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云回忆:84年我担任济南市委书记,出门走一圈竟数到48堆马粪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6-28 13:37:03

1984年,姜春云以山东省委副书记兼任济南市委书记,时年54岁。

生于山东莱西的姜春云家境普通,但父母亲见儿子从小聪明懂事,为了让他有个好的前程还是咬牙省钱送他去学校念书。

当时莱西经过八路军的多年经营,革命基础比较好,17岁时,刚刚入党的姜春云被组织送去莱西教师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又任莱西县土改宣传工作队队员,成为当地“土改干部”。

像姜春云这一代的“土改干部”遇到了比较好的历史机遇:首先他们成长为基层干部的时候,革命战争最为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而莱西又是我党多年经营的根据地,虽然还是会有危险,但比起前方打仗的解放军是安全得多了。

其次,与1920年代闹革命的“老红军”、1930年代参军的“老八路”不同,1940年代末期参加革命的这一代人,有机会接受比较系统的基础教育,比起像《亮剑》里李云龙那样的大老粗,他们整个文化素养截然不同。

姜春云参观轻工业展览

当“土改干部”成长起来的时候,正是1960年代末期,197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的干部可能会遇到一些波折,但因为他们职务不高、权力也没多少,受到的影响有限。

1970年代末期,“土改干部”大多是40多岁,50不到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很快就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从1977年开始,姜春云历任山东省委办公厅领导小组副组长,山东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秘书长。

在基层工作20多年,又在省委干了13年多,此时的姜春云经验和能力都臻于成熟,特别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决定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以后,他更是成了省委着力培养的对象。

从省委副书记兼任省会城市书记,成为真正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显然是省领导对姜春云的信任,也是对他的考验。

姜春云与时任云南省长和志强在一起

泉城济南,自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以来就是山东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解放后又成为济南军区的驻地,堪称扼南北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按道理说,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是京沪铁路、胶济铁路、邯济铁路等几条大动脉的枢纽,交通便利,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上海,济南是必经的大站,经济发展应该是不差的。

但1980年代初期的济南市却差强人意,主要经济指标都不理想:截止198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48.2亿元,农业总产值为9.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30元,城建投资拨款只有5亿元。

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经济发展平均增长速度竟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收入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东南沿海已经大兴合资之风,积极引进外资的时期,全市几乎找不到什么合资企业,连出口的产品都卖不到三个亿。

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但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肯定是其中一方面。破旧、脏乱的城市界面不仅影响了外商对济南的印象,更让他们觉得城市治理缺乏持续性。

德国人设计的济南火车站老站

在美国,市长往往很少过问经济事务,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市政、教育、环境、治安这些方面,因为他们清楚,只有把环境硬件搞好了才能引进好的投资,而搞经济那些生意人比他们专业得多。

反过来说,如果一座城市连环境都治理不好,那么它的医疗、卫生、治安就自然成了问题,容易让投资者丧失安全感。

从1970年开始,姜春云在济南已经住了13年,他在上任之前就听说,这年本来是有个外商到济南考察打算投资办厂的。

他见到市政府领导,别的不谈,先看市容,看了一下又去上了公共厕所,从厕所里走出来之后,这哥们对大家就摇头摆手说“再见”,没有兴趣再谈下去了。

对于济南的公厕是个什么水平,姜春云是有数的,那时候公厕大多数是旱厕,清扫清洁根本不到位,粪便外溢,苍蝇乱飞,一到天热的时候就臭气熏天,人进去了根本呆不住。

这种厕所当年应该还算好的

就在正式到济南市委上班的一两天前,姜春云特地带着秘书、司机到街上走走看看,“加深认识”。

他们在马路上转了一个半小时,见到的是垃圾成堆、尘土飞扬,姜春云留意数了数,马路上居然有48堆马粪,真正成了“跑马的路”。

他还特地去看了几个公用厕所,所见的环境让人只能摇头,秘书还告诉姜春云,他特地查了资料,当时全国十几个重污染城市中,济南排在首位。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估计也不全是工业污染,反正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就挺严重的!好好的一个泉城,本该环境宜人,结果却搞成了这样!

当年有很多山东老区的解放军干部随军南下,在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落脚成家,他们后来回到山东探亲,看到济南的现状不禁摇头叹息,一言难尽。

当年的济南汽车站

姜春云和几个南下老同志聊了聊,对方正告:与城市现状相比,干部在思想上的差距更大,在思想解放方面,山东比广东至少落后5到8年。

思想不解放,就不可能有真正颠覆性的改变!8月20日,姜春云到任二十天之后就在全市县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了“改革创新,振兴济南”的口号;

为了解放思想,让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干部们认知差距,姜春云亲自带队,率领2批干部分别到北京、上海和江苏、浙江、广东的一些城市学习考察。

随后,他要求市委、市政府认真对标南方城市,大力整顿市容卫生,轰轰烈烈地大搞马路保洁、厕所改造、消烟除尘、造林绿化。

从1984年到1987年,济南连续搞了三年的大规模市政建设,“泉城”的风貌再现,如五龙潭、江家池等名泉重新规划,部分居民和单位予以搬迁,建成了主题公园。

济南五龙潭公园

当年济南城中的趵突泉附近有一个始建于明代,后来在民国时期被山东督军张怀芝占为私家园林的“万竹园”,该园中古迹很多,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解放之后,“万竹园”被山东省省级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局征用,长期作为办公地点。

考虑到趵突泉整修的整体性,姜春云亲自出面约谈了行政事务管理局的领导,让该局另迁新址,还景于民,和趵突泉重新连成一体,1985年正式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这样一来,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和大明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泉城特色风景区初显雏形。

搞好了城市环境,自然是要为招商引资服务的。1984年,济南市二轻局从意大利引进了第一条全自动滚筒洗衣机设备生产线。

引进滚筒洗衣机生产线的签约仪式

因为这套设备的引进对济南搞活外向型经济至关重要,签约仪式非常隆重,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姜春云亲自参加了签约仪式。

这条生产线的产品就是在80-90年代在中国大名鼎鼎的“小鸭·圣吉奥”家用滚筒洗衣机,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这家日后闻名遐迩的家电企业,其前身竟是一家拖拉机厂。

事实证明,只有坚持改革才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面解放思想的市委市政府引导下,济南的合资经济很快发展起来。

山东造纸总厂和香港企业合作,建立了新的“大易造纸公司”,连年亏损的济南针织厂和日本企业合资生产针织内衣出口日本,使得企业扭亏为盈,职工收入显著提升。

济南缝纫机零件厂另辟蹊径改为生产摩托车,成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济南轻骑”;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和当年还是瑞典企业的沃尔沃公司合资,济南重卡一炮而红享誉全国。

80年代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的“黄河”牌载重汽车

这一切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济南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对城市治理思路的调整不无关系。

在济南市郊有一个专门种蔬菜的清河村,种菜利润少,村民生活拮据,后来清河村大胆实施村级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村办工业和商业,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使得全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1984年清河村决定向广州学习,在村里建一家四星级的大酒店,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那时候不要说五星级酒店,连四星级酒店都很少,因此有人提出清河村扔掉蔬菜种植去搞旅游业是“舍本逐末,不务正业”。

姜春云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敏锐地认识到,这可能是一个近郊农村改革的新模式,于是他特地安排市委研究室的同志到清河村蹲点研究,总结经验。

多年后,姜春云在全国人大作报告

市委研究室的调研报告发表之后,姜春云十分重视,亲自到清河村调研,表态支持该村发展第三产业的举措,一时间清河村成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典型,出名比江苏华西村都早几年。

1984年8月至1987年7月,姜春云兼任济南市委书记的三年是后来公认的济南发展最快的三年,1987年12月济南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百亿人民币大关,比1983年翻了一倍。

从上任时的48亿到离任时的114亿,姜春云创造的“济南速度”在新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也充分印证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条颠扑不破的铁律。

0 阅读:0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