东北易帜后发起暴动,企图打击张学良的反日政策。后来,在密谋炸死张作霖的皇姑屯事件中,也有这些人的身影。

二、积重难返的匪患,官方和民间如何应对?

除了前文提到的日俄战争余孽,东北匪患的其他来源还有四处流窜作案的流匪,本地地痞无赖组建的匪帮,以及土豪为了争夺地盘、打击对手而支持的私人武装等。

(东北马匪)

为了解决这些令人头疼的社会毒瘤,当地政府和地方富户想出了各种方法。对于规模较大、频繁生事的,政府会直接出动军队进行剿匪作战。

较早时期,当地政府直接借鉴镇压太平天国的经验,联合地方乡绅,在奉天地区办理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临时民兵。

但是大规模武力镇压的效果并不显著,只能将他们击散,不能彻底铲除。这些化整为零的匪徒四处滋扰生事,百姓们不堪其扰的,只能被迫搬迁。

为了自保,一些地主富绅积极出资,和政府一起,征集民夫修筑安防设施。他们在住宅周围修建土城,加设炮台和城门,上面还有安排了负责警戒的哨岗。

(东北民间武装)

此后,一种新型的保甲制度(也叫“堡防”)逐渐取代了旧的团练模式,承担起地方安保的责任。比如当时东北的海龙县,由地主乡绅发起请愿,乡会会长担任保防长,当地民户轮流执行巡防任务。

按照规定,在日常巡防中,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县乡,设置30名防丁,小的则设置10到15名。如果发现匪情,就按照户数增加人数。

(东北民间防丁)

执行安防任务需要的费用,全部由民间自己筹集,因此各地的数目并不统一。和团练相比,保甲的作用是“防范”大过“镇压”。

此外,地方政府也意识到,巡警配备不足会纵容匪患,因此提出了“预备巡警”制度,即由政府牵头督办,乡绅富户承办的民间自卫团体。

这些预警经过精挑细选,接受政府的专门训练,每个区还配备了一名专职教练,每周统一训练。为了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政府还专门制定了《预备巡警简章》,明确规定预警的职责,只负责操练防守,不能干预地方日常事务。

(民国时期的警察)

三、东北乡绅富户的自卫之路

毫无疑问,在刀口舔血的土匪流寇眼中,富贵险中求,要干就干大的。东北的地主富户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头号目标,所以他们的忧患意识比普通农户更重。

鉴于地方防卫不力,以及动荡的时局无法寄希望于他人,这些乡绅地主不得不行动起来,自己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加固房屋是最基本的做法,他们会选择修造高大厚实的院墙,这种东北地区独有的“拉合辫”墙非常结实耐用,一般的刀枪武器根本攻不破,连子弹都打不透。

修建这种墙体,需要用到当地产的大叶樟和小叶樟,这种野草粗壮结实,而且抗腐蚀性强。将它们在泥浆中搅匀后,拧成一股股结实的辫子,铺到墙基和墙面,这样的墙体比纯土房更加结实牢固。

(东北地主的高墙深院)

为了提高安全系数,更有钱的地主还会购进整条花岗岩用来铺设墙基,上面砌上砖石,这样的坚固度连小型炮都束手无策。

此外,他们还会在庄园中加设私人炮台,院中长期保证足量的物资和弹药储备,即使被土匪围攻,坚守十天半个月都没有问题。

东北的匪患和治理,可以说既是社会问题,也带着浓重的历史色彩。从中我们也能看到,百姓们为了生存而激发出的智慧,和面对土匪时守望相助的勇气。

参考资料:

汪京晨.奉天东边道地区的匪患与治理(1862-1931)[D].吉林大学,2023.

[1]刘景岚,姜莹.民国时期东北匪患产生的日本因素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66-70.

3 阅读:345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