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安徽78岁老人参加高考,考完估分630,结果一查分数傻眼了

住顶楼小邹 2024-06-28 20:22:47

“高考钉子户”大家几乎都知道,但“高考寿星公”你见过吗?

本以为梁实那样参加二十几次高考的人已经够拼了。可当他遇到78岁仍参加高考的姚克亮,那还是“小巫见大巫”。

当年这位“考生爷爷”当时自信地给自己估了630的高分,甚至还说要“上北大”!结果一出分,他彻底傻眼了。

姚爷爷最后到底考了多少分?他为啥七八十了还要去高考?

八旬老人要上北大

八旬老人拿着准考证走进高考考场,无论放在哪个城市都是相当震撼的一幕。

这位老人就是姚克亮。2012年,他第一次坐进高考考场,而当时他已经78岁了。这则消息一出,瞬间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姚克亮被网友称为是“最年长考生”。当时的记者们天天扛着“长枪短炮”往他家跑,希望能得到第一手的相关消息。

面对镜头,姚克亮老人毫不羞涩地向众人分享了他的“北大梦”。他甚至说,估计能考630!

姚爷爷估的分惊到了前来采访的一众记者。一个年近八十的老爷爷真的能靠自学考到630分吗?这可是人家十几岁的孩子苦学三年都不一定能拿到的分数啊!

可到查分的时候,姚爷爷瞬间傻了眼。他只考了63分,和预估的相差十倍。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安徽8旬高考考生:曾自估总分630 一查总分只有63》

姚爷爷的“北大梦”暂时破灭,但他决定接着考。2014年,80岁的他再战高考,但最后只考了50多分。

之后在18、19年,他又去考试了,但当时已经85岁的姚克亮还是没能考到北大。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安慰八旬老人追梦北大 “爷爷考生”再出山》

虽然两次考试都没拿到理想的分数,但姚老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只是大家都非常好奇,他为什么要在七八十岁的时候执着于高考?

姚克亮出生在1934年。当时天下不太平,他家也非常穷。尽管姚克亮很想上学,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辍学去打工了。

不过就算进了工厂,他仍旧没有放弃过学习。后来姚克亮通过自学通过了工厂的考试,获得了进修机会。但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他再次放弃了。

直到退休以后,姚克亮终于有时间、有精力、有经济条件好好地学习了。

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姚克亮产生了去大学深造的想法。于是他开始备战高考,甚至还给自己定下了“考上北大”的目标。

在当时的姚爷爷眼中,北大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他梦想的具象。

信息来源:大皖新闻《“爷爷考生”姚克亮四战高考:我算不上榜样,但也没丢人》

“活到老学到老”

每天清晨,大多数老年人还在公园里锻炼身体,可他已经坐在书桌前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书本上的字对已经七十多岁的姚克亮来说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他就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阅读。

如果遇到了不懂的知识点,他就到处找资料,直到弄懂为止。

姚克亮的学习热情感染了周围的很多人。但也有人劝他“别折腾了”,而他总是笑着摇摇头,然后继续学习。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次考试他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别说“上北大”,他的总分还没有北大学子的单科分数高。

尽管姚克亮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毕竟年事已高,记忆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再加上多年没有经过系统的考试训练,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断层,考不好很正常。

而姚克亮的故事经过报道后也引来了不小的争议。支持者们被他终身学习的精神所感动,而质疑的人则认为他这是在“浪费公共资源”。

面对质疑,姚克亮始终保持沉默。或许对他而言,外界的评价已经不再重要。只要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过就够了。

而且其实像姚克亮老人这样的“高龄考生”也不止他一个。南京的汪侠老人从二十一世纪初就开始参加高考,考了十几年才放弃。

不过汪侠老人参加高考并不是因为想上学,而是为了借此机会为自己争取到合理的退休待遇。

汪侠比姚克亮还要大,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

高中毕业后,他本可以选择免试进入大学。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医院职工。

汪侠这么多年一直是单位的“模范职工”。但由于没有大学文凭,他在职称评定中屡屡受挫,退休后的待遇也远低于那些拥有大学学历的同事。

2001年,高考不再有年龄限制,因此汪侠决定去试一试。他开始认真备考,希望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毕竟已经是位七旬老人,高中知识对他而言学起来还是太吃力了。

尽管如此,汪侠依然坚持参加了15年的高考。不过汪侠的考试成绩也一直不理想,他到最后也没能获得大学文凭。

汪侠在采访中的话揭露了如今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也引发了人们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关注。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南京86岁老人汪侠拄拐杖赴考 为第15次参加高考》

像汪侠这样因为一些原因错失了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老年人在中国还有很多。

他们在年轻时为了国家建设和家庭生计,放弃了梦想,将青春奉献给了社会。但他们退休后却因为没有大学文凭,在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他们的遭遇应该引起社会的反思。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是当下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而老年人高考不仅只有失败的案例,也有不少老人最终获得了成功。

成功“上岸”的“高龄考生”

2008年,当时已经67岁的邹伟敏老人也参加了高考。而他最后竟真的考上了!

邹伟敏出生在1941年,他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动荡,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与发展。

从2003年开始,邹伟敏就开始了他的“高考之旅”。他连续参加了四次高考,最终在67岁那年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在大学里,邹伟敏不仅学习认真,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很快就跟周围都能当他孙子的同学打成了一片。

他乐于与年轻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也希望从年轻人身上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他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很多同学都亲切地喊他“邹爷爷”。

信息来源:新华网《考研爷爷:62岁后五次高考 78岁后第六次考研》

除了邹伟敏,还有一位已经50多岁的阿姨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岸”了。

她叫张计玲,曾经经营着一家理发店。2019年时,她突然想读大学,于是开始备战。

虽然前两次考试失利,但最终她在第三次考试的时候成功被山西工商学院录取。

进入大学后,她成绩优异,有的科目甚至能考90多分!

而对于张阿姨的同学而言,他们也像是多了一个“妈妈”。张阿姨时不时会做些小手工送给同学,有时候还会给同学们做好吃的。

信息来源:抖音用户“70后在读大学生”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老年考生”并不在少数。所以我们该对老年人的这种选择予以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嘲笑和打击。

尊重老年人的选择,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笔者认为

从这群“爷爷考生”中,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群体多元化的需求和价值,也为我们在养老保障制度和孝老爱亲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爱护老年人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未来。我们必须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物质、精神保障,让他们更好、更安心地度过晚年时光。

而这些考生“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态度也让我们感动,更值得我们学习。

0 阅读:54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