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冈村宁次被无罪释放,毛主席得知后勃然大怒,连夜发令追捕

韩知许说文史 2024-06-14 05:21:34
前言:

作为日本的甲级战犯,相必冈村宁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在他的三光政策下无数中国百姓惨遭毒手,而他也因此被列为侵华日军战犯之首。

可就是这样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却在1949年被蒋介石无罪释放,毛主席得知后勃然大怒,连夜派人对他发起追捕。

那蒋介石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庇护冈村宁次呢?这其中又有怎样的阴谋和利益纠缠呢?

血债累累的甲级战犯

1884年5月冈村宁次生生于日本东京,他的父亲是个武士,受到父亲影响从小冈村宁次就将武士道精神牢牢记在了心中。

1898年9月冈村宁次身穿草绿色军装参加了东京陆军幼年学校的入学典礼,毕业后他先后参加了日俄之战和库页岛之战。

1914年趁着德国人忙于一战无暇顾及青岛,日本趁机夺得了山东青岛的控制权,而冈村宁次也在不久之后被派往中国收集情报为之后的战争进行准备。

从1914年开始一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冈村宁次整整在中国呆了17年,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这期间他深入研究了中国文化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其表现突出很快就被日本军部派往了东北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之后他多次率兵围剿东北抗日部队,大量的抗联战士在他的手上牺牲。

由于其“功绩”突出不久之后就再次升职被任命为华北方面军司令,统率24.5万人,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冈村宁次自从上任之后就将华北分为治安区、准治安区、和非治安区三个部分。

而后来被万人唾骂的三光政策就是他在这时提出的。在上任之后冈村宁次被八路军的游击战打的晕头转向,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他提出了所谓的“烬灭作战”。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试图以此达到达到彻底消灭抗日根据地的军民,摧毁抗日根据地的罪恶目的。

根据统计在冈村宁次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期间共有二百七十多万百姓惨遭毒手,如果算上八路军游击队的战士们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三百万之巨。

这个数字几乎是南京大屠杀死者的10倍之多,由此可见其罪行之深重。

而更加令人不齿的是在日本投降之后冈村宁次居然一改口风称自己当年根本没有提出过什么三光政策。

相反他当时提出的是“三不政策”,即抢、不淫,当时在华北平原上发生的那些惨案只不过是个别下级军官没有严格约束手下士兵。不得不说冈村宁次的脸皮实在是厚到了极点。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像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战犯一样在战后得到应有的惩罚,可之后发生的事情却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以德报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此时远在华北的冈村宁次却依旧在思量着日后的打算。

事实上早在几天前他还异想天开的准备将中国境内的日军全部集结于山东半岛然后拥兵自立等待时局的最终变化。

可没想到天皇的投降来的如此之快,所以一时之间他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就在他谋划着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时,当天上午11点蒋介石在陪都重庆发表了《抗战胜利对全国军民及全世界人士广播演说》。

在这篇1700余字的演讲中,蒋介石花了近500字篇幅阐述了他战后对待军国主义日本的基本态度——“以德报怨”。这让冈村宁次和一大批日本将领大感意外。

当时冈村宁次在看完蒋介石的演讲稿后自言自语道:“这是对于日本的一大开导啊!”,而已经赋闲在家的石原莞尔则认为蒋介石此举彰显了“东方王道文化”的风范。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蒋介石想的是当时国民党主力大多在西北西南,而日本军队则多在东北华北,所以蒋介石想要接受日军需要时间整备。

而反观一直在敌后游击的共产党则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接受,所以为了不让共产党占到最大的好处,蒋介石就必须要让投降的日军积极配合,而他所谓的以德报怨,其实就是连日反共。

1945年8月27日,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冷欣奉蒋介石、之命,飞赴南京建立“前进指挥所”,为接受冈村宁次投降做准备。

此时经过多日的思考后冈村宁次也明白了蒋介石的打算,所以在和冷欣会面后他就隐晦的提出自己麾下的128万日军愿意配合蒋介石一起攻打共产党。

当时蒋介石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是大喜过望,不过最终碍于美国的反对并没敢真的采用冈村宁次的建议,而是退而求其次承诺可以让冈村宁次以其劳绩赎罪,免以战犯惩处。

当时岗村宁次在听到这话之后也是欣喜万分,当即表示“我将全力遵守蒋委员长训令,不负蒋委员长期望。”

之后8月18日冈村宁次发表了《对华处理纲要》,要求中国境内各地日军只接受国民党当局解除武装的命令,积极配合国民党当局的接收工作,并且要武力抵抗中共武装的接收。

因此在这之后日军多次和前来接收的共产党部队发生冲突,甚至在某些地方发生了战斗。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当时接受冈村宁次投降的是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按盟军统帅部规定,投降一方向受降一方行三次礼,受降一方均不回礼。然而,当日方的小林参谋总长向何应钦呈交降书敬礼时,身为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居然起身答礼,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甲级战犯被判无罪

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后我党曾列出了一个日本战犯名单,其中冈村宁次位居榜首,以至于各界都纷纷呼吁将其押往国际法庭受审,当冈村宁次惶惶不可终日。

12月13日蒋介石于总统府秘密召见了岗村宁次,刚一见面蒋介石立刻热情迎上去,与他握手:“冈村先生近日可住得习惯?我的部下没有为难您吧!倘若有不习惯的方面,请直接向我,或者何总司令提出!”

这让冈村宁次大感意外,当即诚惶诚恐的回答道:“深感厚情,生活蛮好。”

在这之后二人对今后中国的发展进行了详谈,会谈结束之后蒋介石邀请对方留在南京担任自己的军事顾问,自此二人便开始了狼狈为奸的合作。

期间冈村宁次将自己撰写的《剿共指南》一书,翻译成中文,交给蒋介石大量印制后,分发给了国民党各级官员,不久之后国共内战爆发。

直到解放战争即将结束国民党才再也压制不住民间要求审判冈村宁次的声音, 1948年8月23日,人们期待3年已久的对冈村宁次公审终于开庭。

起初冈村宁次还以为蒋介石要过河拆桥,而蒋介石也知道他的担忧所以在开审前派任向冈村宁次传达了两条重要信息。

他对冈村宁次在内战中做的军事指导非常满意;此次审判只是走个流程,即使判刑,也不会真正执行。至于回国之事,还要等风头过了再说。

这下冈村宁次彻底放下心来,庭审当天本来只有一个律师指定为冈村辩护,名叫钱龙生,就在即将开庭之时,法院突然将冈村宁次的辩护增加到三人,除钱龙生外还有有杨鹏和上海著名的大律师江一平为其辩护。

期间江一平对冈村宁次的罪行百般开脱,而冈村宁次面对着检察官的询问则是一问三不知,每当对方问起他在战争中所犯的罪行时冈村宁次不是说不知道”就是说“这不是自己的责任”。

要不然就以“自己那时不在”,或者“自己当时还没有出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为借口搪塞,总之就是不愿承认自己的罪行。

在进行了数个钟头的审判之后法庭最终宣布由于证据不足,今天只审不判,审讯到此休庭。至此人们才知道原来今天的审判不过是一场演戏罢了!

转眼时间来到了1949年1月26日,这天军事法庭对冈村宁次进行最后一次公审,这次公审的参与人员被严格限制,几乎没有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但最终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中国土地上犯下了累累罪行的冈村宁次最终被判无罪,1月30日上午他就被蒋蒋介石连同259名日本战犯一起秘密遣送回了日本。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毛主席立刻通过参加国共和谈的国民党代表,向蒋介石发出严重抗议,要求他立刻将冈村宁次捉拿归案。

不久之后李宗仁迫于压力和当时的身处日本的麦克阿瑟协商希望能将冈村宁次重新逮捕到中国。

可当时美国考虑到战后东西方战略新格局,为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崛起,正欲扶植日本、重新武装日本,使其成为自己在亚洲反苏反共的盟国,所以直接拒绝了李宗仁的要求。

就这样一位侵华战犯头子在蒋介石的包庇下逃过了战后的严惩,直到1966年才在日本东京病亡。

参考资料:

0 阅读:177

韩知许说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