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兵推转“和平推”,美国专家提出了一个台海乌托邦愿景

邵永灵 2024-06-26 15:39:26

台海局势不仅有兵推,现在还多了一个“和平推”。美国中东问题专家思盖来到中国台湾,在一场公开活动中表示提出了一个名为“和平推”的另类思维。与兵推不同,“和平推”强调的并不是如何找出己身的防御漏洞,以及模拟最终的作战结果,它所强调的是如何拖延或防止战争的爆发。

美国中东问题专家思盖来到台湾,并提出了一个名为“和平推”的想法

思盖的“和平推”在台湾岛内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在活动现场,台湾的专家像陈永康、李鸿源等人均与思盖进行了对话。岛内资深两岸问题专家赵春山表示:与增添两岸肃杀气氛的兵推相比,“和平推”显得与众不同。但它却不具备实践的基础,可以说是知易行难。

那么思盖所称的“和平推”究竟是什么内容呢?下面就来看一下两岸的“和平推”。

(一)从台海兵推到“和平推”

近年来,在谈及台海紧张局势时,兵推场景似乎在层出不穷地出现。美国国内经常针对台海局势做多轮兵推,他们想要通过兵推的过程以及结果预测未来何方能够赢得台海冲突,同时希望借此机会了解己方的军事弱势。

台湾岛内也经常针对台海局势展开兵棋推演,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去年秋季,由台海军前上将陈永康等人主导的一场台湾民间兵推,这场兵推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推演模拟,就连美国的专家也直言自己所做的台海冲突兵推不如陈永康等人所主导的兵推。

兵棋推演是西方在战争爆发前常用的一种军事模拟手段,通过模拟自己和对方如何出牌试图完整推演出未来整个战事的进程,退一万步讲,即使无法准确推演出战争进程,他们也能够可以试图模拟出这场战场的赢家,以及自己和对方的优劣势所在,然后在战事爆发前做好一切准备。

兵棋推演在西方军事中是一个常态,在俄乌冲突中,西方进行了兵推,在台海局势中,同样也能够看到兵推

例如在2023年乌军夏季反攻前,北约军事将领们曾联合乌军的战场指挥官提前做了多场模拟反攻的兵棋推演,最终这些兵推结果均显示:扎波罗热是俄军防御最弱的地带,如果乌军从扎波罗热进行突破,一路打到亚速海的话,此时的反攻成效最大,俄军的战场补给线不仅能够被切断,整个控制区也能够被一分为二。这场兵推的结果显示,在西方的坦克支援下,乌军可以轻易地突破俄军的防御阵线,快速向亚速海推进。

所以当夏季反攻开始后,乌军主力试图从扎波罗热地带进行突破,不过由于缺乏空中力量的支持,乌军反攻部队遭遇密集雷区,最终在“苏洛维金防线”面前被以逸待劳的俄军击败。

2023年美国华府智库发布的台海兵推报告指出:“乌克兰模式”不适用于台湾,因为台湾就是一个小岛,一旦冲突爆发的话,台湾将无法获得外部的武器援助。这份报告还提议:台湾应该明白,需要提前储备武器。

所以如果仔细观察过去1年多美国对台军售的武器种类的话会发现:除了军售小而精的“不对称”武器最频繁外,美国也正极力向台当局出售更多的弹药,这是在让台军做提前储备。

对于当下的台海局势而言,“兵推”似乎成了一个隐喻名词。而除了“兵推”外,近日针对台海局势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和平推”。

根据台湾“风传媒”网站的报道称:日前美国前驻伊拉克美军政治顾问艾玛·思盖来到中国台湾,她在一场公开活动中提出了“和平推”一词。

艾玛·思盖是美国中东问题专家,曾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担任美军指挥官政治顾问、盟军驻伊拉克临时政府的协调官,也参与过以色列–巴勒斯坦及阿富汗冲突协调及重建,曾撰写了《失去伊拉克:破灭的希望与错过的机会》,现在她正担任美国耶鲁大学国际领导力中心主任,曾提出了一个很有韧性的金句: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要不断努力建构。

思盖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和平不是理所应当,而需要努力建构

在前往台湾之前,艾玛·思盖也曾来过北京,湛蓝的天空、改善的空气质量、多场晚宴和深谈是她对刚结束的北京之旅最深刻的印象。她表示:自己是带着大陆与西方世界关系紧张的低预期而前往北京,但她在北京感受到的不是排外,而是热情与好客。

而这次来台参加活动,她发表了题为“被动不能带来和平”的演说,试图探讨人们应该尽什么努力以维持和平、避免战争。

思盖首先发表了一番客套话:去年7月她第一次来到台北,参与台湾民间智库举行的兵推,这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台湾被称为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但她亲眼看到的台湾是如此美丽的岛屿,她还细数自己在去年的台湾旅程中走过花东太鲁阁,在太平洋里游泳,甚至去了至少10座天后宫。

随后她话锋一转,又把重点放到了当下的台海局势上。思盖称:有些对台湾的担忧萦绕心头,这包含气候变迁、地缘政治风险、供应链安全、能源仰赖进口及水资源有限等等。所以,当有机会再次来到台湾,她希望提倡“和平推演”与循环经济,呼吁通过凝聚全体社会共识、解决共同问题,进而促进和平。

她在演说中提到:台湾人的和平策略是和平策略应是凝聚社会、加强韧性,并尽可能长时间“维持现状”。

“维持现状”是当下美国和台当局经常高喊的一句话,不过这是一句很阴险的表达,其核心意思是要阻止两岸统一,试图让海峡两岸永久分裂。

“维持现状”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动态变化

随后思盖还建议:以拖延现状来等待可解决两岸问题的“世界局势改变”,“现阶段,台湾人需要加倍努力解决分歧,否则台湾会成为它自己最大的敌人。”

等待“世界局势改变”?从思盖的话中也能体会到:恐怕她根本不相信“维持现状”这一说法,两岸局势是一个动态过程,而非静态过程,“维持现状”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许正如思盖所说的那样:当世界局势有所改变时,“台海现状”将会发生质变。

在谈及“和平推”时,她阐述称:与一般“兵推”旨在推演战争如何爆发、发生过程不同,所谓的“和平推”是以拖延或防止战争为目标,而循环经济则是一种环境永续思维。她强调,气候问题、社会韧性与和平息息相关,而不论大陆或台湾,所有人都对和平负有责任,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和平也非被动而来;必须积极思考和平,设法实现和平。

据称,思盖“和平推”的构想是源自于去年她来台参与一场密室兵棋推演,会中讨论了两岸开战的伤亡率及破坏度,促使她产生“和平推”的想法。即敌对双方应以任何可接触与沟通的合作方式,朝向和平目标来推演,而非比较武力强弱的兵推。

思盖所说的“和平推”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如何借由沟通来共管战争风险,避免战事发生;二是建立社会平时抗压韧性的演练,以应对战时基础设施失能和紧急医疗系统需求所带来的挑战。因此,思盖所说的“和平推”本质上是以全方位的实力做后盾,再以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寻求可合作的项目进而化解争端。

思盖的“和平推”听起来很美好,但实践起来非常困难,甚至不具备实践的基础

(二)“和平推”知易行难,不具备实践基础

那么思盖的“和平推”是否可行呢?抛弃意识形态,单从客观立场分析的话,只能说“和平推”很难实现。

思盖提议两岸应清楚明白彼此的立场和利益,先借由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合作,并逐步朝向管控战争。不过台湾《联合报》认为,思盖的想法很美好,但做起来很不现实。在民进党全面否认“九二共识”,赖清德又是一个激进“台独”分子的客观背景下,两岸如何沟通呢?此外,美国等外部势力因素在两岸局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更增添了困难程度。

思盖表示:台湾想做“和平推”,还需要有一个非常高的韧性。她阐述称:台湾要避免在中美竞争中成为“受害者”,时刻需加强资源韧性,切勿陷入阿拉伯石油般的芯片“资源诅咒”,以应对可能的封锁。她还指出台湾需拥有必要的“吓阻”能力,年轻人需有服兵役的意愿,义务役不该像夏令营,不可等闲视之。

不过思盖的这一想法恐怕在实施过程中依旧有很大的挑战。台湾本身就没有丰富的能源,基本上都是靠进口,换句话讲,它根本就不具备实现能源韧性的客观基础。由于半导体在台湾岛内一枝独秀,在疫情期间更是拉动了台湾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提升,当下的台湾可能已经患上了“荷兰病”。

至于说台湾年轻人服兵役,这就更难了。台湾社会连军费过多投入都非常抱怨,更何况是服兵役呢?更有意思的是,台湾社会对两岸紧张局势的感知非常弱,他们更关心自己的个人生活。在日前的环台军演中,解放军舰机密集紧贴台湾“24海里线”,台湾社会的表现很有意思,很多人均表示:不能因为军演而影响自己挣钱养家,更绝的是,军演期间,台湾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竟然是日本女星新垣结衣的家庭绯闻,当时英国媒体直接对台湾社会的这一表现感到很无语。

思盖在演说中还提到了一个现象:两岸民众对彼此关系有认知的差距。她未发现大陆民众对台湾怀有敌意,而台湾岛内却因为“统独”问题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台湾社会对服兵役没有兴趣,他们甚至对军费支出过多而经常抱怨

在活动现场,台湾的专家与思盖进行了深度对话。现任民代陈永康在现场表示:台湾无法承担失败的代价,战伤救治、能源供给和通讯电缆都是脆弱点。美国能够实现一致的跨机构协调并制定长期战略,而台湾缺乏类似的安全战略,它只有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导,没有横向的跨机构协调,正是问题所在。

岛内前官员李鸿源着重谈及了能源问题,他称:台湾97%能源依赖进口,80%依赖化石燃料,一旦大陆封锁,7天内就会耗尽能源;而近年台风未能提供足够水资源,导致严重缺水。所以台湾的能源韧性非常弱,必须学会耐心对话。

能源问题一直是台湾地区的“致命伤”,2022年的锁台军演让台湾岛内的天然气一度亮红灯,这让能源问题开始成为台湾社会的重点关注议题。在外界看来,由于这一致命伤,大陆可能只需要通过围台断气的方式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岛内两岸问题资深专家赵春山很欣赏思盖的“和平推”,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过去10年,美国政府及智库不时针对台海局势举行兵推。兵棋推演的目的是要洞察先机,进行“预防性防御”;但因两岸关系日益严峻,兵推往往为台海上空增加了几分肃杀的气氛。

而思盖所提出的“和平推”不同于“兵推”,它不重视谁是赢家,而是想办法在区域政治冲突中“降低风险”和“强化韧性”。因此,“和平推”更重视合作,即参与者利用软实力来共同解决问题。思盖期盼两岸都能付出更多努力来做“和平推”,而非一味进行“兵推”。她认为可以从民间的互动开始,一路建立两岸各项交流。

马英九的8年,两岸关系堪称黄金时期,但民进党二次上台后,一切都变了

赵春山认为:台湾实际已经提前实践了思盖所说的“和平推”。马英九的8年让两岸关系发展就经历了“和平推”的过程。两岸在“九二共识”的互信基础上,从海基、海协两会负责人的会面,到两岸事务部门主管的会面,一直升高到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双方还签了一系列协议。

不过赵春山认为:现在推动两岸“和平推”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首先从赖清德5月20日发表的讲话内容以及大陆的激烈反应后,显然在赖清德时期,两岸将会进行一场“反独促统”和“抗中保台”的斗争。这将是一场“零和赛局”,只有“备战”而没有“避战”的空间。

其次,决定台海局势未来走向的并不是两岸关系,而是中美关系。当下美国正积极推动针对大陆的“大国竞争”,并积极打“台湾牌”,而大陆将台湾视为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对美国打“台湾牌”的做法非常反感,经常给予反制。

当下的民进党当局“唯美是从”,美国要搞“兵推”,民进党当局去搞“和平推”,这可能吗?显然非常不现实。

所以赵春山认为:思盖针对两岸局势提出了逆耳的忠言,但这些都是知易行难,甚至可以说:当下没有实践的基础,一切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0 阅读:85

邵永灵

简介:军事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战略,军事战略,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