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后期,543万民工,紧急调80万斤猪肉,400万包香烟到前线

南斋孤风中 2024-07-03 16:15:22

在淮海战役的激烈战场上。

夜晚的篝火,映照出士兵们,疲惫而坚毅的脸庞。

张二狗,一个普通的士兵。

与身边的战友小李,坐在战壕旁。

两人低声交谈,试图在紧张的氛围中找寻一丝慰藉。

“这仗打得,饭都快吃不上了。”

张二狗揉了揉空空的肚子,无奈地叹息。

小李苦笑着摇摇头:

“是啊,听说后方的补给也紧张得很,咱们得再撑撑。”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紧接着是一个士兵的欢呼:

“好消息!好消息!后方给咱们送来了大批的猪肉和香烟!”

张二狗和小李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他们几乎同时站起身,激动地问:

“真的吗?那咱们是不是能吃顿饱饭了?”

“真的!真的!”

那士兵挥舞着手中的纸条。

“是上面传来的命令,说是有80万斤猪肉和400万包香烟,正往咱们这儿运呢!”

张二狗和小李满脸惊喜。

仿佛已经闻到了猪肉的香气,感受到了胜利的曙光。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历时65天,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

迅速将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

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在这一阶段,我军充分发挥了战略协同的优势。

通过巧妙的战略布局。

成功地将敌军分割包围,为后续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淮海战役鲁楼阻击战中,解放军战士李文祥所在的6连官兵。

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和猛烈炮火。

顽强抗击,拼死搏斗。

阵地上只剩下指导员蔡同田和李文祥两个人时。

他毫不退缩: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敌人拼到底,就是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他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对敌人进行了生死阻击,成功地拖延了敌军进攻的脚步。

战后,李文祥被评为了“战斗模范”。

而在整个淮海战役中,更是涌现出了无数个“李文祥式”的英雄人物。

很快,战争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

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

中原野战军为了迅速突破敌军防线,决定发动一次夜袭。

在夜色的掩护下。

我军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悄悄地接近了敌军的营地。

然而,在接近营地时。

他们意外地发现敌军营地外,有一条深深的壕沟。

上面布满了铁丝网。

面对这一困境,小分队的指挥官王刚迅速做出反应。

他命令战士们,利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

迅速挖出一条通道。

在短短的时间内,他们成功地穿越了壕沟和铁丝网,对敌军营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此时,敌军开始慌乱。

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

二阶段作战中,黄维兵团被消灭。

第三阶段作战开始,我军兵锋直指杜聿明集团。

杜聿明身陷重围,却依旧负隅顽抗。

激战四个昼夜后。

我军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

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淮海战役中,我军参战部队达到60万人,而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

此役我军歼敌无数,国民党精锐损失殆尽。

据战后统计,国民党军在此役中至少损失了五十余万。

正面战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战果。

背后,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后勤工作者的支持和努力。

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后勤补给。

这场规模空前,决定两军命运的决战,我军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

粮草先行

1948年秋,淮海战役的烽火正烈。

为了保障战役的顺利进行。

华东局,紧急筹建了华东支前委员会。

傅秋涛,担任了支前委员会主任。

傅秋涛深知支前工作的重要性,一上任便立即行动起来。

他亲自前往各地,深入田间地头,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

传达战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他号召大家倾尽全力支援前线。

为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共同抵抗外敌。

在傅秋涛的号召下,山东、江苏、河南、安徽、河北五省的老百姓纷纷响应。

他们纷纷捐出家里的粮食、衣物、农具等物资。

甚至有人捐出了,自家的耕牛和马车。

这些物资,被迅速征集起来。

通过一条条繁忙的运输线,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然而,仅仅有物资还不够。

如何将这些物资及时、安全地送达前线,成为了摆在支前委员会面前的一大难题。

傅秋涛深知,这需要一支庞大而有力的运输队伍。

于是,他亲自组织了一支由民兵和群众组成的运输队。

这些运输队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日夜兼程地运送着物资。

在运输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

道路被炸毁,桥梁被炸断……数不胜数。

有一次,一支运输队在途中遇到了敌人的轰炸,但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物资安全送达了前线。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勇敢无畏的运输队员。

才确保了前线的物资供应。

除了物资运输外,傅秋涛还非常注重伤员转运工作。

他亲自制定了伤员转运计划,并在前线设置了多个转运站。

每个转运站,都配备了足够的担架和医护人员。

确保伤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转运。

在伤员转运过程中。

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

有一位名叫李大柱的民工。

他主动要求加入转运队伍,为伤员运送担架。

他不怕脏、不怕累,每天往返于前线和后方之间,为伤员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有一次,在转运过程中。

他遇到了一位伤势严重的伤员。

毫不犹豫地背起伤员,冒着枪林弹雨将其送到了后方医院。

在李大柱的精心照料下,这位伤员最终得以康复并重返战场。

整个战役期间,各大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

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

这些民工们不辞辛劳地工作着。

为前线将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阅读:184

南斋孤风中

简介: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