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悬挂在车头和尾部的牌照颜色(蓝牌or绿牌),我们一般怎么识别一款车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
站在观众视角,我们一般会通过一些外观特征去辨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能源汽车采用的封闭式(纯电)或半封闭(插混)的前脸,没有中网;而传统燃油车需要考虑发动机在复杂工况下的进气&散热需求(插混有保险杠开口基本够用),不光有中网,而且越是大排量、高性能,中网越大。
而对于一台血统纯正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只是把前脸做成封闭式或半封闭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合格的新能源汽车,在看不见的车身架构、底盘系统、三电技术各个维度,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
作为一台新能源汽车,正向研发的电气化平台是最核心的基础,例如大众MEB纯电平台、比亚迪e平台3.0、吉利的SEA浩瀚架构、奇瑞的E0X电动平台等等。
比亚迪宋Pro DM-i
是不是纯正的电气化平台,在车身架构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更高的轴长比。以比亚迪旗下宋Pro、宋L两款SUV为例:前者的车长和轴距分别为4738mm、2712mm,轴长比约0.57;而后者则是4840mm、2930mm,轴长比达到了0.6。这种情况也出现在了大众迈腾&ID.7、奇瑞瑞虎8&星纪元HT等车型上。
比亚迪宋L
从市场来看,纯电架构的车子轴长比更高,基本是一个普遍现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种设计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座舱空间,可以带来更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和实用性。而基于燃油车打造的油改电,考虑到原平台动力总成布局和配重需求,轴距没办法做得很长。特别是前横置平台,即便是途观L这种特供加长版(曾经),其轴长比也不足0.59。
除了数据层面的差异,一台真正高端的电车,在底盘系统方面也有很多独有特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本要为动力系统让路的高级悬架系统,如今因为体积全面“缩水”的多合一电驱单元,可以放心大胆地用上。
比亚迪汉EV
同样以比亚迪汽车举例,即便是唐/汉这种20万级的高端车也只是麦弗逊前悬+三连杆后悬;而源自e平台3.0架构的宋L、海豹,则都是双叉臂前悬+五连杆后悬设计,甚至得益于冷却、空调、电控系统的优化,还能腾出一个前备箱的空间。
比亚迪海豹EV
目前同行在20-30万价位的高端电车也都是这个思路,例如近期上市的吉利极氪007、奇瑞星途星纪元ES、东风岚图追光等等。甚至,像星纪元ES这种强调运动操控的车子,四个车轮还都标配了Air主动空气悬架+CDC自适应电磁减震,可谓硬核待遇拉满。
最后是三电系统方面,随着电气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的各项参数都在全面升级。
虽然依旧是老生常谈的磷酸铁锂或三元锂材质体系,但电池整包的工作平台已经从当年的300V、400V,升级到了如今的800V,甚至接近1000V的高压。电压的升级不光能让电池能为电机提供更高的输出功率,同时,在通过直流快充桩充电时能够达到的最高功率,也从当年的60kW、100kW发展到了现在的250kW、350kW。
包括特斯拉的V3充电设备、奥迪/保时捷的PPE高压平台,以及一大批一线自主品牌的新车(双电机版本)都已经是全域800V电气架构的产物。特别是做得比较早的广汽埃安,最新发布的昊铂H640闪充桩最高能达到640kW的最高充电功率,最快充电6min可增加500km纯电续航里程。
至于电驱系统,通过多个功能模块的集成化、小型化,提高整个单元的功率密度已经是“基本操作”,目前采用油冷扁线电机(发卡绕组)的单个电机达到±300kW的最大功率,并且在电控方面也开始逐渐用响应更快、效率更高的SiC碳化硅替代传统的IGBT方案。
在探索电驱技术、提高性能极限方面,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比亚迪易四方技术平台,Ta采用了前后共四台电机分别驱动四个车轮,其总功率来到了880kW,最大扭矩1280Nm,即便放在仰望U8这种整备质量达到3.5t的车子上,也仅需3.6s即可“破百”,这是传统燃油车不可能做得到的超高推重比。
写在最后:
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台电车究竟到底“纯不纯”,不能只看封闭前脸、隐藏门把手、贯穿尾灯这种外观件,更重要的还是要充分考量其车身底盘和三电系统,因为只有源自正统新能源架构的车子,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新能源带来的价值提升,包括动力、操控、续航、充电、智能座舱、驾驶辅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