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新沟嘴:打捞记忆的吉光片羽

连云一朵小浪花 2021-09-04 01:58:58

【忆往昔】新沟嘴:打捞记忆的吉光片羽

文/安频

【前言】“荷花淀派”作家孙犁先生曾说:“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他对家乡的一往情深,都倾注在了一篇篇锦绣文章里。至于我,将网埠头的一些事情,基本上写得差不多了。至于紧挨网埠头的新沟嘴,我却写得很少。要知道,新沟嘴可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向往的地方啊。我虽驽钝,但亦愿意在记忆里的长河里打捞童年的吉光片羽。

因为只有在回忆中显现童年时,才成就了那份纯正的完美。那些散开或藕断丝连的记忆,始终不变,苦变为了甜,平淡成为了绚烂……

01

没事的时候,听村里人讲,新沟嘴很大,去了什么都有。那时,新沟嘴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座小城,日夜想去。十几岁的时候,我将网埠头、龚嘎场都跑遍了。总想去新沟嘴看一看、走一走。

小城的繁华,诱惑我默地默契地总想去玩玩(方言:某人非常想干某事,并认为是对的)。我在内心里“蓄谋很久”,终于找了两个同学,合计好后,决定偷偷去新后嘴,不跟屋里讲。要是家长晓得了,要打屁股的。

出发的那天夜里我基本上没有睡着。天还没亮,我带了积存的角把钱,憋到荷包里,然后轻手轻脚地偷偷开门,直接走到约定的地点——英嗄湾路边的一栋破房子前集合。见面后我们非常兴奋,又生怕家长发现了追来,就一路小跑朝新沟嘴方向前进!

走到杨林关,舌干口渴,想找井水喝,寻了一会找不到,看到路边的菜园子里有稍瓜。我站着放哨,眯起眼睛瞄。他们两个匍匐前进,摘了二个中等大的稍瓜,赶快拱起来跑。虽然四周没有人,但是做贼心虚。跑到树荫下面,拿袖子一揩,你吃一口,我吃一口,涎谱子(沫)流。我自己编了一首歌:“杨林关,新嘎嘴,你要想来,饿成鬼,跑断腿,饿成鬼来,跑断腿,亏了你还想去新嘎嘴!”经过短暂的休息和补充,又鼓起勇气快步向目的地迈进!

三个小时左右才走到新沟嘴老街外的堤上,肚子实在太饿的疼,只好下去找吃的,这才知道来一趟新沟嘴不容易,当时内心的感觉,犹如现在出国或者去港澳台,兴奋异常。老街道的地面是由一块块大石板砌成的,抬头只见两边是斑驳陈旧的灰墙黑瓦,有很多茶馆,有一间茶馆里传出了说书的声音——正在讲《三国》里的张飞大战长坂坡,另一间茶馆里还有讲书人拍盖方的声音,还有小贩吆喝卖香烟、果脯的叫声……

新沟嘴的本地人知道《随园食单》或者《早点制作秘籍》等书的人,大约少之又少罢。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去制作美味。他们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本领,可以将稀松平常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制作,做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至于吃的,有肉丝面、冲担锅盔、油古条、哈馓、酥壳饼子等特色小吃。

光明桥的锅块:只要是新沟本地人,没有不晓得的。过去是一个矮老头在经营。现在是他的儿子、媳妇在弄。蛋花子:就是把鸡蛋在碗沿磕破,将蛋清、蛋黄弄到碗里,拿筷子搅拌半分钟,再用开水一冲,一边冲,一边要拿筷子搅动。等稍微冷了,便可以喝了。炸糍粑(糯米做的,条状):吃起来焦脆香甜,喝一杯豆浆,那可是高级的享受。麻鸡蛋(空心芝麻球):外皮圆圆滚滚、色泽金黄诱人。它还寓意着团圆,以糯米为主要食材,口感微甜、外酥里嫩,即使凉了也不会瘪掉或开裂、塌陷,是好吃的早餐或者点心。煮团子:将大米磨碎,再加水揉成一个个小的,早上在大铁锅里煮。早上有人买时,用碗盛起来,加一点盐、十三香、葱花,便可以吃了。那是将大米的纯味炖出来了,不仅小团子好吃,连汤可以喝光。还有炸米饺子:薄皮是事先做好的,内馅是炒制的碎米饭,里面掺了豆瓣酱、蒜叶等等。炸熟了,吃一个,满口喷香。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砍锅块、酒糟水。吃完了,哪里有餐巾纸揩嘴巴子,哪袖子抹以下嘴巴子上的芝麻粒,起身就跑。

02

在街巷里,各种口音将新沟镇呼为:“新沟嘴”、“小汉口”、“新嘎嘴”等等。

这里的人们有一些口头禅:“搞么币(做什么)?”“个婊子养的(骂人的话)”“吃多了(形容人无事找事)”“二黄币(形容某人不顾廉耻、坑人利己)”“活宝(形容给人丢脸、总是出丑的人)”“憨巴(形容智障者)”等等。

但有个别新沟街的人,认为他们吃粮票,不知道从哪里沾染了旧时秀才的酸腐气,自己穷得响叮当,却还自命不凡,说话刻薄,特别瞧不起乡下人。他们的做法是十分讨人烦的,但他们游手好闲,亦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去酒馆、麻将铺混日子。

新沟嘴老街两旁都是各种铺面,有杂货铺、副食店、小饭馆、铁匠铺、百货店、箍桶铺、理发店等等,都是矮沓沓的平房,一旦起了大风,木房子吱吱呀呀地响。有挑着担子大声吆喝的,引来一些人围观。菜场里有卖蔬菜、鱼肉的,外面有摆地摊卖杂货的,还有推着手扶子脑壳炸爆米花的,耍猴表演的,出租小人书的,坐在弹壳前,用火烧弹壳炸爆米花的等等。有的人家门口还圈着猪仔卖,猪仔整天“嗷嗷”叫,要吃的、要喝的。还有抽彩头、捏糖人的。我们几个看到捏糖人的作品,有蝴蝶、小鱼、龙、刀、斧头、仕女等等,非常想吃,欠得流涎。但一个人又买不起,只有三人一起凑了钱,勉强买了一根,上面涂了一些颜色,但管不了这么多啦,掰开分成三份吃,这时口又口渴了,只好去河边伸手掬水而饮。接着坐在地下躺了一哈,起身的时候身上会灰流哒,用手一拍了事。

小镇满足了人们的衣食住行玩,几十年来,吸引了方圆数十里的人们来赶集,来消费。正是这些人,造就了新沟嘴的热闹与繁华。

老街靠近大堤。我们翻过大堤,就是东荆河了。在河畔,长着一棵棵的杨柳,轮渡运送南来北往的客人与车辆。轮渡右边不远是沙场,一堆堆的黄沙就卸在堤腰平坦处。有一些闲人喜欢坐在河边钓鱼。我们爱赶热闹,就去河边看高手“刷刁子”。刁子形如柳叶、色白如银,随便丢一点吃的到水面,马上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刁子来吮食。钓刁子的高手,将钓饵抛向鱼群,再拉起,上饵料后又投下,再拉起,不停地重复这动作,可以钓上来很多刁子。

我们还看到很多居民到东荆河挑水、洗衣、淘米。一些家庭条件好的自己懒得挑,就请专靠给人挑水的人挑,他们每天往返多次,跟张三、李四挑水包倒进水缸里,赚取辛苦费钱。

03

从早到晚逛遍了几条街,看了好多热闹,回来的时候饿得开撇(形容很饿),踉踉跄跄,我们三个小屁孩,在弯弯曲曲的巷子里穿来穿去。忽然又进了一条巷子,走出来后,豁然开朗,看见了毛主席的石像,感到很高兴。我赶快去给毛主席鞠躬。

然后,我们认准方向往回走,这样一来一回来大约走了二十公里左右,累的拜拜倒,直像打了败仗的垂头丧气,为啥子哟?折腾玩耍了一整天,回去真的要吃家伙(吃打)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里修建了新沟嘴大捷纪念碑。我因公出差,路过这里,停下来瞻仰过。碑文上记载碑高约八米,碑形为“八一”图案,“八”象征了二次大捷的两面红旗,还象征了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后者是旧的,在东荆河边,又叫浮桥渡口纪念碑。这两个纪念碑,都铭刻着历史。新沟镇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湘鄂西中央分局、鄂西军事委员会、红三军军部、中央分局警卫团等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洪湖苏区重镇,是贺龙、关向应、周逸群、段德昌、谢觉哉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这里一共发生过二次著名的大捷,第一次是1932年5月13日,贺龙、段德昌率红军星夜奔袭,搭浮桥,渡荆河,一举击溃国民党范绍增部。第二次是194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三分区以围点打援的战术打败国民党县保安团和张家新部,解放新沟镇。这些光辉革命历史是新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0 阅读:1

连云一朵小浪花

简介:介绍连云港的人文,趣事,资讯信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