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块脱落,牙医告诉你如何科学处理

汕头口腔中心 2024-05-23 17:33:27

拔过牙的人都知道,拔牙后,医生会要求你不能吐口水,有口水也要往肚子里咽。这是因为拔牙后会形成拔牙窝,并形成一个血凝块来保护伤口,加速拔牙创伤愈合。吐口水会导致口腔内产生负压,很容易将血凝块吐掉,从而导致出血不止,没有血凝块的保护,拔牙的伤口也会很容易发炎。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若是拔牙之后不小心把血凝块弄掉了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咨询了汕头口腔医疗中心综合一科副主任刘画精,今天就来给大家解答!

先来了解一下血凝块的形成

将牙齿拔除需要将牙齿与牙槽骨之间的牙周韧带切断,这个时候骨组织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会导致局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出。

但人体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当血管受损时,会迅速启动凝血过程来止血。

可以说拔牙后的血凝块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血管受损后,血小板迅速活化并聚集在受损的血管处,形成初始的止血栓。

2、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纤维蛋白原会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并进一步加强止血效果。

3、凝血因子激活,触发一系列酶促反应,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

4、纤维蛋白单体相互交联形成网状结构,即纤维蛋白丝,这些纤维蛋白丝会进一步形成坚实的血凝块。

血凝块一般在拔牙后的15~30分钟即可形成,所以拔除牙齿之后咬着棉球至少30分钟。血凝块在拔牙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止血,防止拔牙窝内持续出血,还可以防止食物残渣和细菌进入拔牙窝,减少感染的风险。此外,血凝块还能为拔牙窝的愈合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保护。

若创口还没愈合,后牙窝里的血凝块就掉了,千万别紧张,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1、观察伤口:观察牙窝是否仍在出血。如果只是少量的渗血,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身体会自然形成新的血凝块来保护伤口。

2、避免刺激伤口:在血凝块脱落后要尽量避免刺激伤口。不要用舌头或手指去触摸或舔伤口,也不要吃太热或太硬的食物,以免加重出血或导致伤口感染。

3、保持口腔卫生:用漱口水轻轻漱口,帮助清洁口腔并减少细菌滋生。但是,在拔牙后的24小时内,不要用力漱口,以免破坏新形成的血凝块。

4、及时止血:如果伤口出血较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血药物,或及时到医院止血。

5、口服抗生素:如果伤口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发热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抗生素类药物,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6、寻求医生帮助:如果血凝块脱落后出现剧痛、持续流血、伤口发炎等症状,或者你不确定如何处理,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医生提醒,拔牙虽然是一个很常见的口腔治疗,但也是一项外科手术,拔牙后各位一定要认真听医生的话,按照医嘱,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调整,认真做好术后护理!

0 阅读:22

汕头口腔中心

简介:发布汕头口腔新闻、健康资讯口腔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