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增速放缓并非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经济日报 2024-06-18 07:30:55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5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M1增速在上月同比下降1.4%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滑,引发市场关注。

货币有不同层次的统计。目前,我国货币分为流通中货币(M0)、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三个层次,M0即流动性最高的“现金”;M1是M0加上流动性稍弱一点的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流动性更弱一些的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作为衡量社会预期、观察货币“活化”程度的指标之一,M1增速走势成因复杂,且与当前经济活动态势有所背离。对此,一些前沿研究认为,M1增速或存在被低估的情况,现行统计口径或无法全面反映当期经济活动。

当前M1增速放缓受多种因素扰动,需从更广口径来看待M1性质的市场流动资金状况。我国M1现行统计口径仅包括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实际上,随着电子支付快速发展,个人活期存款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同时许多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也都可以随时申赎,这些资金特征类似于计入M1的企业活期存款,可以随时、直接转变为购买力而基本不受限制。相比之下,部分海外主要经济体如美国和日本,M1统计中都包含个人活期存款,美国还包括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等。一些市场机构认为,若将此类资金纳入统计口径,我国M1增速在0.6%至1.1%之间,并没有像当前公布的数据那么低。

近期M1增速下降明显与规范“手工补息”和存款分流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一方面,在监管部门打击资金空转、叫停“手工补息”背景下,部分不规范的企业活期存款在同步减少,进而影响M1增速。今年前5个月,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减少4万亿元左右,定期存款则增加了1.5万亿元左右。另一方面,随着财富管理方式多元化,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理财产品对存款的替代属性增强。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收益率优势明显,相应的理财产品也受到投资者青睐。据万得信息统计,截至5月末,债券型基金资产规模超过9.5万亿元,同比增加约1.8万亿元。可见,在部分企业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同时,也在向理财市场分流。

对比历史数据可发现,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活期存款是企业活期存款的主要部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受到进一步规范,房企销售回款和融资平台现金流减少,短期内体现为M1增速放缓,长期看则反映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优化。此外,伴随着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式的优化调整,个别时点冲高存款贷款规模、“虚增”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数据的行为得到遏制,挤出金融数据“水分”,对M2、M1等货币供应量也会产生下拉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货币总量增长放缓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货币政策要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从中可见,未来的调控方向会更加注重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低效贷款收回来投放到新动能领域,在信贷结构有增有减等方面见到实效,更好适配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姚 进)

0 阅读:25