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中,学院派与非学院派的有什么区别?

江水清黄山明 2024-06-23 16:47:37

大家好,可能许多人好奇。这个书法学习中,有这么几种路径。有学艺术的学生,进入专业院校书法专业学习的。这个一般就是被称为学院派。有的是有兴趣,直接在当地拜师学艺的或者网络上拜师学艺的,还有自学的,这些称为非学院派。

那么这所谓学院派与非学院派的有什么区别呢?有没有区别呢?今天探讨一下。

先抛出观点,从根源上来说二者没有太多本质上区别。细微处有不同。

为什么根源上没有区别呢?

中国的校园书法专业才多少年?当代,书法进大学校园,并且形成一种专业,并且有硕士博士比较早的时候还是欧阳中式沈尹默,沙孟海等那辈人张罗搞起来的。他们以前也不是天生学院派啊!

所以说,从根源上来说依旧都是面传心授的路子。

后来慢慢有了区别了,区别在哪里呢?区别在于行进过程中,有的路子不同。

比如学院派,基本都是五体兼修,都先大量临摹。细节很突出,更量化。书法史都要学的,理论实践嘛,毕竟集中精力花费四年时间在学校集中学习,那是不得了的。

中国书法史留下来名字的有名气的也就一百多人,四年确实可以填充不少知识。

拜师的呢?根据老师的经验来。虽然二者都根据老师经验来,但是学院派经过多年摸索,几代人研究,慢慢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课程。节奏。

比如上面这个书写示范,这是标准学院派的书写感觉。细节很到位。比如陈忠康老师书写视频,如果大家搜集看看,也是这种感觉。

这种学院派呢,作为前期学习,知识点储备还是很有优势的。它系统化,理论化一步一步完成临摹阶段的所有工作。

至于最终自己的路,也是靠个人探索的,这个个人风格老师或许会给出建议,到最终,还是走自己的路。

拜师学艺的呢?书写起来可能会是这种感觉:没有那么在细节上较真,更注重临场发挥。这种呢更强调把握笔法结字方法基础上自我发挥。

这种方法呢,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性教学效果很好。比如你拜师的这位,他行书很厉害,那么你学到精髓,你的行书或许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呈现。

这种情况学员成绩完全看选择的老师的水平了。不过这样的老师选择的好的会有过人之处。这个需要自己喜好与老师契合。不然没兴趣的东西学不出来天才的。

二者优劣?

二者没有本质上的优劣,只是不同阶段不同选择罢了。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会受到框架的约束的。傻学的怎么学也不行。二者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最佳方法。比如学院派有点事精细,以陈忠康老师为例,那对点画的刻画更倾向于高程度还原古人。缺点就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舍弃了自我个性。技巧可以有,用的太多就不合适了,适可而止加上发挥自我为宜。

非学院派的呢,理论,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或许会有不足,没有定时定量系统化学习的话,容易囫囵吞枣,写字时候失去了细腻的东西。

二者好比父母两个人一起教育孩子。父亲刚,母亲柔,小孩子也学会了刚柔并济。如果单纯父亲带孩子,粗枝大叶,那么小孩子容易缺乏细节连续,长大后,很少考虑细节。

如果单纯母亲带孩子,比较柔,那么小孩子性格里或许会缺乏一种魄力,刚强的勇气。所以父母都应该对孩子付出教育。当然谁刚谁柔这个不一定,比如我家,孩子妈妈可能会厉害点……我是散养长大的,我希望孩子稍微宽松点……

学院派与非学院派关系就是如此。二者并没有冲突,明白了道理就知道如何学习了。比如,学院派的可能会缺乏一种野性,非学院派会缺乏一种细腻。如果明白了区别,那么你学习过程中吸收学院派的优点,再吸收非学院派的优点,那你不是更容易成功吗?

如何借鉴学习更高效?如何取舍?

总结一下大概如此,大家可以做个参考。

1.五体兼修,最起码分重点的都学点。

学习行书的你可以主打行书,别的作为选修。别的书体也是如此。只有看过,写过,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书体不是。正所谓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你都不了解上去就谈喜欢与否其实没有意义的。

2.学习点书法理论,尽管有老师教学,你也应该通过阅读书法史,书论,来提高自身素养,从而与老师教的相互印证,毕竟老师的认知首先也是有限的,其次也不一定百分百正确。他也有自己的喜好不是?

3.掌握笔法过后,先按照学院派那样下苦功夫,起行收转折这些基本动作放慢速度,做精准规范。最后再根据自身节奏自然书写。效果更好。

4.找到自己的基本盘,也就是自己的本命法帖。再广泛吸收别的优点,最后慢慢形成自己的。

总结:

二者本质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取舍不同。走的路不同。非黑即白不是正确的世界观。知黑的不足,而补充。知白的优点而吸收,而完善。当然了,现在高效也很灵活了,会外聘一些实力书法家做客座教授啊什么的,这也是一种互补。

趋势向好。

好了,就分享到这里吧!

祝大家日日精进。

(完)

0 阅读:3

江水清黄山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