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01 17:27:05
杨伟光被尊称杨台

直到现在,老员工们仍怀念杨伟光执掌央视的那9年——1991年到1999年。彼时,CCTV是中国最具公信力的媒体之一,《焦点访谈》被时任总理朱镕基誉为“群众喉舌、政府镜鉴”;《综艺大观》是亿万观众周末的保留节目;《三国演义》、《水浒传》、《北京人在纽约》等本土电视剧掀起了惊人的收视狂潮。

回到大学毕业那年,杨伟光“直接进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最好的新闻单位之一”。这是他媒体生涯的起点。在那个年代,能进入这样的单位工作,是无数新闻专业学生的梦想。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听说要被调到中央电视台工作。

他吃了一惊,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堵时任广电部长艾知生的门,试图改变这一决定。部长斩钉截铁地告诉他:“党组已经决定了,不会更改。”就这样,他“空降”央视,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职业生涯。1991年至1999年,杨伟光执掌央视期间,CCTV迅速成为中国最具公信力的媒体之一。

在工作中,杨伟光的着装随意朴素,随身总带一把梳子,闲下来就梳几下头发,时刻维持着一丝不苟的面貌。这一习惯成为他个人形象的一部分,也让老员工们对他的记忆更加深刻。现在,人们仍尊称他为“杨台”。杨伟光对这个称呼非常喜欢,他曾说,“杨台”二字,是他一生最为荣耀的概括。这个称呼不仅是对他在央视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作为一名传媒人的最高赞誉。

美国新闻上《新闻联播》头条

杨伟光刚到央视分管新闻的时候,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破天荒地将美国的新闻用作《新闻联播》的头条。这个决定在当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时间回到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发生爆炸,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也成为全球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新闻。

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按常规,只有国内新闻才可以作为《新闻联播》的头条。杨伟光回忆道:“当时是‘挑战者’号升空时爆炸,按常规国内新闻才可以做头条。这是有风险的,确实有些提心吊胆。”尽管如此,杨伟光还是坚持了这个决定。他认为这样重要的国际新闻应该让中国观众第一时间了解,这不仅能提升央视的新闻覆盖面和公信力,也能让观众更加关注世界大事。

什么节目审查时会被枪毙?

杨伟光对节目审查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节目审查的关键在于政治上的把握,而不仅仅是内容的优劣。克拉玛依大火发生后,《焦点访谈》制作了一期非常感人的节目。杨伟光回忆道,他曾问记者:“你这个节目是起火上浇油的作用,还是起灭火的作用?”在这种敏感时刻,他决定让节目先压一下。果然,三天之后,中宣部发出通知,要求各个媒体不要再炒作克拉玛依的事了。

杨伟光在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期间,不仅注重节目内容的质量,更强调新闻导向的重要性。他曾对评论部的同志们说:“记者和主持人应该站在台长的位置上把握导向。”这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对媒体整体形象和公信力的维护。回忆起《焦点访谈》的发展历程,杨伟光指出,节目审查并非为了遏制新闻报道,而是为了避免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他说:“领导也不愿意轻易枪毙节目,但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就不得不枪毙。”在他的指导下,《焦点访谈》逐渐走上了正轨,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栏目之一。

在杨伟光手里富起来的央视

杨伟光回忆道:“当时观众对广告还挺反感,但钱对央视来说太重要了,我觉得不妨一试。”于是,1994年,央视开始在《新闻联播》后面播放30秒的广告。半年后,广告时间延长到了1分钟。这一举措不仅没有引起预期的反感,反而得到了企业的热烈响应。

然而,消息传到了时任广电部长艾知生那里,却被误传成了要在《新闻联播》里播广告。艾部长立即打电话给杨伟光询问情况。杨伟光解释说:“是在《新闻联播》后面,只播30秒。”部长听后放心了许多,也没再多问。第二年,情况大为改观。杨伟光回忆:“190多个企业要争13个广告标版,我批示‘看来还是招标为好’。”最终,孔府宴酒成为第一期“标王”,其产值从2亿激增到了8亿。广告业务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央视的收入。

随着广告业务的成功,央视的广告收入也迅速增长。1994年,广告收入突破了10个亿;1995年突破了20个亿;1997年已经达到了45个亿。与此同时,央视也缴纳了4个亿的税款,上交广电部等各个部门8个亿,剩下的资金则用于自身安排和发展。央视广告业务的成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就,更是央视整体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步。李鹏同志当时感慨道:“杨伟光,你是大老板了。”这不仅是对杨伟光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央视整体转型和发展的肯定。

当时很多“名嘴”都没有编制。

在杨伟光执掌央视期间,用人编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最早的一批职工大部分是转业兵和高中生,他们虽然有着扎实的工作态度和执行力,但面对新型节目,如《东方时空》,他们的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东方时空》是央视的一档创新节目,要求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而,当时正式编制内的职工只有7个人,而实际参与工作的却有100多人。这些人的工资和待遇如何确定,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困境,杨伟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解决方案:将栏目的广告费用于支付这些员工的工资和待遇。这个决定不仅解决了编制内外人员的待遇问题,还为央视吸引了大量的外部人才。

杨伟光回忆:“实行了这个制度之后,全国各地的人才都汇集到中央台。”这一用人制度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编制限制,为央视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各地的优秀人才纷纷涌向央视,他们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得《东方时空》等节目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用人制度改革的成功,直接体现在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上。《东方时空》迅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节目,其他节目也纷纷效仿这一用人模式。央视不仅解决了用人编制的问题,还通过吸引人才,提升了节目制作的整体水平。

白岩松一直都很感激杨伟光。

白岩松,原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水均益则来自新华社。两人都在杨伟光执掌央视期间被“台聘”过来。杨伟光一直强调,为有才华的人搭建一个能够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平台,这也体现在他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回忆起敬一丹的故事,不得不提到一次偶然的相遇。敬一丹原来是黑龙江电台的播音员,后来到北京读研究生,并在《新闻联播》实习。某次,杨伟光在审片子时注意到了她的出色表现。

实习结束后,敬一丹突然跑到杨伟光的办公室,直接说:“我实习完了,是不是可以留在这里?”杨伟光看她形象不错,业务也好,当即决定留下她。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肖晓琳,原为长沙市电视台的记者,后来到中国社科院读研究生。在实习期间,她不断给杨伟光写建议信,提出各种建议。临走前,她再次找到了杨伟光,表达了留在央视工作的愿望。杨伟光欣赏她的热情和才干,决定留下她。值得一提的是,肖晓琳还介绍了后来成为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当家播音员的徐俐。

据说,白岩松在《中国广播报》工作时吊儿郎当,但到了央视后却表现得非常敬业。这个反差让杨伟光深感有趣。他认为,关键在于为这些有才华的人搭建一个能够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而不是单纯地看他们过去的表现。不仅如此,还有不少人才直接找到杨伟光,推门而入,要求到央视工作。当然,能推开杨伟光办公室门的人,首先得能进得了那个楼。杨伟光总是愿意给这些人一个机会,只要他们有才华,有热情,他就愿意提供一个平台。

杨伟光拍电视剧

在广告改革的背景下,杨伟光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小组的组长,领导了一系列经典作品的制作和播出。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例如,《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领袖毛泽东》、《长征》、《延安颂》和《日出东方》这些影视作品,每一部都掀起了收视高潮。观众们不仅被影片的内容所吸引,更为其精良的制作所折服。在这些作品中,《三国演义》尤为引人注目。

这部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还成功出口到了香港、台湾地区、日本和美国,成为了真正的经典。当时,《三国演义》播出时每集的广告费就高达100多万元,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在香港的播出引发了一场收视风暴。原本香港的无线电视台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亚视台仅占20%。然而,《三国演义》的播出使亚视台的收视率猛涨,有时甚至超过了无线台。

当年,亚视台因此扭亏为盈,这充分展示了《三国演义》的强大吸引力。在创作这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时,杨伟光面临着许多挑战。他不仅要确保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要应对各种制作上的困难。例如,在拍摄《长征》时,剧组要深入艰苦的拍摄环境,这不仅考验了团队的专业能力,也磨砺了他们的意志和精神。

杨伟光拍摄《邓小平》

在1996年,杨伟光决定拍摄关于邓小平的影视作品。当时邓小平还健在,这个决定颇具风险。杨伟光派人先去探风,他们没有明确表示可以或不可以,但提出了几点建议:集数不能超过《毛泽东》,而且必须要有一首好的主题歌。杨伟光回忆起当年审批的过程,他制作了40多盘录像带给中央领导观看。然而,领导们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时间紧迫,杨伟光感到有些着急。一次,他拨通了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的电话,问道:“领导看了没有,怎么说?”曾庆红回答:“不错。”杨伟光立即建议:“1997年元旦播出是最好的时机。”经过一个多礼拜的等待,终于得到了同意。1997年元旦,这部关于邓小平的作品如期播出。当时,邓小平已经在医院里,别人扶他起来观看。他看了之后,笑了笑。令人唏嘘的是,仅仅两个月后的2月19日,邓小平就去世了。

在邓小平传记片的主题歌创作上,杨伟光特别重视。他邀请了国内顶尖的词曲作者,多次讨论和修改,力求完美。最终,这首主题歌不仅感动了观众,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

对中国电视的未来的看法。

在上世纪90年代,杨伟光推动的广告改革不仅为央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电视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告收入的增加使央视得以制作更多高质量的节目,提升了央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视开始了第一次飞跃。杨伟光领导下的央视,不仅在国内占据了主导地位,还逐渐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国产节目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北京人在纽约》等在国内外掀起收视狂潮,使得中国电视真正“站起来了”。

在1990年代末,杨伟光已经在思考中国电视的未来。他设想了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网络电视系统,不仅能够点播节目,还可以唱卡拉OK、进行购物等。他相信,这种网络电视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媒体。

杨伟光认为,中国电视的新一个三十年应当是走向世界的时代。他希望通过网络电视,依托互联网传播中国的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一愿景不仅包括新闻和电视剧,还涵盖了电影、娱乐、学汉语、中医中药等多个领域。

15 阅读:17589
评论列表

自由的百灵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