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左行右立”不是早取消了,大家都被施法了?

木春的故事 2024-06-03 11:40:00

假期一个老家的妹妹来上海玩,我带她走遍了那些大热门的景点。

然而,某天在我们乘坐地铁回家的路上,妹妹却突然满脸疑惑地问我:姐姐,为什么地铁站里的电梯大家都往右边站,而左边却空无一人呢?

我望着排队等着上电梯的拥挤人群,以及电梯上孤零零的左行道,突然笑了。

“说起这个,那便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1

2018年,我第一次来上海。当时我特别激动,对这个国际大都市充满了好奇。也就是在地铁站乘坐扶手电梯的时候,我正兴奋地与同伴聊起刚才看到的外滩的各种场景。

突然,有人从背后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提示我让一下。我的反应有点迟钝,却条件反射似地挪到了右行道上,给他让了一条路。

就我这么一让,我才发现自己不只挡了他一个人。

只见左行道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大家都在匆匆往上走。我心想:哇,上海的生活节奏这么快吗?大家就这么着急赶时间呢。

然而第二天,我又犯了同样的错,我还是“不识趣”地站在了左行道。因为左行道没人,这样我可以和同伴并排站,更方便交流。

同样的,我再次被要求让路了。

只是这一次我后面的人不如上次那般彬彬有礼,他直接粗鲁地把我推开,然后自顾自地往上走。

正当我有点愤怒地想责骂那人好没礼貌时,我却发现自己身后正有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有不耐烦的、有鄙夷的、有满脸困惑的。

我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难道真是我站错道、挡了路?

慌乱之中,我赶紧站到右行道和朋友挤作一团。左行道的“路障”被挪走后,瞬间恢复了畅通。

没想到,那个最没素质的人竟然是我。

2

自那以后,虽然不明所以,我还是会同大多数人一样:即使左行道空荡荡,依然选择站在右行道。

只是后面听同事说起,我才知道这是上海推行的“左行右立”规范:电梯左行道留给赶时间的人可供行走,右行道则可以随意站立停靠。当时电梯两侧其实是有贴相关的标语,只是我没注意到而已。

遵守规范,人人有责。只是没想到,某些人却把这个当成了上海常住民才有的优越感。

每次乘坐电梯的时候,总会有些初来乍到“不识相”的外地人站在左行道,这时候站在他后面的某些人总是会摆出一副鄙夷的姿态。

因为仅凭这样一个简单的举动,大家就可以知道这个外地人是刚来上海的,不懂大上海的规矩。

而只有那些遵守“左行右立”规矩的人,才显得有素质、有文化。

虽然很多无意间站在左行道的人,其实也并不想往上走。只是,如果前面没人自己却还停留在原地的尴尬,是大多数人都难以承受的。

3

可喜可贺,就在前几年上海不再推行“左行右立”了,地铁站相关的标语也撤下了。

因为,“左行右立”看似提高了部分人的出行效率,实际上却会导致大家习惯性地选择往右站,而造成有效载客量的下降。

同时,由于右侧负重明显大于左侧,容易导致电梯运行承重失衡,从而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得知此消息的我开心极了,这下我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站在左行道了吧!

谁知一去到地铁站,我却惊奇地发现,大家像是被施法了一样,仍然整齐划一地站在右行道上。

这...我到底该这么站呢?

纠结过后,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还是选择了站在右行道。

对于我们这些有故事的人来说,心中仿佛仍有一条难以逾越的素质分界线。

我们害怕被评判,所以我们不愿意再去打破常规。就像心理学里那只因贪吃香蕉被电击的猴子一样,即使香蕉摆在眼前,也不再愿意尝试了。

电梯的“左行右立”取消了,大家心中的“左行右立”却并没有消失。

值得庆幸的是,又过了一阵子,我明显感觉到站在左行道上,“滞留”的人变多了。只不过大部分的还是游客,或者新的外来务工者。

而每当有人在前面“挡道”的时候,我也会跟着站上左行道。尽管我已做不了那个勇者,但我也想在这些勇者的背后,默默支持他们。

我想:恐怕只有这些新生的力量,才能真正地打破“左行右立”吧。

0 阅读:19

木春的故事

简介:一个有脑子、懂思考的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