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坐牢五年抗战缺席八年,与王震平起平坐;部下两上将无人不服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6-27 11:00:45

张子意的名字在“群星闪耀”的革命史中可能听起来有些陌生,他虽没有被授予军衔,而依旧是中共党史上的传奇,部中曾出过两位上将。

他去世的时候,是宋任穷主持的追悼会、王震将军致悼词,就连黄克诚、康克清等诸多党内知名人物全部都出席了,足以证明他的英雄过往。

来自株洲的开国功臣

两万五千里长征可谓震惊世界,在《红军长征日记》中就记录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瞬间,那些过往更让人感慨前人不易。

那本日记就是张子意所写下的,他还记录过一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场景:大部无粮、沿途无补充、吃野菜、皮革等,减员达200多人。

不少战士头发已经很长,饿得皮包骨头、眼窝凹陷,生活之穷苦可想而知。

当年,张子意便是以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参加长征的。

张子意早在1925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北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除此以外,他还有个不错的工作:醴陵北二区高小老师。

当心中有了坚定的革命信念,一切都是可以被舍弃的。

那是个极为偶然的机会:1927年1月,毛主席在醴陵召开了农民运动调查会,张子意聆听毛主席的讲话后认准了革命方向,从此便死心塌地跟随毛主席革命。

秋收起义时,张子意跟随部队行动,当年9月12日起义部队攻占醴陵县城,由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一时无法逆转,国民党军阀也大肆派出部队前来反扑,起义部队陷入困境。

张子意率领着农民军第一路撤出县城回乡斗争,艰难的现状让很多人陷入迷茫,而张子意始终坚持革命。

醴陵北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教师出身的张子意仍然担任军事总指挥,他主动站出来鼓励大家坚持革命,并不断扩充队伍,那段时间,他也意识到:只有打出一些成绩,才能振奋军心。

很快,张子意就找到了个机会,将国民党张国威部的溃军截击,缴获200多把枪和几十担子弹。

国民党对张子意这支部队的存在很是苦恼,很快又调集精兵强将前来“围剿”,就算再有思想的指战员在面临这种“绝对寡不敌众”的现状都很难扭转,不久后,他们的北二区苏维埃政府便瓦解了,领导者旷家喜被残忍杀害。

为了能保留革命希望的火种,张子意选择了一批骨干队员留下,后来安排他们辗转上了井冈山。

那时张子意还非常年轻,可他的头脑十分灵活,在“白色风雨”中愈战愈勇。

1933年,红8军、16军与18军合编形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为任弼时、军团长是萧克、政委王震,而年纪轻轻的张子意便已经担任了政治部主任。

他过往的斗争事例也足以让他能够肩负起重任。

国民党的大军不断袭来,让红军几乎难有喘息的机会,关键时刻总得有人站出来扭转危局。

红六军团是在1934年8月突围西征的,敌人设置的4道封锁线全部被突破后,他们就一头扎进了前进的道路。

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经历的一切都是生死考验,而在长征的道路上张子意所在的红六军团更是提早2个月就出发了,他们的主要任务便是侦察探路。

漫长的革命道路上,张子意抽空写下了《长征日记》,这些日记后来被他捐献给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面的内容通常都是寥寥数语,可这些都记录着红军长征期间的不易。

他遇到过艰难险阻的自然环境,也遇到过居心叵测的人,一路走来他很清楚什么是对的、谁能领导大家走向革命胜利。

张国焘散发小册子后要求张子意下发给干部看,张子意通过册子上的寥寥数语就明白了张国焘的用心,他果断选择了拒绝,坚持真理在毛主席这边。

部队对地形总是不太熟悉,全都得靠向导问路,如何和老乡沟通就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萧克还讲述过这样一段往事:“有一次部队遇到了外国传教士,还在教堂找到了一张巨大的贵州地图,这在当时可是非常宝贵的物件,我马上把地图给取下来,一看上面都是外国字,于是就找来了张子意,因为他懂英文,没想到张子意看了字后说那不是英文,我们一起想办法在传教士的帮助下完成了翻译工作,到这个时候才明白要与贺龙会合的地点在哪。”

由于大家都是年轻人,都是热血澎湃、互相信任,萧克也是在29岁那年就当上副总指挥的,成为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方面军领导人。

终于抵达延安后,大家也知道:革命到现在也才刚刚开始,只要国民党还在,那么还有更多危险等待着自己。

抗日战争爆发改变了国内局势,国共的初次合作形成后,张子意却病倒了,那时的他担任军委步兵学校步兵团政委,还出席过延安中共苏区代表会议。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于是在1938年初让张子意去苏联治疗休养。

他本就是文人,来到苏联后还进入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更加系统的补充了知识,等着回到延安后更好地支持革命工作。

1941年,包括张子意在内的20多人的队伍途经新疆回延安,没想到被盛世才给扣了。

盛世才原本是东北军郭松龄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新疆省秘书长打开了机遇大门,出任“新疆陆军初级军官学校”战术总教官后更是野心极度膨胀,很快就通过一些讨好当局的方式成为新疆的掌权者。

在1935年到1941年盛世才对延安来的干部并不排斥,甚至还允许八路军建立办事处,这种举动欺骗了所有人。

当德国进攻苏联后,苏联在初期战场上遭遇德军重创,这也让盛世才认为苏联没有前途,他做出了个惊人的决定:“抛弃苏联和中共,转向支持国民党。”

最早发现这一情况的延安干部只觉得盛世才态度冷淡,可还是有很多干部被他扣押,其中包括了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

张子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盛世才扣押的,中共驻新疆代表陈潭秋也在这里,他在新疆同盛世才进行了灵活的斗争与周旋。

1942年夏,考虑到实际形势后,中央决定让还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全部从新疆撤离,接到命令后,陈潭秋将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后一位,他向组织表示:“只有还有一位同志在,我就不能走。”

短短几个月后,他就遭到了盛世才的逮捕,盛世才考虑到他威望很高,让他“做好带头作用”,早日“脱党”,无论怎么说陈潭秋就是誓死不从,盛世才无奈之下只好将他秘密杀害。

英勇就义前,陈潭秋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回不来了,便将一个小本子交给张子意,还交代:“我走后,这里的一切就交给你了。”

在陈潭秋牺牲后,狱中的斗争仍在继续,而张子意就成为了新的负责人,他不断鼓励大家不要放弃希望,一定要坚持斗争。

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与极端酷刑,张子意更是提出“百子一条心,集体无条件回延安”。

缔造传奇的豪杰

陈潭秋的去世让张子意极为悲愤,那时陈潭秋的孩子只有9个月大。

由于吃的东西都是掺着沙子的烂菜叶和盐水汤,经常有人拉肚子发烧,张子意领导搞了几次绝食斗争,这才逼迫国民党改善了伙食和就医条件。

张子意也总是安慰大家:“不要着急,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中央肯定会来救我们。”

由于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大局,这件事只能暂时被搁置,当抗战胜利后,毛主席、周总理便赶紧出面营救,在国民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张自忠的大力协助下,很多人都回来了。

1946年6月10日,131人从迪化出发,乘坐10辆大卡车回到了延安,张子意也是于当年7月抵达延安的,他刚刚回来就受到了中央各界的热烈欢迎。

这位抗战之初就离开大家的红军猛将缺席8年抗战,如今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

此后,张子意便在西北从事军政工作,还跟随贺龙进入中共晋绥分局担任宣传部长,当时赫赫有名的《晋绥日报》就是张子意负责主管的。

过去的老搭档王震,现在已经是名震全军的司令。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快速发展,一野前委根据部队发展和实际作战需要向军委请示:建议成立1、2兵团,拟以西北现有之6个军15万余人编为第1、2兵团,1、2、7三军编为第1兵团,由王震担任兵团司令员、张子意任政委。

相对于大名鼎鼎的“王胡子”,很多战士也对张子意这个名字很陌生,但“出现”就被举荐担任1兵团政委,说明他绝非普通人。

要说资历,张子意的资历也绝对够了,对党也绝对是忠心耿耿。

不过,解放战争与红军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不再是单纯的游击战了,部队更考验大兵团指挥作战能力,过去张子意与王震配合密切,可又是8年未见,此次能否和王震再度密切配合还不得而知。

于是,军委对兵团政委人选予以否决,还是考虑了很多因素后,将1兵团全权交给王震负责。

建国后,张子意转入地方工作,在西南局担任过常委、宣传部长和农村工作部长,在这里积累了深厚的政治经验;1954年,张子意又被调动到北京协助谭震林分管农业工作。

贺炳炎和王震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张子意当时正在地方工作,就没有参与军衔评级。

若是按照资历,如果张子意当年没有在新疆被扣押,那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在秋收起义的阶段,他就已经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指挥部队、组织协调的能力。

没有军衔对于张子意来说绝对不是什么事,毕竟他当年出来革命可不是为了军衔来的,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他是十分欣慰的,因为自己所努力的事业终于开花结果。

此外,他还曾在国务院文教卫办公室做过工作,都收获了不错的反响。

行政定级的时候,张子意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级别,最终和许世友、刘亚楼、邓华等知名战将列为同一级别。

由于早年间的革命历程十分艰苦,张子意从那时就落下了病根子,后来又经过盛世才监狱的折磨,他的身体本就大不如前了,身边同志总关心着他的身体,他也总说自己一切都好。

特殊时代,他也经历过困苦,可这些依旧难不倒他。

1981年张子意再度病倒,这次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便将补发的2万多元工资全部作为党费上交。

去世后,多位昔日战友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他们大多成为了共和国的栋梁,可谁都没有忘记,在这条艰难的革命道路上,最初有一位名叫张子意的同志曾立下过赫赫功勋与汗马功劳,他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长征日记》中的内容也再度将大家的记忆拨转回多年以前,这份资料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凝聚着一位老红军干部对党、对事业的无比忠诚。

而且,张子意一生无儿无女、孑然一身,他的弟弟曾跟随他一起参加革命投入红军队伍,早在1929年就牺牲了,这也让张子意极为悲痛。

后来还是侄孙来到北京照顾病榻上的张子意,领导问他还有什么要求,他的回答只是简单的“没有”。

张子意对自己也有过这样一句评价:“我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参考资料

西北军魂——第一兵团传奇 朱晓明 党史博采(纪实)张子意的长征日记浙江日报

1 阅读:287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