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咸宦海见闻录》中,看清朝官场有多腐败,而且已经病入膏肓

伩蕊历史加油站 2024-05-25 03:49:06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翟逸

编辑|t

引言

官场候补需要让老婆为上司按摩?拿回一顶帽子竟然要三千两白银?知县原来竟然是做贼的?

清朝逐渐衰败的原因一定少不了这两个字:腐败!

以贿为政,贿赂公行,为吏做官全然成为金钱物欲下的交易,从根本上摧毁了国家官僚制度的职能,滋生了一大批噬血鬼、寄生虫。

清朝的腐败到了什么程度呢?除了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外,还有一本《道咸宦海见闻录》对晚清的社会、官场描述得异常详细!

(和珅与纪晓岚)

一、只要有钱就能做官?那肯定的!

据《道咸宦海见闻录》记载,行贿馈赠是做官的护身符、敲门砖。所有官僚,无论中央、地方、文官、武将,根本没有廉洁与否的区别,唯有收的多和收的少的区别,哪里有什么清官存在。

京闱要员,封疆大吏,基本都是来自于皇族宗室以及九族亲属,本就衔着金汤匙长大的他们,在这种污浊的环境下,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学无术之徒,除了吃唱玩乐,几无他能。

(精通吃喝玩乐)

科举考试也早已名存实亡,考官与学生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能够考上进士的大多都已花费了颇多银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真才实学的学子能够侥幸登科入仕,在这种环境下也不得不随波逐流,用银两为仕途铺路。

(贿赂之事)

至于捐班(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向官府捐纳银钱换取官职捐班出身),更是三教九流、市并无赖、纨绔浪子无不有之。

在书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位地方一把手:陕甘总督乐斌。乐斌是镶红旗宗室子弟,二十五岁了依然碌碌无为,靠着行贿这种投机倒把的方式一步步升迁,几年内就做到了陕甘总督,并凭借着行贿在陕甘之地为祸多年,甚至组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

(管居高位)

为了行贿受贿,选人补缺,从不问品行劳绩,而是以亲疏程度、行贿力度决定。在那个时候,甘陕还属于是贫苦之地,都可以通过行贿的方式获得一官半职,我们就不难想象江南等相对富庶的地方是什么情况了。

二、只有想不到的送礼名目,没有收不了的礼

晚清时期,送礼的名目可真的称得上是别出心裁,上位者的心思都放在怎么巧立名目敛财,下位者的心思都放在怎么找理由送礼:节寿大礼、别敬、炭敬、冰敬等名目层出不穷。

(衙门的收费名目情况)

节寿指的是三节两寿时要赠送的财物。三节是指每年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两寿是指官员及其夫人的生日。

上文提到的乐斌集团,其中有这么一位“小天才”:明绪,除本人三节两寿外,又添母寿二次,所收各属竟有二十余处,每次不下数千金。

作者张集馨任陕西督粮道时,赠送总督的节寿,每年根据三节的标准进行赠送,每次节日送出的礼金都在一千两白银。赠送巡抚的节寿则是按照一年四季的标准,每年四次奉送礼金,每次白银一千三百两。

别敬则是指官员上任前或者来京城述职,致送各级京官及同年世好的银两,临行前以表敬意。

道光二十七年,张集馨觐见道光皇帝,被授四川省按察使,临行前拜访京官,共用别敬一万五千两。

一人一万五千两,每年进京的人数大有人在,除了受封官职外,有着各种名目的进京人员,单论这一项别敬,就能为官员创收出极大的额外财富。

而且,礼费的数量与官员的品级相关,官员的品级越高,礼费的数量就越多。每升一品,别敬的金额也会翻番的增长,例如:五六品京官的别敬是十六金,正一品的官员则高达四百金。

(光绪大婚 图文无关)

冰敬是指地方官员在夏至前向京官赠送的“消暑费”,炭敬是指地方官员在冬至后向京官赠送的“御寒费”。

如此驳杂的送礼名目,如此多的银两流转,谁要是再说大清没有银两,真的是鬼都不信。

三、紧密团结地方与中央,那还不都是为了钱

在晚清时期,京官的收入很低,各部院的堂官、吏目根本没有多少俸禄,但又不能直接搜刮民脂民膏,不像做外地官可以凭职权聚敛物财,所以,京官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与地方官交朋友!

京官作为权利中心的服务人员,最靠近皇帝,地方官与京官做朋友,就算做不到保住乌纱帽或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知道些风吹草动也是极好的。对于“清贫”的京官来说,获得地方的一些“礼物”也正中下怀。

(古代官员)

如此“正当”的利益往来,京官自然是高举大旗欢迎,“每遇督抚司道进京,邀请宴会,迄无虚日,临行时分其厚薄各家留别。”以至于后来,地方官纷纷都害怕进京。

没有经历就没有话语权,张集馨就曾数次奉召出入京师,有最真实的切身体验。别敬、馈赠、宴会……每次进京都需花费如此高额的礼金,地方官的俸禄如何能够承担,久而久之,受苦的也只有百姓。

四、《道咸宦海见闻录》竟来源于道光帝?

文章最开始的部分内容,源自于晚清《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批判小说,其中真假难以考究更多是供闲散者谈笑之资而已。

那真实的晚清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道咸宦海见闻录》为我们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这本书来自于张集馨的自传,后续被收录汇编后才有了这本书。

(《道咸宦海见闻录》)

张集馨,江苏人,三十岁中进士及第,三十七岁就被道光帝特旨派为朔平府知府。

张集馨宦游一生,但颇受道光帝赏识,在外九年曾八次被召回面圣。而且,在出任朔平府知府前,道光帝还特别亲口对张集馨说:“汝乃朕特放,并无人保举。”

(道光画像)

作为道光皇帝亲自选拔的官员,张集馨对道光皇帝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感激之情。也正是出于这样的感激之情,张集馨在晚年退休后居家著书,记录下了晚清时期如“黑暗鬼域”般的官场,给后人认识当时腐败黑暗的社会面貌,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依据。

(张集馨画像)

参考资料:

[1]李占伦.“政由贿成”——读《道咸宦海见闻录》[J].书屋,2005,(09):75-78.

[2]郝树声,张德芳.道咸同时期甘肃官场之一瞥——读《道咸宦海见闻录》[J].社会科学,1985,(03):72-77.

[3]沉浮官场近四十年,张集馨为何做不到封疆大吏?.澎湃新闻,2020-09-15

0 阅读:210

伩蕊历史加油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