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悼念国军上将郝梦龄,我死国活的誓言铸军魂

正道故 2024-05-23 07:40:43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为国军将领开追悼会的情形,还真不多见,特别是在全体军民面前,公开表扬国军将领,更是少之又少,而这一幕就真实发生在了1938年的延安。

1938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举行活动,隆重纪念孙中山逝世13周年,会上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对郝梦龄等一大批抗日阵亡将士,表示真诚的悼念,要求永远纪念他们。一个国军的将领,为何会得到毛泽东如此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抗日名将郝梦龄将军的光辉一生。

郝梦龄将军生前是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的军长,中将军衔,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军长率领第九军驰援山西忻口,参加太原保卫战,郝将军靠前指挥,冲锋在前,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国民政府追认郝梦龄将军为陆军上将。

郝梦龄将军是1898年2月18日出生在河北,他家境贫寒,从小努力读书,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军,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副等职务,并参加了直奉大会战,1922年,郝梦龄将军的部队归属冯玉祥指挥,担任第四军旅长,先后参加两次北伐,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副师长,副军长等职务。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多次命令郝梦龄将军率部对红军进行围剿。可是郝梦龄将军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中国人,他坚持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原则,拒绝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拒绝与红军作战,并向蒋介石提出辞呈,没有获得批准。

由于郝梦龄将军拒绝出兵攻打红军,他在国民党内部遭到排挤,被调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负责修建公路,他先后组织修筑了川黔、川滇等多条重要的公路干道,成绩显著。1937年,他再次被晋升为第九军军长,陆军中将军衔。

郝梦龄将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一直保持着友善的态度,全力避免与红军发生冲突。然而,他对日本侵略者却是恨之入骨,特别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郝梦龄将军率领第九军全体官兵,主动要求北上抗日,奔赴抗日救国最前线。

1937年的9月,日军突破国民党的长城防线,先后攻下娘子关等重要战略要地,在空军的配合下,对太原城发动了总攻,包围了傅作义率领的晋绥军,情况万分危急。

1937年10月1日,郝梦龄将军奉命率领第九军驰援山西忻口,参加太原保卫战。在出征之前,郝梦龄将军向全体官兵发表了群情激昂的战前动员讲话,在这段简短的讲话中,郝梦龄将军发自肺腑地喊出了“我死国活”的铮铮誓言,激励全体官兵不怕牺牲,为国而战的英雄气概。

我死国活的誓言,绝不是一句空话,为了国家和民族,郝梦龄将军不怕牺牲,冲锋在战场的最前线,靠前指挥,极大鼓舞了全体参战官兵的斗志。10月16日,郝梦龄将军在指挥战斗的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郝梦龄将军虽然是国军的将领,但他心怀民族大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敢于挺身而出,奋勇杀敌,得到全体官兵和广大民众的拥护。将军牺牲后,武汉各界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动,毛泽东也在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仪式。

198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郝梦龄将军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郝梦龄将军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让历史永远铭记郝梦龄将军抗日救国的英雄壮歌。

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郝梦龄将军“我死国活”的铮铮誓言,用自己的生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生命,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军魂,这种精神何其伟大,英雄永垂不朽!

特别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1 阅读:17

正道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