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诗词,莫问前尘世事,只谈溪月松风,人生难得是安闲

笩筏文化 2024-06-23 13:14:59

暂听松风生意足,偶看溪月世情疏。

古代文人墨客,极爱松林之风。山中宰相陶弘景就在庭院种满松树,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单看松树,就已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或高洁,或坚贞,或孤傲,或长寿。

再加入清风徐来,穿林打叶,满院松风,古人认为可浣尽十年尘胃,充满高情雅趣。

更令人称道的是,松风还指古琴名曲《风入松》,“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松风还是茶的雅称,尤指煎茶沸之声,“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

松风虽区区二字,却有无限诗意情韵附着于上。听松风,对溪月,自是难得的精神寄托。

1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唐·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笔下的松风山月,是对官场的逃离,对黑暗的厌倦,渴望归隐山林。

与陶渊明性本爱丘山不同,状元及第的王维对官场也曾充满进取之心,只是人生有诸多变故。

刚刚三十而立,王维的妻子就不幸因难产去世。没过几年,伯乐张九龄又被李林甫排挤罢相而远谪荆州。李林甫粉墨登场后,朝堂更是沆瀣一气。

先后两重打击,让王维深感孤立无援。眼看盛唐明月逐渐沉沦,王维的入世之心也日益黯淡。

写下此诗时,王维不过四十不惑,却声称人已暮年,看淡人间万事万物,一心只求自在清静。

因为自知没有治国安邦之长策,不如归隐山林,再去做那终南山上的散淡之人。

岂是身无良策,只不过不想同流合污。他厌倦了为保官位不得不与李林甫写诗唱和周旋。

一个“空知”,已经流露了与官场保持不即不离关系的痛苦和纠结,还有几分不甘与牢骚。

但很快这些复杂的情绪就被归隐山林的淡然闲适所治愈,清风穿过松林,吹开衣襟,也吹散了心头意难平。王维独坐山间明月下,悠然抚琴,好不惬意。

身心舒畅的王维,满含深意地告诉故友张少府,莫要再追问这世间穷通进退之理,不如一同归去,听听这江流深处的渔歌之声。

王维最后以景结情,灵活化用《楚辞·渔父》的隐逸典故,表达了自己最终的人生选择。

松风山月,渔歌琴曲,就是此心安处。就像多年以后,他与裴迪隐居辋川: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2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唐·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也极爱松风,时而露顶洒松风,消除暑热;时而闲听松风眠,享受孤独。

他喜欢清风吹过松林化作涛声阵阵的澎湃,也沉醉琴曲《风入松》发出的天籁之音。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当初来自故地的蜀僧怀抱绿绮琴这么随手一弹,李白就置身万壑松涛之中。

此诗的松风,亦指古琴名曲。但李白不再聆听他人弹奏,而与朋友一起踏着明月放声高歌。

那日傍晚,李白从终南山上下来,去拜访好友斛斯山人。一路暮色随山尽,山月逐人归。

回望来时山路,山林苍翠,暮色茫茫,皎皎明月也是深情款款,唯恐李白孤单一路陪伴。

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与好友在山中不期而遇,便一路携手同行,家中孩童也急忙开门迎客。

只见绿竹掩映,曲径通幽,路旁的绿萝随着清风摆动,不时轻拂衣衫,仿佛在欢迎客人到来。

万物有情,宾主尽欢。李白与好友觥筹交错,畅所欲言,惬意开怀。直到星河寥落,二人还在豪饮高歌松风琴曲,沉醉在明月松风里。

一向云淡风轻的斛斯山人看着李白如此尽兴开怀,也欣然为乐,一起忘记了世俗机巧。

李白的松风,就是不同凡响,且歌且醉,尽显洒脱英气。

3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宋·苏轼《汲江煎茶》

响松风于蟹眼,浮雪花于兔毫。苏轼的松风,即为茶沸之声。

此诗作于苏轼贬谪儋州期间,即使身处海风苦雨,也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自有清欢。

苏轼深谙茶道,最好要用流动的活水和猛烈的炉火来煎煮。一天傍晚,他亲自到江边汲水,来到钓石上,打取深处清水。

汲水之余,苏轼还不忘欣赏月色。江心明月随着大瓢流存入瓮,再用小杓过滤出最清澈的活水倒入煎茶瓶中。

归来煎茶煮至茶沸,雪白的茶沫随意漂浮,细小的茶叶不断翻滚,看起来赏心悦目。

待到斟茶,茶水倒入碗中,仿佛听到风过松林而涛声作响,在夜深人静之时深感大气磅礴。

卢仝曾言茶饮三碗,可解搜肠刮肚而文思泉涌。或许是茶水太香,苏轼认为三碗哪够。

他要在这儋州的寂寞春夜里,静听长更变短更,细品清茶与人生。

纵使荒地求生,从汲水、煎茶、斟茶再到品茶,苏轼每一个程序都不曾懈怠,萦绕着清与雅。

贬谪的日子也有凄苦,但人生如茶,要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只有懂得沉淀,才知岁月沉香。

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刻,这松风雪乳热气腾腾,沸沸汤汤,就是最抚慰心灵的人间烟火气。

4

青垂柳线水平池。芳径燕初飞。日长事少人静,山茧换单衣。

箫鼓远,篆香迟。卷帘低。半床花影,一枕松风,午醉醒时。

—宋·朱敦儒《诉衷情·青垂柳线水平池》

当夏意满满,朱敦儒最爱一枕松风六月凉。

岸边杨柳低垂,江上烟波缭绕。幽静的小路上,燕子也在飞来飞去。进入夏日之后,白日渐长事渐少,人们都已换上山茧做的夏衣,一枕绿窗浓睡。

窗外箫鼓声渐行渐远,炉内盘香也逐渐燃尽。词人午醉醒来,只见珠帘低卷,身披半床花影,耳枕满院松风,瞬间涌来。

如此夏日午睡,有花影有松风,有清凉有闲适,可不就是欲买松风无价,细参茶理如禅。

茫茫人世,炎炎夏日,松风无价,安闲最难。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0 阅读:7

笩筏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