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使出调虎离山计,敌将叹息:处处黑暗!30万大军竟被拖垮

陈冠任 2024-06-30 09:45:05

1931年7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三次“围剿”,30万大军扑向中央苏区。红军只有三万人马。但是,在毛主席和朱德的指挥下,从8月7日至11日,红一方面军在五天内连续打了莲塘、良村、黄陂三个胜仗,共歼敌万余人。

11日战斗一结束,毛泽东就说:“敌主力很快就会到来,我们不宜在黄陂久待。”

红军于当夜离开黄陂,向君埠隐蔽集中。

果然,第二天,敌四个师就气势汹汹地进占黄陂。但是,红军主力已经转移,他们扑了个空。接着,敌军从四面八方向黄陂、君埠开来,从东、南、 北三面对红军主力形成密集的大包围,准备进行决战。

红军又处于反“围剿”以来最危险的时刻。如果决策和指挥稍有失误,就会被敌军包围全歼。8月13日晚,毛泽东在君埠一座家庙里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如何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会上,毛泽东说:“形势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免同超过红军数倍的敌军决战,用小部分兵力牵制敌军,主力西进,回到兴国隐蔽待机。”

这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会后,毛泽东针对敌人害怕红军北攻临川的心理,命令红12军伪装红军主力向乐安佯动。朱德说:“你们要白天行军,大造声势,故意暴露在敌军面前,使他们造成错觉,误认为我们真要北攻临川,吸引他们向东北方向调动。”

在红12军佯动的掩护下,8月15日夜,朱毛率领红军主力悄悄由君埠向西急进,迎着正由西向东开进的敌军,从敌蒋光鼐第一军团和陈诚第二路进击军两部之间仅10公里的夹缝中穿插过去。红军将士们借着星光,翻山越岭, 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蜿蜒西进。在夜行军中,朱德始终拿指南针,走在队伍的前头。经过一夜急行军,红军终于跳出敌军的包围圈,到达兴国东北部的白石、枫边,隐蔽在深山密林中,一边休整,一边静观敌军动向。后来,朱德谈起这次突围说:

“我们在敌人两路夹攻,不到20里宽的区域中转移出去,进退自如,打得相当巧妙。这都是由于毛政委的妙计,将敌人‘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弄得敌人疲惫不堪。”

随后,红军主力在白石、枫边休整。

红12军在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攻占乐安县城。这下,蒋介石、 何应钦更以为这是红军主力,并错误地判断红军主力将进攻临川,急令敌四个师由黄陂、君埠向北追击红12军,准备决战。红12军紧紧牵住敌军主力,专走险路。红军携带的是轻武器,行动非常灵活。敌军携带了重武器,行动十分不便,被拖了半个月,弄得饥疲不堪,士气沮丧。最后还是没能找到红军主力决战。

到8月底,何应钦才发现中了毛泽东的调虎离山计, 急令“进剿”军主力掉头向西,再到兴国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这时,上下已陷入饥饿疲惫的困境,红军却休整了半个月。毛泽东说:“继续调动敌军西进,进一步疲劳他们。”

9月初,泽东率领红军主力再向西转移到兴国、赣县、泰和、万安之间的山区,隐蔽集结。陈诚等人率领“进剿”军主力开到兴国,又扑了个空。

由于毛泽东的巧妙指挥,几十万敌军进入中央苏区,长达两个月,东碰西撞,多次扑空,始终没有找到红军主力决战,陷入进退维谷之中。再加上苏区的坚壁清野,游击队、赤卫队的随处袭击,把进犯军搞得精疲力竭,士气低落,已无力再同红军作战。敌右翼集团军总司令官陈铭枢叹息:“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

这时,反蒋的两广当局正发兵向湖南进兵,也对蒋介石构成威胁。这样,蒋介石不得不结束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下令各路军队撤退。

毛泽东立即下令红军进行追击,又歼敌7000。战后,朱德总司令说:“老蒋三个月消灭红军的誓言,又破产了。跟着毛主席”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九名(如图)。

0 阅读:112

陈冠任

简介:中国近现代史学者,作家,自媒体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